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冬季思考”

经济 rock 7336℃ 0评论

三、中俄天然气合同对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及仍需解决的问题

中俄东线供气合同的签署,为两国进一步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同时,合同的签署只是供气的第一步,气田开发和管道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双方需要认真对待、务实解决。

1.中俄天然气合同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在谈到中俄天然气合同的意义时,首先应该明确,该合同的落实将改变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能源大国的天然气供应和消费状况。一方面,俄罗斯落实了新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资源将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有助于实现俄对欧洲和亚太地区天然气供应平衡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可增加天然气进口量,供应来源进一步多元化,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还能降低煤炭的使用,缓解大气污染,其生态价值不可低估。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俄天然气合同毫无疑问是双赢的。

如果将中俄天然气合同放到全球天然气市场进行考察,可以认为,这一合作有可能从资源量、贸易流向和定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国际天然气市场产生影响。

从资源量看,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国之一。而计划经东线向中国供气的东西伯利亚并不是目前俄罗斯主要的天然气开采区。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储量约占俄罗斯天然气总储量的1/3,未来的气源地科维克塔气田和恰扬达气田都有上万亿立方米的储量,但至今尚未投入商业开采。所以,这些资源的开采,将为全球天然气市场提供新的产量增长来源,而不是对已有产量的重新分配。

从流向上看,当俄罗斯天然气流向亚太市场并占有部分市场份额时,必然会影响到这个市场上的其他天然气供应者和消费者。亚太是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也是全球天然气出口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由于存在天然气的“亚洲溢价”,澳大利亚、非洲、中东和北美的天然气生产商都紧盯亚太市场。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亚太市场,不仅会加剧天然气出口国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将引发消费国之间的资源竞争。

天然气市场现在仍处于若干区域市场相对独立状态,每个市场拥有各自的定价机制。但在跨境长输管道建设和LNG全球流动的背景下,形成统一的全球天然气市场成为长期发展趋势,目前一个市场中已出现几种定价机制相互影响并各自进行调整的现象。特别是在天然气供应竞争更为激烈的亚太地区,如果有更多自由的LNG进入该地区进行交易,未来必然会从新的价格发现中产生天然气的独立定价机制。

2.中俄落实天然气合同仍需解决的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同的落实,包括气田开发和管道建设,面临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个的问题是建设资金。尽管中方承诺向俄罗斯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约250亿美元),但气田开发和管道建设投资总额达550亿美元,俄方仍需要自行解决大量资金。

在目前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难以获得欧美金融机构廉价融资的情况下,依靠国内投资是最主要的解决方式。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提议动用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为俄气增资,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乌柳卡耶夫也表示,可以动用俄罗斯国家福利基金的资金。此外,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也表示有兴趣参与管道建设的融资。

不过,无论是动用外汇储备还是国家福利基金,都存在程序上和制度上的障碍。比如,是向俄气注资,还是向其组建的管道建设公司注资;国家是持有增发的俄气股份,还是持有建设的管道基础设施的股份,以及未来如何处置相应的资产的方式,都需要俄罗斯政府层面的相关规划。这一切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第二个问题是俄罗斯在建设天然气管道方面的工程建设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目前俄气尚未公布有关“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具体投资额和建设时间表。过去几年,俄罗斯国内一直对俄气在管道建设开支过高和工期拖延等方面的问题持批评态度。在工程建设方面,由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存在自然环境恶劣和基础设施不足等不利条件,工程进度往往难以按照计划进行,这在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和哈萨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中表现的比较突出。

此外,“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运输能力分配问题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该管道由俄气建设运营,但俄罗斯石油公司(简称俄油)和伊尔库茨克能源公司等都表达了希望利用该管道实现对华供应天然气的愿望,特别是俄油,由于该公司总裁谢钦对俄罗斯能源政策的极大影响力,威胁到俄气管道天然气出口的垄断权。

俄罗斯国内的能源出口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如果发生变化,将对中俄天然气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如果俄气失去管道天然气出口的垄断权,即俄油也能使用东线管道对华天然气供应,将促进中俄天然气合作,俄气和俄油之间也可能形成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如果在俄油的竞争中,俄气的地位受到威胁,或者发生重组等重大事件,可能会影响到中俄天然气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中俄天然气合作的经验与反思

从中俄长期的天然气合作谈判历程中,我们可以获得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教训。从中反思我们存在的不足,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使中俄未来合作更加顺利。

1.政治互信和政策相向而行是合作的基础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两国的政治互信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双方高层交往频繁,两国在经贸、能源、人文、安全等各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更加密切。

在能源问题上,中俄两国进行了长期的接触和谈判,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缩影。在能源合作的问题上,必须看到两国建设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长期努力,在能源问题上相互理解、政策相向而行的过程。在中俄天然气谈判的过程中,俄罗斯逐步整合东部天然气资产,确立了“东进”的天然气政策,而中方发展天然气基础设置、理顺定价机制、积极培育市场、引入多个气源,形成了多元化的供应局面。双方在各自天然气问题上的积极准备,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

2.企业商业利益的平衡是合作的基本原则

中俄两国间大规模和战略性的天然气合作,政策上的保障是一个方面,两国公司进行的商业谈判也是合同最终可以达成的必然途径。

主导天然气供应商业谈判的中国石油和俄气既是代表中俄双方的国有油气公司,也是以获得商业为目的、从事跨国商业活动的上市公司。企业对商业利益的追求无可厚非,而跨国商业合同的签署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严谨的磋商和复杂的谈判。

中俄两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不计经济代价和商业利益进行合作的历史,这种合作也由于政治原因而最终破裂。在中俄两国均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和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尊重经济规律和商业利益,成为两国企业谈判和合作的基本原则。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署,体现了这一原则的落实。

3.中国需要增强国际能源市场定价话语权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俄天然气谈判后表示,对华天然气价格将同石油和油品价格挂钩,实行长期合同模式。这种模式是俄罗斯与欧洲天然气贸易的基石,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核心价值”。无论具体的合同条件有什么调整,但就接受这种定价模式而言,中国在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方面实行的就是所谓的“欧洲价格”。

接受俄方提出的天然气定价方式,凸显了我国在国际能源定价权方面的弱势。

长期的能源价格管制和能源金融体系的不发达,使我国目前只能被迫接受现有的定价方式。尽管在天然气方面,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和LNG的迅猛发展,相对独立的三大定价体系出现了相互影响的趋势,但我国在寻求天然气定价话语权方面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寻求天然气定价话语权的关键之一是实现市场化的天然气交易,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本质所在。中俄天然气谈判之所以长期未能获得进展,暴露出的另一个弱点是,我国的气价承受能力相对较低。

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天然气长期以来并不是由市场定价,导致天然气的价格与真实价值相背离。我国实行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以来,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变——这不仅缓解了进口气亏损的局面,也会增强我国在天然气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从长期看,由于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巨大,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也将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

4.反思危机促进中俄能源合作的规律与问题

一个值得注意的规律在于,我国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都是在国际环境出现剧烈变化的背景下达成的。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了中俄原油管道的建设;此次天然气合同的签署,是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严格说来,中国与中亚的天然气合作的突破,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大幅减少了从中亚的天然气采购,迫使土库曼斯坦积极寻求新的天然气市场。

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我国有能力把握国际环境变化有利契机,实现对外能源合作的突破。但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国际环境相对平稳的条件下推进大宗能源交易;是不是只有靠国际环境的突变才能推动这些项目的进展,以及如何在国际环境突变的条件下,尽可能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5.中俄长期能源合作仍需要机制建设的保障

机制建设是中俄长期能源合作的基本保障,只有完善的机制才能使长期合作有效抵制偶发性因素的干扰,避免能源供应中断,保证能源运输安全。从历史经验上看,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或者中俄分别与第三国在处理对外能源合作中都出现过规则模糊,或者有规不守的情况,导致分歧和争端的产生。因此,需要通过政府、企业之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使能源合作机制化和规范化,并建立争端解决机制,降低风险。

同时,中俄的长期能源合作出现了从双边机制向多边机制过渡的趋势。比如,在世贸组织框架下,中俄需要协调能源合作与世贸规则之间的关系;在上合组织内,“能源俱乐部”是涉及中俄和中亚诸国的多边平台;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和俄罗斯倡导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在能源方面也有很多需要相互沟通和协调的问题。多边机制的构建,将是中俄能源合作未来制度保障的重要环节。

五、小结

中俄两国签署东线对华供气合同,体现了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顺利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中俄双方互利共赢。中俄供气合同的落实,一方面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对天然气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加快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实现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中俄两国的天然气谈判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两国在能源战略和对外能源政策上都发生过转变,这是影响天然气谈判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两国的天然气合作还受到国际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可以预见,中俄天然气合同的落实,未来必将对国际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回顾中俄天然气合作和谈判的历程,是为了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保障未来合作的顺利进行。在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国际能源市场条件和国家能源政策处于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俄两国必须在天然气合作中共同努力,建立规范化的合作机制,明确行为规则,从而降低风险,保障天然气供应的长期稳定。

文/刘乾、徐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 原载《国际石油经济》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冬季思考”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