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俄关系何以持久?

军事 rock 5655℃ 0评论

84626f350fb2b7570b55a90b

西方有些观察人士过度强调中苏在冷战时期的关系紧张,还指出北京和莫斯科的关系可能因两国社会1990年代以来各有不同发展——包括俄罗斯的民主化、中国的全球化,以及两国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而仍然脆弱。至于两国的关系程度,这些观察人士认为,中俄关系是一种利益联姻,这种关系可以被其他国家利益所超越,包括与西方的良好关系。

但大部分西方人都不知道,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官员们对两国的冷战紧张都深感懊悔。他们认为,与两国国家利益缺乏共同点相比,中俄这种关系紧张更多是因为,两国受当时领导人思想主张扭曲的国家认同缺乏共同点。莫斯科指望北京听从它的领导力,扮演一个小弟弟的角色,这是它所犯的关键错误。北京没有接受这样的角色,它执迷于意识形态优越性。

中俄现任领导人都下定决心不再重复过往错误。中国目前虽然在两国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却表现了克制。莫斯科和北京都想避免各自国家的民族沙文主义超越两国的共同利益。这一共同利益正是最小化西方在各自所在地区的影响力。

为此,中俄政府一直都在有意识地强调否定西方合法性的外交政策,同时小心翼翼地避免评论对方的外交政策野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形容,“中国梦”包含一个由地区国家共同建立的亚洲地缘政治新秩序,其中北京扮演一个特大国角色。俄罗斯总统普京表明,他的目标是建一个欧亚联盟,其中前苏联国家之间的关系由莫斯科决定。两国都指责美国试图牵制它们在各自地区正当的野心,是沿用了冷战思维。

近期,中国与俄罗斯通过在乌克兰问题及香港问题上互表支持,挑战了国际秩序。但西方观察人士大都误解了中俄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原因。与共同的物质利益相比,中俄互挺,动机更多来源于两国共同的国家认同感,即反对西方、声援对方关于传统共产主义遗产的主张。莫斯科和北京在对本地区未来的设想上存在分歧,但他们一致认为,东方地缘政治秩序应该与西方地缘政治秩序对立——而这就引致中俄双边关系走向了引人注目地更加紧密。

中俄这种心照不宣的友谊将是持久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六个。

第一,普京和习近平依靠非常相似的意识形态为自己的执政正名。两人都强调社会主义时代的自豪感——中国中心主义或俄罗斯中心主义,寻求将各自现有内在政治秩序向外扩展,同时反对霸权。虽然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包含仇外情结,1990年代一度激起排华情绪,但普京却猛烈抑制了民族主义朝向这方面的发展,并避免直接提及中国的崛起。中国中心主义意识形态也同样趋于引发中俄关系紧张——包括挑战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主张,那里曾是苏联的一部分。而中国当前的领导层则在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在内的国际会议和论坛上,展现出已准备好尊重俄罗斯政治、文化影响力的姿态。

第二,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强调各自与西方的历史不同、与美国的冷战时代分歧。两国正式批准的书面材料都很少提及中苏在冷战时期的争端。虽然中国有些历史学家以前曾承认朝鲜战争是因朝鲜侵略韩国而爆发,但最新的教科书则普遍指责美国发动了战争。同样地,中俄两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越来越多地指出,西方从未改变冷战时期的帝国主义思维。这样的修辞意味着,中国和俄罗斯仍不得不继续反抗西方影响力,并创造一个国际新秩序。

第三,两国都主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西方经济和政治模式正濒于失败,没有它们各自的模式好(后半部分观点在中国比在俄罗斯得到了更多共鸣)。北京和莫斯科的领导人都越来越不准公民社会挑战自身的统治合法性。

第四,普京和习近平在外部威胁面前强调中俄双边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两国政府强调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当前的执政意识形态(在中国)还是作为正面的历史遗产(在俄罗斯)——重要性的必然结果。这就让两国除了彼此之外没剩什么意识形态方面的天然盟友了。此种局面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没什么理由改变。

第五,俄罗斯和中国成功地在国际问题上站在了同一边。中俄不就地区问题——比如能源政策——公开争执,不鼓励公开讨论两国分歧,由此将各自国内反对对方的舆论压力降到了最小。与此同时,中俄在两国任何一方遭遇任何形式争议时,宣扬美国及其盟友的威胁。这种做法太有效了,以至于今年有些时候,你都很难分辨出对乌克兰危机或香港游行问题表态的是中国还是俄罗斯。

第六,中俄两国都有提升国家认同的官方活动正在进行。普京和习近平各自都竭尽所能,动员本国人民认同国家现行的内政外交政策。这样的呼吁之所以一直有效,是因为他们利用了历史积怨,并使用了熟悉的爱国主义措辞。结果是,两个国家双双开出了冷战以后最艳丽的民族主义之花。

近期,中国与俄罗斯通过在乌克兰问题及香港问题上互表支持,挑战了国际秩序。但西方观察人士大都误解了中俄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原因。与共同的物质利益相比,中俄互挺,动机更多来源于两国共同的国家认同感,即反对西方、声援对方关于传统共产主义遗产的主张。莫斯科和北京在对本地区未来的设想上存在分歧,但他们一致认为,东方地缘政治秩序应该与西方地缘政治秩序对立——而这就引致中俄双边关系走向了引人注目地更加紧密。

与共同的国家利益相比,中俄有更多共同的国家认同

中国支持普京在乌克兰的行动,与俄罗斯为习近平对东亚的思考背书,不是巧合,而是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新秩序的一个特征。只要中国和俄罗斯现有的政治精英仍执掌权力,就没有理由认为,两国会改变各自的国家认同或共同的双边关系。那些希望在中俄之间制造分歧的国家——包括安倍晋三领导下的日本——注定是要失望的。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能赢得中国的支持因此也就算不上意外了,无论是朝鲜问题、伊朗问题还是西方国家面对的其他问题,我们需准备好面对的中俄挑战,将更多,而不是更少。

文/吉尔伯特·罗兹曼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10月29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俄关系何以持久?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