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共建军九十年军区体制沿革

军事 sean 15156℃ 0评论

从军区到战区:见证我军建军九十年军区体制沿革

军区是根据国家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军队一级组织,是辖区内的最高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一般以领导机关所在地、辖区、地理方位或序数命名。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年来,根据不同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对军区的设置进行了多次调整。

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建立了最早的军区

我军在战争时期的军区与建国后的军区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特别是初创时期,红军的军区职能、结构都很简单,只领导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负责保卫根据地和配合红军正规军作战,并为红军正规军补充兵员。

1931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以中共闽粤赣省委军事委员会为基础,成立闽粤赣军区,同年10月撤销。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军区(以往有资料说江西军区是我军第一个军区)。

江西军区旧址(红军时期)

江西军区旧址(红军时期)

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此后不久,为了加强对各革命根据地的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的统一领导与指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自1932年起,在中国工农红军里建立军区一级的机构。1932年1月,江西军区和湘赣军区建立。到1934年11月止,在各苏区先后建立了闽西(后改称福建)、湘鄂赣、闽浙赣、粤赣、闽赣、赣南、川陕省和湘鄂川黔省等军区。各军区编制不统一,一般辖若干独立师和军分区。陈毅、叶剑英、彭雪枫、左权、张云逸、萧劲光、罗炳辉等赫赫有名的战将曾担任过军区指挥员。

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

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主力红军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于1934年10月被迫进行长征。原有的军区只保留少数部队坚持斗争。这时的军区与先前的军区已大不相同,其任务、规模、作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到1935年初,多数军区不复存在。湘鄂赣军区、闽浙军区、闽赣军区则一直坚持到抗战爆发后改编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首建具有战略区性质的军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1937年11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一一五师一部,以山西五台山地区为中心,建立了我军敌后抗战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

聂荣臻将军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门前

聂荣臻将军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门前

这一时期,晋察冀军区和其后建立的山东军区、晋西北军区(晋绥军区)以及抗战胜利前建立的晋冀鲁豫军区,是具有战略区域性质的军区。抗战后期,各大战略区先后建立了二级军区,如山东军区的滨海军区、晋察冀军区的冀中军区、晋绥军区的吕梁军区,实行三级军区体制:一级军区——二级军区——军分区。

这一时期我军的军区体制有以下特点:以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管辖范围分别成立军区,八路军的军区主要在华北,新四军的军区在华中;各军区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根据地,团结和组织军民抗击日寇;主力部队兼地方军区,不仅领导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还领导主力部队,军区成为当地我军全部军事力量的领导机构。一级军区、二级军区司令员均为统兵大将,如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等。军区的规模、职能,都大大超过了红军时期的军区,如晋察冀军区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总兵力已发展至99个团,32万人。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

解放战争后期建立了四级军区体制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各大战略区仍沿用抗战时期的名称,如晋察冀军区、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

1947年初至1948年上半年,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先后在五大野战军活动区域成立了五大战略军区,即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华北野战军——华北军区(原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一部),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原山东军区),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原晋冀鲁豫军区),西北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原晋绥军区和陕甘宁地区各军分区)。

解放战争后期,为适应战略决战的需要,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其中军区分为一级军区(即大军区)、二级军区、三级军区和军分区,实行四级军区体制,即在中央局相应的区域设一级军区,在中央分局相应的区域设二级军区,在省和行政区设三级军区,在地(专)区设军分区。各级军区均以所在区域的地区或地点命名。

这个时候的大军区,管辖的范围一般有数省,兵力也都在二三十万左右,可独立承担指挥作战任务。

中原军区颁发的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

中原军区颁发的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

华东军区颁发的渡江胜利纪念章

华东军区颁发的渡江胜利纪念章

1949年2月1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西北军区。5月26日,南下的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成立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辖的一级军区共5个,即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华中军区、西北军区。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建国初期设六大军区,与当时中央局和六大行政区的划分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解放战争并未结束。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新的军区不断建立,原有的军区也进行了调整。

1950年1月,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2月,西南军区成立。彭德怀、贺龙、林彪、陈毅、聂荣臻等一班开国元勋,担纲大军区,各领雄兵,镇守四方。至1950年7月,全国共有6个一级军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18个二级军区和25个三级军区;200多个军分区。各级军区的编制级别为:一级军区(野战军)、二级军区(兵团)、三级军区(军)、军分区(师)。

当时的4大野战军领导机构均兼一级军区机关: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第二野战军兼西南军区,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二级军区领导机关大都由兵团机关兼,如许光达兵团(第二兵团)兼甘肃军区,杨得志兵团(第十九兵团)兼陕西军区;三级军区领导机关大都由军机关兼或改编,如第一军兼青海军区,六十军兼川西军区;许多军分区由步兵师师部兼。此时的一级军区与中央局和各大行政区的划分一致;二级军区已不再是中央分局所在区域,二级军区和三级军区已没有明显区别,二者在隶属关系上是并列的,都隶属于一级军区,下辖军分区。并且,二级军区和三级军区绝大多数都是和省级区划一致,但并不称“省军区”,如“河北军区”、“江西军区”。

到1954年,经调整合并,仅保留山东、福建、云南、西藏、新疆5个二级军区,其他省军区均为三级军区。

西南军区颁发的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背面的时间为西南战役的起止时间)

西南军区颁发的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背面的时间为西南战役的起止时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关防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关防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共建军九十年军区体制沿革

喜欢 (6)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