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飞至今已5年的国产歼-10B年前终于传来正式批量生产的消息。这款三代半战机被网友寄予厚望,更有专家认为歼-10B以及后续改进型不仅可以完胜日本F-15J和美国F/A-18E/F,更能横扫欧洲“双风”。媒体也开始憧憬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其视为中国先进战斗机出口的王牌。但在笔者看来,歼-10改型战机在性能上缺乏特色和亮点,在国际市场上也很难打开局面。
歼-10作为中国自主设计的首款三代战机,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继续利用新技术改进也是理所应当的,但在主要假想敌四代战机全面服役的大环境下,歼-10系列并不具备所谓的性价比优势。由于三代机初始设计的局限,改装航电系统和发动机增推无法弥补其面对四代隐型战机的劣势,高强度战场上交换比的劣势会将其相对廉价的优势彻底击碎。
作为单发中型战斗机,歼-10的作战效能要明显低于同代的歼-11。对空中加油能力严重不足的中国而言,双发重型的歼-11战机在东海等预设战场的作战灵活度要高得多,平台的改装潜力也更大。如果周边安全环境不发生急促变化,中国空军对歼-10改进型需求并不强烈,已服役的十个团的歼-10A近期全面升级的可能性也不大。
目前国际军火市场上“现货”先进战斗机的主力仍为三代半战机,这一局面还要持续至少5年。歼-10改进型在此时间窗口内打开局面的可能性很小,除了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外,定位尴尬、缺乏特色是其主要的软肋。
首先,歼-10改无力染指由F-15和苏-30系列霸占的双发重型战斗机市场。其次,对于传统上青睐单发低端轻型战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歼-10改又有些能力过剩(当然,5、6千万美元的单价是无法打开这一市场的主要原因)。那么歼-10改的目标市场就只剩下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等地区强国,例如巴西、南非、巴基斯坦等。面对宿敌印度的苏-30加LCA的组合,巴基斯坦毅然选择了F-16C/D搭配枭龙来应付。而巴西在一个月之前正式宣布,F-X2项目竞标最终获胜者是瑞典萨伯公司的JAS-39E/F“鹰狮”。南非则早在1999年就选择了“鹰狮”。
歼-10的主要竞争对手应当是瑞典萨伯公司“鹰狮”和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这两款战机的改型均装备了AESA雷达和最新的航电系统,在动力系统方面对歼-10优势明显。三年前“阵风”赢得了印度104亿美元的大单,但126架战斗机的生产合同仍未正式签署,中型战机的定位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干扰因素。欧洲“台风”战机、美国F/A-18E/F、F-16Block52/60等也是国际战斗机市场上的活跃成员。此外,大批二手的F-16战机将冲击歼-10可能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可见,歼-10系列外销的前景并不乐观。
简言之,歼-10改是在歼-20等新一代战机服役之前的过渡型号,其主要作用是检验用于下一代战机的新技术,并为中国空军提供备胎。作为三代战机领域的后来者,歼-10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不强,无力承担为中国军用航空打开局面的重任。
文/落日 原载于凤凰军事 2014年1月8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歼-10B缺乏特色和亮点 外销难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