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电动汽车行业延续“市场换技术”模式,这次会不一样吗?

经济 sean 4754℃ 1评论

保时捷高层参观众泰展位

中国汽车行业涌现出一批新的中外合资公司,重新引发了围绕“市场换技术”政策的辩论,这项实行了30年之久的政策经常遭到批评。

上周,雷诺日产联盟(Renault-Nissan alliance)成为最新一家在华签署合资协议的汽车集团,将与其长期合作伙伴、总部位于武汉的东风汽车(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联手生产电动汽车。今年8月,福特(Ford)宣布,计划与众泰汽车(Zotye Auto)合作生产电动汽车。众泰的名气并不大。

今年5月,大众汽车(Volkswagen)获准与中国合作伙伴安徽江淮汽车(JAC Anhui)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专门生产电动汽车,这是大众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今年8月,通用汽车(GM)表示,将开始与长期合作伙伴上汽(SAIC Motor)生产电动汽车宝骏(Baojun),该款车型定价仅为5300美元。

雷诺-日产与东风的合作意义重大,因为这次合作比其他合资公司更进一步,合作各方将共享一个共有的技术平台。由于有关技术共享的信任问题,目前还不清楚其他外资汽车集团是否会仿效这种做法。

这些新电动汽车合资公司的组建是中国力求掌握电动汽车技术的计划的一部分——并且该计划试图依赖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久经检验的与全球汽车行业合作的模式。简言之,组建合资公司是外国车企进入这个全球最大、最赚钱的市场的唯一途径。中国授予海外车企在华销售汽车的权利,作为交换,中方获得技术、管理专长和利润分成。

总部位于香港的汽车行业咨询公司Dunne Automotive的总裁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表示:“中国的中央规划者说,‘我们怎么从根本上迫使跨国汽车制造商参与进来并把他们最好的电动汽车技术带到中国呢?’”

自1984年以来,从吉普(Jeep)开始,外国汽车制造商获准在中国生产汽车,但必须与本土合作伙伴联合生产,后者至少持有合资公司的50%股权。实际上,这些合作伙伴几乎总是六家指定国有车企中的一家。

外界广泛批评有关合资公司的规定构成了贸易壁垒,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这些规定并没有被废除,证明了中国的议价能力。如今,中国正利用最新版的合资公司规定再次吸引外国车企用技术换取中国汽车市场准入,这一次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这项实行了30年的政策结果好坏不一。中国政策制定者曾表示,这些合资公司没有把中国车企变为技术巨头,可以说还使中国车企变得自满。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在5年前的一次采访中,把合资公司比作“鸦片”,这番言论备受争议。

中国销售的乘用车中仍以外国品牌汽车为主,中国车企出口的自有品牌乘用车为数很少。

carsalesbase.com的巴特•德曼特(Bart Demandt)表示,这是合资模式带来的问题。“国有企业,特别是那些与外国车企组建股权各占一半的合资公司的国有企业,几乎完全没有动力投资开发国产品牌,因为它们为合作伙伴生产进口品牌汽车让它们赚得盘满钵满。”

然而,中国政府仍在依赖这种模式,并且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电动汽车行业。去年,中国政府把电动汽车行业列为到2025年要打造成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10个行业之一,这是新的工业政策“2025中国制造”的一部分。

首先,中国明年实施的碳交易项目将要求所有汽车制造商生产一定比例的电动汽车,否则就得购买碳积分作为弥补。相关草案——这是中国快速启动电动汽车本土生产的努力的一部分——已经在坊间流传,但目前仍未形成法律。

外国车企对这种新规定保持警惕,并施压中国,要求将电动汽车配额制度至少推迟一年实施。但它们没有多少别的选择。邓恩表示:“全球汽车制造商说‘哇,这真的影响很大,因为如果我们想要在这个市场发展,我们就没有选择,没有任何变通方案。’”

该政策的第二个方面是迫使外国汽车制造商将它们的电动汽车技术“本土化”,这在实践中意味着要与其合资伙伴分享技术。

上海高风咨询公司(Gao Feng Advisory Company)董事总经理罗威(Bill Russo)将这称为“对跨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将是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规定”。

“为了参与游戏,它们必须遵守关于部件本土化和电动汽车销售积分的一系列新规定。就像汽车制造商不销售电动汽车将被要求支付罚款一样,它们将被要求增加电动汽车生产以便维持它们在中国的现有业务。”

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专有技术的安全性也是争议的主题。

西方车企在华高管谈到了去年末发布的一条新法律,该法律要求所有在华生产电动汽车的合资企业证明它们拥有生产整车的技术。与此同时,据行业律师表示,外国所有的技术似乎并不计算在内。

因此,要获得在华生产电动汽车的牌照,外国公司将可能不得不把外国技术转让给合资企业,因为这样可以算进这种证明拥有电动汽车制造资质的要求中。

这引发了它们的专有技术可能被窃取的担忧。在过去20年里,从高速列车到战斗机等产品的外国制造商向中国合作伙伴授权技术使用,结果在几年后发现,它们的合作伙伴成了自己主要的国际竞争对手。

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外国汽车制造商试图尽可能少地授权技术,并将软件代码等敏感技术保留在中国以外。在过去,外国公司通过将过时技术拿到中国成功地绕过了类似要求——这激怒了中国政策制定者。

全球汽车制造商一方面注意保护它们的技术,另一方面也仔细选择不会成为自身在电动汽车领域潜在竞争对手的新合资伙伴。

雷诺日产之所以选择长期的合作伙伴东风,原因是一位高管所称的与该集团一起生产内燃机汽车的长期关系。

在其他领域,跨国公司一直在悄然反击。总部在北京的中国欧盟商会(EU Chamber of Commerce)在今年3月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用市场准入来强迫企业转让技术是世贸组织明确禁止的。

数周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部长苗圩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有关外国公司将不得不把技术转让给中国公司的看法是一个“误解”。

外国汽车制造商在公开场合说它们对政府保证感到满意,但在私下里,据邓恩表示,它们“非常担心”技术转让问题。这种由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与它们的中国竞争对手组成的不稳定的联盟关系可能变得日益紧张。

文/查尔斯•克洛弗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电动汽车行业延续“市场换技术”模式,这次会不一样吗?

喜欢 (9)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管不住的手
    匿名2017-09-14 1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