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印度弹道导弹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军事 sean 9680℃ 0评论

引言

弹道导弹及核力量一直是强国维持大国地位和国际力量格局的战略支撑,也是弱国维护国家安全及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高效手段。面向从地区性军事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性军事强国的需求,印度积极推进弹道导弹及核力量建设。1983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开始实施“联合制导导弹发展计划”(IGMDP),该计划包括三个弹道导弹计划,即大地(Prithvi)近程弹道导弹、烈火(Agni)中远程弹道导弹和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2012年以来,印度年均进行8~9次弹道导弹试射,完成了烈火-3的3次和烈火-4的2次用户测试、烈火-5的3次试射和首次筒式发射、潜射K-4首次试射和K-15的艇弹结合试射等标志试验,弹道导弹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印度弹道导弹快速发展中有其独特的做法,值得深入开展研究,当前国内对烈火-5试射和典型装备性能进行了大量研判分析,尚未开展对导弹装备系列的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印度弹道导弹发展脉络,洞悉其技术共用、模块化思路等发展特征,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发展动态

印度弹道导弹主要包括大地系列弹道导弹、烈火系列弹道导弹和海基K系列弹道导弹。从1985年开始,经过3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固液并存、射程衔接(150 km~5000km)、适应多平台(陆基、舰载、潜射和空基)的弹道导弹装备系列。特别是近年来,印度连续高密度试射新型号弹道导弹,取得了连续成功,受到了亚太国家及世界的高度关注。回顾印度弹道导弹的发展态势,既有外部环境的支持,也有其立足国情的独特做法,走出了富有特色的快速发展模式。

烈火5

1 高密度连续试射成功,完成“烈火-5”首次弹筒联合试验,导弹技术更趋成熟

2012年以来,印度对在役的大地-2、烈火-1、烈火-2以及在研的烈火-3、烈火-4、烈火-5陆基弹道导弹进行了全面试射,均获成功。继2006年烈火-3和2010年烈火-4新型号首飞失败后,印度在2012年后的新型号首飞均取得成功,表明印度已攻克前期导致其导弹试射多次失败的技术瓶颈。与此同时,导弹测试流程、多型导弹并行试验等研制能力进一步提高,从烈火-5首飞屡次推迟时间到近三次准时发射看,印度靶场流程及试射技术日趋成熟,这标志着印度弹道导弹试验技术已跃升新台阶,其远程弹道导弹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烈火-5首次进行导弹与发射筒联合试验,突破发射筒冷弹射发射技术,是印度弹道导弹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跨越。

K-4

2 K-4潜射中程弹道导弹完成首次试射,K-15完成首次“弹艇结合”试验,近期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海基核打击力量

印度“丹努什”舰载弹道导弹连续9次试射成功,表明该型导弹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列装后将填补印度海基核导弹力量空白。“歼敌者”号核潜艇通过20年研制,已完成首艏艇海试,即将与K-15进行首次“弹艇结合”试验,同步开展其它3艏艇的建造和试验。2014年3月,印度基于烈火-3技术研制的首枚中程潜射弹道导弹K-4,成功完成了首次水下发射平台试射,射程可达3500km;并正在积极研制射程达5000km的K-5潜射弹道导弹;2015年11月“歼敌者”号核潜艇“弹艇结合”试验完成,印度将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海基核打击力量。

3 快速发展新靶场、高超风洞等配套基础设施,提高研制和试验任务能力

从2006年烈火-3首飞、2010年烈火-4首飞、2012年烈火-5首飞到2014年K-4首飞来看,印度新型号首飞的间隔时间逐步缩短,新型号的数量不断增加,印度弹道导弹研制试射任务日益增多。印度在安德拉邦和安•尼群岛新建2个大型综合试验场,将具备全程发射和并行多任务试射能力,这表明印度现有的靶场已无法满足大量新型弹道导弹试验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满足未来更远射程乃至洲际弹道导弹试验的需要,新发射场的建立将在地理位置选择上符合射程延伸的需要,缓解现有发射场的压力,保证未来几年更多发射任务能同时进行。印度最高马赫数为10的高超声速风洞、第3个军事仿真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成,亦将有效提升新型导弹武器的研制能力。

4 发挥国际合作及航天技术优势,进一步支撑弹道导弹技术发展

印度通过技术引进和仿制,实现了弹道导弹的起步,大地系列动力系统仿制课前苏联SA-2导弹。在运载火箭研制方面,与美、俄、法等国发展了深度的国际合作,逐步掌握了航天运载技术,并将其用于导弹的研发。2008年和2014年,印度各通过一枚卫星分别将10颗卫星和5颗卫星送入轨道,为弹道导弹“多头分导技术”奠定了一定基础。与此同时,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开始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其总体集成优化设计、风险和管控能力方面的技术,将为新型导弹武器的研发提供借鉴。在导弹武器方面,印度与俄罗斯联合研制布拉莫斯巡航导弹,与以色列共同建设导弹防御系统,与美国合作开发新型武器系统,其部分基础技术可用于支撑弹道导弹的研发。

印度弹道导弹发展脉络分析

美、俄等国弹道导弹一般采取先液体后固体,从单级到多级的渐进发展模式,其典型的发展过程一般是先掌握液体动力技术,发展单级的液体弹道导弹,形成近程打击能力;而后增加发动机级数发展两级的液体弹道导弹,实现中程、中远程射程;再发展大型液体发动机实现洲际射程;在固体发动机技术逐步成熟之后,发展固体弹道导弹。而印度弹道导弹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采用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弹道导弹发展途径。印度先发展了单级液体近程弹道导弹,之后直接研制固体的中程、中远程弹道导弹。其弹道导弹的发展以固体为主,跨越了液体中程、中远程和液体洲际弹道导弹研制过程。在型号研制中,采取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技术共用的发展思路,加速了整个弹道导弹装备体系的发展进程。

1 采取基本型、系列化发展路线,快速形成了射程衔接的弹道导弹型谱

印度弹道导弹按照射程和助推发动机类型可大致分为两类,通过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路线,逐步形成了射程衔接的导弹型谱。

大地系列导弹从仿制起步,大地-1和大地-2采用单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基于大地-2导弹发展了大地海军型(丹努什)弹道导弹,已完成连续8次成功试射。大地-3采用单级固体发动机技术,进行陆、海、空通用设计,已完成舰载平台飞行试验,并基于此发展K-15潜射弹道导弹,也已取得水下平台发射成功。

印度弹道导基本型、系列化发展路线

印度弹道导基本型、系列化发展路线

烈火系列弹道导弹基于航天运载技术和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以固体液体组合导弹为基本型,通过发动机级数的增减和分系统技术水平的更新换代,形成了射程衔接、打击能力覆盖、性能逐步提升的系列化导弹武器。烈火TD/TTB导弹采用一级固体发动机和二级液体发动机组合,1994年2月取得首次试验成功,主要用于技术验证。烈火-2为两级固体导弹,一级发动机与烈火TD/TTB相似,二级为新研固体发动机,于1999年4月首次试射成功,2002年投产并列装,射程为2000km。以烈火-2为基本型,烈火-1、烈火-3、烈火-4都是在其基础上改进研制的,烈火-1是在烈火-2基础上去掉二级发动机,于2002年首飞、2004年装备部队,射程为700km~1200km。烈火-3与烈火-2相比,直径由1.3米增加到2米,其有效载荷更大、射程更远、结构更复杂,目前已完成4次成功试射,射程为3500km;烈火-4在烈火-2基础上,采用了环状激光陀螺仪、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等新技术,完成3次试射两次成功,射程为4000km;烈火-5导弹是在烈火-3、烈火-4的基础上,发动机由两级增加到三级,射程达到5000km以上,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5年进行了三次试射,截至笔者发稿时完成了第四次试射,四次试射均取得成功。据印度媒体报道,后续烈火-5将进入用户测试阶段,即将装备部队。印度军方称将基于烈火-5发展四级固体发动机的烈火-6导弹,设计射程10000km,具有多头分导能力。

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采取了由陆下海的通用化路径。作为印度海基核打击和核威慑的主要力量构成,目前发展了K-15、K-4和K-5三种型号。K-15最初源自大地-3的潜射型,后来由于发射平台等限制,改为重新设计。在其研制过程中发展出陆基版的萨尤尔亚导弹,用于关键技术攻关和验证,射程700km,可携带核弹头。正在发展的K-4、K-5潜射弹道导弹,分别为烈火-3、烈火-5的潜射型,其中K-4完成了首次试射。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印度弹道导弹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喜欢 (6)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