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巴基斯坦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及其变化

军事 alvin 13904℃ 0评论

巴基斯坦政府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及其变化

中印边界冲突对南亚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利用中印之间的矛盾,美苏趁机在南亚进行冷战渗透,竞相拉拢印度。为了对抗中国,印度也调整了不结盟政策。因西方国家对印援助破坏了印巴力量平衡,巴基斯坦走上了对华友好的独立自主外交道路,并最终与中国建立事实上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巴基斯坦转向对华友好政策,国外主流观点认为中巴两国因都与印度存在矛盾而走向联合,但也有观点认为,影响巴基斯坦对华态度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中国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中国在维护亚洲和平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大多数学者也认为中巴建立友好关系并不仅仅因为两国都与印度有矛盾,更多的是中巴关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巴基斯坦而言是巴基斯坦政府面对复杂国际局势的毅然选择。其实,以上观点强调的都是现实利益的作用,没有关注到巴基斯坦对华认知的变化及作用,本文将立足于国内外文献特别是档案资料,揭示中印边界冲突期间巴基斯坦对华态度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中巴合作的影响。

一、巴基斯坦的外交困境及阿尤布政府的早期对华政策选择

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国内外局势十分严峻,巴基斯坦国内出现了教派骚乱、难民安置、管理混乱与经济困难等众多问题,国际上是与印度、苏联、中国、阿富汗等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不太友好,与印度的关系尤为紧张。尽管巴基斯坦和印度是邻国,并有着共同的文明、历史、文化、语言以及种族联系,但历史上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矛盾很深印巴分治后,印巴在军备分配、移居者财产、印度河水分配、国库现金分割、克什米尔归属等方面存在众多的矛盾和纠纷,之后两国还因为争夺克什米尔发生武力冲突,战败后的巴基斯坦更加担忧印度对其生存发展的威胁。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关系发展一直深受边界和领土争端问题的困扰。这主要是由于“杜兰线”造成的,此线是1893年英国殖民政府与阿富汗王国签约划定的一条英属印度与阿富汗的边界线,这条线把阿富汗东南部帕坦人所居住的地区连同开伯尔隘口都划入英属印度范围。1947年印巴分治后,这一地区被划入巴基斯坦,但阿富汗不予承认。因此“杜兰线”一直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纠纷源。

尽管在印巴分治后,苏联承认了巴基斯坦并邀请巴基斯坦总理访问莫斯科,但巴基斯坦更为重视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在巴基斯坦接受西方国家援助后,巴基斯坦与苏联的关系日趋冷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1954年巴基斯坦政府放弃不结盟政策,加入西方阵营,这更招致苏联的不满,苏联多次抗议和反对巴基斯坦帮助西方国家反对苏联,因而趋向与印度和阿富汗接近,甚至支持印度的克什米尔立场和阿富汗的边界主张。

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巴基斯坦的心态比较矛盾,一方面认为新中国不是苏联的卫星国,更像是一个民族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又担心意识形态的潜在威胁,对中国与苏联的密切关系表示担忧。在巴基斯坦与印度敌对且与苏联、阿富汗关系冷淡的情况下,新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无疑十分重要。经过观望,1951年巴基斯坦承认了新中国,并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尽管1954年和1955年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两个军事联盟,但巴基斯坦仍继续按照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巴中关系并在万隆会议上与中国就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达成谅解。对于巴基斯坦的做法,中国有意保持克制,并没有公开指责。同时,中国与印度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于1954年还签署了中印协定。因担心得罪美国,巴基斯坦在1956年后一度不再支持其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

对于巴基斯坦政府加入西方阵营的行为,巴基斯坦国内一直存在着反对意见。最初,大量美援的涌入压住了反对者的声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基斯坦加入西方阵营的危害日益明显:一是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政治影响在巴基斯坦同步增长,这损害了巴基斯坦的独立自主性,还使巴基斯坦的军费支出和外债同期增长进而引发了经济问题。二是巴基斯坦加入西方阵营并在外交上追随美国,招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伊斯兰国家的怀疑和不满。三是巴基斯坦并没有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核心利益的支持,西方国家的目的是反对社会主义阵营,而巴基斯坦的目的则是应对印度的威胁,但在苏联表态支持印度的克什米尔立场后,巴基斯坦并没有得到西方国家对其克什米尔主张的支持。更让巴基斯坦民众不满的是,在1957年印度出现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为拉拢印度趁机加大对印度的援助。美国对印巴两国的援助分别是3.648亿美元和1.707亿美元,对印度援助的增长幅度较大并超过了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这一举动激起了巴基斯坦民众的极大不满,甚至出现了如果巴基斯坦放弃与西方结盟将会从社会主义国家获得更多援助的说法。

因巴基斯坦国内舆论的反对,1958年10月上台的阿尤布·汗总统批评前任政府没有必要让巴基斯坦与苏联和中国等国关系紧张,他表示将根据巴基斯坦的利益和地理情况来制定政策。在其自传中,阿尤布·汗做了更为详细地说明,他认为,立足地缘政治,巴基斯坦不应与任何一个大国敌对,而应与主要大国特别是与印、苏、中等国建立正常关系,但由于印度对巴基斯坦充满敌意并且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威胁,两国难以建立正常关系。因此,巴基斯坦需要与苏联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但实际上阿尤布政府推行的外交政策并不是积极发展与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而是寻求深化巴美合作来平衡美国的重印轻巴政策,至于其原因,除了巴基斯坦要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军事支持以及安全保护之外,还因为阿尤布·汗本人就是巴美联盟的主要缔造者。阿尤布政府致力于加深与美国的关系,一方面深化巴美同盟关系,1959年3月5日,巴基斯坦与美国签订新的军事协定,两国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阿尤布政府积极追随美国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行动。在加强与美国关系的同时,阿尤布·汗还对解决巴印纷争和达成两国和解十分积极,他表示,除非遭受攻击,巴基斯坦不会挑起武装冲突,一旦巴印根本分歧得到公正处理,巴基斯坦非常乐意与印度建立合作关系。

总之,面对外交困境,阿尤布政府选择的是强化巴美关系和缓和巴印关系,为此不惜损害巴中关系。1959年中印关系因边界纷争恶化,正好给阿尤布政府提供了推进巴印和解的机会。

印巴

二、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后阿尤布政府的反应

1959年8月,中印在朗久发生第一次武装冲突。对于中印边界冲突,巴基斯坦政府极为不安,因为“中国与由巴基斯坦控制其防务的克什米尔地区有约599公里的接壤,边界线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后,巴基斯坦才再次关注巴中边界问题。

最初,巴基斯坦积极利用中印矛盾推进巴印的和解与合作。在中印边界冲突后,阿尤布·汗强调“威胁”,认为“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向印度洋进发是寻求世界统治的一个主要目标” “五年内印度次大陆将易受攻击”。中国和阿富汗将“从北方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应对所谓的“威胁”,1959年4~10月,阿尤布·汗多次向印度政府提出,如果两国之间的基本争端得以解决,巴基斯坦愿意与印度联合保卫印度次大陆安全和应对外来威胁。以不愿改变不结盟政策为由,尼赫鲁委婉地拒绝了阿尤布·汗的建议。实际上,印度政府更不愿意接受的是巴基斯坦提出的处理克什米尔的前提条件,而且,印度也不想与中国作战。对于中印边界谈判,巴基斯坦政府极为不安,它不满印度与中国谈判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两国边界,更担心中印抛开巴基斯坦就中印边界西段达成一致。1959年12月3日,巴基斯坦驻联合国代表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指出巴基斯坦对中印涉及拉达克边界调整的任何协议都持保留态度。实际上,对于克什米尔争议,中国政府的立场是希望印巴双方和平解决,中印边界谈判最终也没有达成协议,巴基斯坦的担忧得以缓解。

因印度拒绝了巴基斯坦的提议,阿尤布政府不得不单独采取措施应对巴中边界问题:一方面,巴基斯坦政府在边界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可能的“入侵”,1959年10月,巴基斯坦高官还前往吉尔吉特地区视察边界防卫安排情况。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政府也竭力避免巴中冲突,如巴基斯坦政府低调处理两国边界纠纷,在1959年10月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巴基斯坦外交部部长曼苏尔·卡德里否认中国进入巴基斯坦的领土领空。

和印度相比,巴基斯坦的边界立场、处理方式比较灵活现实。经过调查和研究,巴基斯坦政府得出的结论是,历史上巴中边界没有划定巴基斯坦应该通过外交谈判与中国划定边界。1959年10月开始,巴方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希望与中方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愿望。1961年3月,阿尤布·汗还亲自向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提出希望谈判解决巴中边界问题。“为了促成谈判,巴方主动做出一些友好姿态”,如巴基斯坦各报不仅基本停止发表或者转载西方国家攻击、诬蔑的文章,而且不时出现要求同中国改善关系的言论,并大量转载中国的消息和报道。巴基斯坦政府还于1961年12月对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投了弃权票,1962年又进一步投票支持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上述都显示了巴基斯坦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因此,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边观察边定政策”,国内相关部门决定开始同巴基斯坦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准备试着签订临时边界条约和航空协定。1962年2月,中国复照巴基斯坦,表示愿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三、阿尤布政府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立场与反应

在中巴两国筹备边界谈判之时,中印边界形势日趋紧张并在1962年10月爆发了边界冲突。对于中印冲突,巴基斯坦国内舆论明显支持中国。如卡拉奇的《早晨新闻报》发表社论说,中印争端不是一个“侵略”或“反侵略”的问题,而是中国要求收复其原有领土的问题。《黎明报》则更直接地说印度是地区的主要威胁,中国是友好邻国,因为中国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处理边界问题时显示出友好的宽容精神;而印度命令其军队将中国从边界地区赶走,但这些地区从未被证明属于印度,尼赫鲁在中印边界地区保持局势紧张的目的是从西方国家获取尽可能多的武器和经济援助。在对中印边界争端进行详细考察后,巴基斯坦学者卡莉达·库雷希认为: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区并未划定边界,中国明显实施了有效管辖;中印关于中段争议区的观点存在差异,印度的目的是获得缓冲区;关于东段争议区是中国的立场更为合理,印度的意图是将McMahon Line变成其东北边界。

关于中印边界冲突爆发的原因与责任,巴基斯坦国内舆论也认为是印度挑起了冲突,如《黎明报》刊文指出,印度指责中国进行“侵略”看来是宣传而不是事实,是印度的前进政策使中国误会,迫使中国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卫本国边界。卡莉达·库雷希强调,1961年印度在印中边界西段和东段建立军事据点,1962年又越过McMahon Line侵占中国领土并导致新的边界冲突,同年6月又拒绝中国寻求改善关系的续签中印协定的提议,此后中印两国互相提出外交抗议并在10月份出现僵局。

最初,巴基斯坦政府并不想卷入两大邻国之间的冲突。阿尤布·汗对英国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谈及对中国的看法时表示:他不再认为中国是主要威胁,但对中国的信任感仍然有限,他主要是从斗争的角度来看待中印边界冲突。然而,在1962年中印边界武装冲突后,英美等国迅速对印度提供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巴基斯坦极为担忧印度实力增长后对其安全的威胁。巴基斯坦对英美给予印度经济援助早有不满,英美对印度的大规模军事援助更是激起巴基斯坦全国民众的怒潮。1962年10月底11月初,巴基斯坦多次爆发游行示威和罢工抗议活动,提出反对西方国家援助印度,并要求阿尤布政府退出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等主张,愤怒的民众还袭击了一些工厂(包括英资工厂)。在援印武器到达印度前,巴基斯坦政府就宣布,将视西方国家对印度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为不友好行为。此后,巴基斯坦政府在许多场合对西方国家大规模军事援印的行为表示反对,甚至还派出专门的代表团前往西方国家解释巴基斯坦的有关观点。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巴基斯坦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及其变化

喜欢 (6)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