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从新型穿透型轰炸机看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一次打击”能力建设

军事 rock 13306℃ 0评论

穿透型轰炸机的独特作用

确保摧毁

防区外轰炸机具有非常可靠的打击能力。因为其机载巡航导弹可以在远离敌防空体系的地方发射,轰炸机本身不需要承担多少风险,导弹发射时目标特征不明显,预警卫星无法发现,发射后的导弹超低空飞行,如果再稍加应用隐身技术,就极难被发现和拦截。对于早已预定好的核打击目标,使用防区外轰炸机无论是执行“一次打击”还是“二次打击”都有很高的效率。因此,携带巡航导弹的防区外轰炸机被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在效费比、使用弹性(巡航导弹发射数量)、空中加油依赖程度等方面均优于穿透型轰炸机。在这种背景下,甚至出现了由波音747携带大量AGM-86的巡航导弹载机(CMCA)方案。

但是,如果载机没有达到目标上空,就无法对打击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卫星侦察评估时间太长),杀伤链也就无法快速封闭。如果目标区有残存ICBM,就很难阻止其报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所有远程打击手段都无法对付的目标,那就是遭遇“一次打击”之后冲出掩体的机动导弹发射车。对于这类目标,无论是侦察卫星还是防区外轰炸机都无法快速发现和识别,也不可能在发射之前摧毁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穿透型轰炸机是唯一能做到确保摧毁的装备。穿透型轰炸机可以飞临目标上空,及时完成“一次打击”的效果评估,并对未摧毁的关键目标实施补充打击。更重要的是,只有穿透型轰炸机能够利用机载传感器快速发现机动导弹发射车,并立即投掷核武器将其摧毁。

从目前的现实看,区区21架B-2轰炸机很难实现“确保摧毁”的目标,它目前使用B-61核炸弹射程有限,无法打击较远距离上被发现的导弹发射车。回顾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方的核战争构想,可以发现B-1B带有穿透型轰炸机和防区外轰炸机的双重属性,它采用了进气道吸波导流板等隐身技术,并且第一次把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这样一种先进电子干扰技术应用于机载电子战系统,甚至考虑过挂载AIM-54远程空空导弹强行进行突防。计划中,100架B-1B和132架B-2将组成大规模的穿透型轰炸机机队。然而,B-2最终只装备了21架。增加了射程的AGM-131 SRAM II空地导弹原本应是B-2打击导弹发射车的有力武器,但冷战结束后,研制工作即告终止。

“一次打击”的基本过程

虽然美国从未公开其核战争计划的具体细节,但是通过上述对美国核战略历史发展和“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的分析,仍可推测美国对一个强大对手实施“一次打击”的基本过程。

“一次打击”要求隐藏真实意图,因此,一开始对战略预警卫星发动打击是不可取的,容易触发对方的预警体系。可以首先在网电空间非常谨慎地行动,达到既要掩盖打击行动也要防止本身触发敌方预警的目的。

然后,穿透型轰炸机首先出动,从多个方向侵入敌方纵深,防区外轰炸机严格按照计划的时间和位置发射巡航导弹,使穿透型轰炸机能够在巡航导弹爆炸后立即进入目标区。巡航导弹的打击任务应当包含对领导机关、战略指挥通信设施及其逃生掩体的“斩首”打击,以及对固定ICBM、机动发射车存放掩体、战略轰炸机基地、核武器存储设施的打击。

随后飞入目标上空的穿透型轰炸机将利用机载传感器评估打击效果,搜索正在冲出掩体的导弹发射车,完成补充打击,确保摧毁。当然,发动攻击前,己方攻击型核潜艇(SSN)已成功跟踪敌方的导弹核潜艇(SSBN),在正式攻击行动发起时加以摧毁。

如果上述计划没有完全成功,敌方仍然发射了少量ICBM进行反击,导弹防御体系需要及时发现导弹来袭,并组织多层次的拦截。当消灭敌方“二次打击”能力之时,美国的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有可能被用于消灭敌方常规军事力量和工业设施,摧毁其快速复苏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从新型穿透型轰炸机看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一次打击”能力建设

喜欢 (5)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