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日本引进“战斧”巡航导弹的对华威胁与应对策略

军事 rock 5848℃ 0评论

“战斧”搅局 —来自日本方向的潜在新威胁与应对策略

一直以来,关于日本准备采购美制“战斧”巡航导弹的消息层出不穷。2017年5月,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就透露,日本政府已开始讨论引进巡航导弹,计划最早在下年度的预算案中列入调查费等款项。据日本媒体日前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向日本扩大武器出口范围,有可能向日本提供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在内的进攻性武器。而就在2016年5月中旬,美国海军学院(USNI)曾发表了一篇题为《观点:战斧导弹对日本的意义》的文章,主张向日本提供BGM-109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以应对中国、俄罗斯、朝鲜等国因军力增长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

那么战斧巡航导弹都有哪些性能?倘若日本获得“战斧”后,将具备怎样的进攻能力?我国又当如何应对这一威胁并采取哪些策略?

潜射战斧

战斧巡航导弹简介

战斧巡航导弹由通用动力公司1972年开始研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崭露头角,随后在历次局部战争中成为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急先锋。

战斧多用途巡航导弹是一种兼具战略和战术双重作战能力的亚声速巡航导弹,发射平台涵盖陆、海、空、潜多种发射平台。从研制开始,根据不同军种的具体需求,研发了陆攻型、反舰型等多种型号,均以BGM-109A巡航导弹为基本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外形尺寸、质量、助推器、发动机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的只是战斗部和制导系统,具有研发速度快,通用化、标准化及系列化程度高的优势。由于型号众多,各军种命名习惯又不同,各型战斧导弹的代号曾经比较杂乱。根据2015年《简氏防务》的资料信息,战斧导弹进行重新分类后,名称统一为RGM-109A/B/C/D/E和UGM-109A/B/C/D/E。

作为美军当前主要的海射对陆攻击武器,战术战斧导弹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军方与雷锡恩公司对其进行了多项改进,加装主被动复合双模导引头,提高数据链通信传输速率,集成多效应战斗部,极大提高了导弹作战灵活性和协同作战能力。特别是近期针对拓展海上移动目标战术打击能力所做的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战术战斧导弹的反舰作战能力。2015年1月27日,雷锡恩公司对升级后的战术战斧进行了试射,成功击中海上移动目标,试验重点演示了目标信息动态更新和改变飞行路径实现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

日本在美国岛链绞杀战略中的作用

美国情报界在《2016年全球威胁评估》中毫不掩饰地指出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和结构性的威胁。在评估报告中,头号假想敌俄罗斯一共出现了81次,二号假想敌中国一共出现了42次。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的东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影响力逐步衰退,在此消彼长的大格局下美国显得愈发焦躁,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甚至抛出了“今夜就开战”的言论。

一方面,美国处心积虑要遏制中国崛起,军事上抛出了“亚太再平衡”、“空海一体战”等概念,经济上拉拢盟友建立(TPP)以孤立中国,意图迟滞甚至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日本大力谋求所谓正常国家地位,安倍政府于2015年9月通过了新安保法,标志着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日本放弃战后坚持多年的和平国家路线,积极投身全球军事活动。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逐步壮大和蓝海化,处于第一岛链关键节点上的日本,在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战略布局中作用更加凸显,但受到二战后和平宪法的约束,日本海上自卫队主要承担反潜作战和防空作战等防御性任务,缺少进攻性力量。在上述背景下,给海上自卫队松绑,增加其进攻性力量,美、日可谓一拍即合,向日本海上自卫队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不仅承认了日本所谓的合法安全需求,也进一步巩固了美日的长期盟友关系。

战斧导弹赋予日本的新进攻能力分析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称,战术战斧导弹具备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是符合五角大楼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国防创新范例。他还表示战术战斧导弹具有“改变战局的能力”。向日本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不仅仅是美国智库的建议,早在2013年,美、日两国就开始讨论是否将战斧巡航导弹提供给日本,如果日本拥有了这种进攻性武器,将进一步推翻日本的专守防卫政策,令日本自卫队完全突破其自身限制,当与其他国家发生军事冲突时,日本可直接向对方发起攻击,对整个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和朝鲜在内的国家造成威胁。

按照对陆攻击型战斧导弹1300km的射程计算,从日本海发射的战斧导弹可覆盖我国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东北重要城市,从东海发射的战斧导弹可以覆盖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经济中心,如图1所示。由于青岛、定海也在导弹覆盖范围内,我国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基地亦受到巨大威胁,如图2所示。

1300km射程的巡航导弹覆盖范围示意

图1 1300km射程的巡航导弹覆盖范围示意

战斧导弹对北海和东海海军基地的威胁示意

图2 战斧导弹对北海和东海海军基地的威胁示意

在携带更多燃料和提高巡航飞行高度后,战术战斧导弹(TACTOM)最远射程可以达到2300km(舰射)和1500km(潜射),按照2300km的射程计算覆盖范围,战斧导弹对我国的威胁区域将远远超过图2,不仅北京、天津、上海等特大城市完全处于火力打击范围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基本被全部覆盖。

鉴于对陆攻击型战斧导弹的进攻性过强,一旦使用造成军事冲突失控的风险极大,美国能否向日本提供此型战斧导弹尚存疑问。在多种战斧导弹型号中,最可能提供日本的是对海攻击型的反舰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不仅能够使用潜艇的标准533mm鱼雷发射管,也可以使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列伯克级驱逐舰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日本拥有6艘“苍龙级”攻击型潜艇,6艘宙斯盾驱逐舰(4艘“金刚”级和2艘“爱宕”级),具备发射反舰型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反舰型战斧巡航导弹安装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金刚”级、“爱宕”级导弹驱逐舰上,将对我海军舰队进出太平洋构成新威胁,影响中日海军的力量对比,不利于我国维护东海权益,日本更有可能藉此介入到南海争端中,成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马前卒。

战斧导弹威胁下的应对策略研究

战斧导弹具有多发射平台、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等优势,但最主要优势还是低空突防能力。战斧导弹的巡航高度:海上为7m至15m,陆上平坦地区为60m以下,山地150m,飞行路径基本处于地面雷达的盲区内。此外,战斧导弹的推进系统散热低,使红外系统对其捕捉难度增大,具有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战斧巡航导弹的典型作战过程见图3。

战斧巡航导弹的典型作战过程

图3 战斧巡航导弹的典型作战过程

低空突防是战斧导弹的最大优势,但作为亚音速飞行器,飞行速度低则成了战斧的致命伤。战斧导弹的飞行速度大约为0.8Ma,如果被预警探测网提前发现,防御方可以组织多种防空武器形成多层拦截火力网,或采取干扰、欺骗等多种对抗措施,使其突防能力大打折扣。

对“战斧”这种“低、慢、小”的巡航导弹,本文从打击敌方发射平台、拦截/干扰战斧导弹、真实目标隐身和增强预警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战斧巡航导弹应对策略

图4 战斧巡航导弹应对策略

打击发射平台

战斧导弹是一种多平台发射武器,可实现舰射和潜射。在战斧导弹发射前或发射后,通过侦查和定位技术确定平台位置,实施压制性打击,可使敌方丧失后续进攻能力,并慑止新作战平台再次进入火力打击区。

发展打击水面作战平台技术

通过岸基、舰基、潜基和空基平台发射反舰导弹,对日方“宙斯盾”舰艇实施压制性打击,先发制人,使敌方丧失进攻能力。尤其是通过反航母弹道导弹技术,实现对日方大型水面平台(比如“日向号”准直升机航母)的超远程打击,同时也可以慑止域外国家的航母编

队介入到东海局部战争中,并在必要时对航母编队进行一体打击。除对水面作战平台进行硬杀伤外,对“宙斯盾”舰的作战关键单元—“宙斯盾”雷达进行软杀伤,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各类先进反辐射技术研究,实现对“宙斯盾”雷达的侦察、探测、定位和干扰杀伤,有效抑制、削弱宙斯盾舰的作战能力。

发展打击水下作战平台技术

日本最新的“苍龙级”攻击型潜艇,满载排水量4200吨,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常规潜艇。该型潜艇有6具HU-605型533mm鱼雷发射管,具备发射潜射版的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针对日本新型潜艇的技术特点,紧密结合潜艇侦测定位技术,大力推进新型跨介质飞行器技术发展,解决对潜艇的“侦-打-评”一体化问题,实现对水下高价值目标的多载荷多用途快速侦测打击,进一步提升我国的“A2/AD”能力。

拦截/干扰“战斧”

针对巡航导弹,采用多层拦截是最有效办法。多层拦截一般划分为远区、中区和近区三个层次进行拦截。远区拦截(100km以外)由歼击机携带空空导弹进行拦截,中区拦截(100km以内)由中远程地空导弹进行狙击,近区拦截(10km以内)由近程防空导弹、高炮以及弹炮结合武器组成火力网对漏网之鱼进行密集拦截。战斧导弹是一种可大量发射的常规武器,每枚造价约为50万~100万美元,我方拦截“战斧”时须考虑效费比。针对亚音速巡航导弹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技术指标,打造出新型巡航导弹防御盾牌。

除硬杀伤外,电子干扰也是降低战斧导弹作战效能的有效手段。巡航导弹作为一种精确制导武器对电磁环境的变化往往比较敏感,如“战斧”Blcok4采用了INS/TERCOM+GPS+DSMAC2A/红外成像制导模式,可以通过对TERCOM系统(地形匹配系统)和GPS系统进行干扰,实现导弹诱偏。有试验表明,100mW的干扰机就可以对16km内巡航导弹的GPS接收机造成严重干扰,美国在实战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对战斧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改进。通过干扰技术的改进和新型干扰技术的研发,针对战斧导弹GPS和TERCOM系统的特点仍可以找到相应的对抗手段,实现对战斧导弹的电子干扰和压制。

目标隐身和欺骗

如果对战斧导弹的拦截和干扰未能奏效,被动式防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真实目标采用多种隐身技术,实现“隐真示假”,使战斧导弹失去打击目标或者引导其打击假目标,将成为有效防御的最后关键一环。伪装、隐藏与欺骗技术(OCD)能有效降低目标被敌方发现的可能性,美国国防部的试验表明,未采用OCD技术时,目标生存率为9%~38%;采用OCD技术时,目标生存率上升到42%~90%m[8]。针对战斧导弹末端的红外成像制导模式,可以采用红外隐身技术,改变真实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实施光谱转换等。通过主动释放红外烟雾,利用烟幕吸收、反射和散射可以阻断光的传输,实现遮盖目标的效果。

增强预警能力

前述针对战斧导弹的杀伤拦截、电子干扰和主动红外烟雾释放等对抗措施,均基于对战斧导弹的及时发现和预警之上。众所周知,由于地球曲率的限制,雷达对低空飞行的目标存在探测盲区,雷达最大可探测距离为:

其中,hT为目标高度,单位m;hA为雷达天线高度,单位m;R为雷达最大可探测距离,单位km。

采用地基雷达组网,假设天线架设高度为15m,对于飞行高度30m的巡航导弹,雷达的最远发现距离约为38.5km。可见,单独依靠地面雷达获取预警信息,防御方的反应时间将非常有限。高空预警探测具有良好的低空探测性能,可有效增大探测距离。高空预警包括天基、空基探测平台,天基预警主要是装有红外传感器的预警卫星,在战区监视来袭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的动向及发射情况。发展小型化的搭载不同波段红外传感器的空间载荷,实现战时快速空间组网,有助于巡航类目标的预警探测。

空基预警探测包括浮空器雷达和先进的预警机,浮空器雷达系统以气球或飞艇等为载体,将雷达系统升高到数百米或更高高度,通过俯视探测能扩大雷达视距,美国的JLENS是一种典型的浮空雷达并已部署在华盛顿附近,用于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预警监测。

预警探测仍将是未来防御巡航导弹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超视距、大范围和长时效探测,需要加快高空探测预警系统建设,并通过数据链与地面雷达联合组网,协同探测,为拦截战斧导弹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

结束语

战斧巡航导弹历经美国多次海外战争的考验,经不断改进,性能和实战化水平不断提升。如果日本获取了陆攻型战斧导弹,不仅对我国沿海经济区,而且对大陆腹地均会构成重大威胁。当前我国南海局势复杂,东海纷争不断,域外大国介入程度不断加深,日本则借机获取进攻性军事力量,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敏感,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积极开展应对策略和反制技术研究,以战慑战,以战止战,有力维护国家和地区稳定与和平。

作者:赵振平 来源:《飞航导弹》2017年第4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日本引进“战斧”巡航导弹的对华威胁与应对策略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