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为什么共产国际解散后毛泽东“三呼万岁”?

文化 alvin 14552℃ 0评论

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过程

我最近刚写了一本书,《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今天讲的这个题目,主要就是这本书前两章的内容。为什么叫“无奈的选择”,其实我也想了很久。我研究中苏关系有十七八年,关于中苏同盟的起源,有一个总结,主要就是讲中苏同盟的建立:事实上,本来毛泽东和斯大林都没有选择对方,是随着1945年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国内国共两党的关系、国际上美苏的关系相互影响、不断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共和苏共才走上了联盟的道路。此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或者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主要依据的是中国和苏联双方的档案文献。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如果没有档案文献,一般来说这个题目是不能做的,因为历史就存在于档案文献之中。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可以利用的史料,比如当事人的口述历史也可以做,还有一些当时的新闻或者照片、电影等等,也都是可以利用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档案。比如,现在朝鲜那么紧张,天天电视上演,报纸上登,但是谁说得清楚呢,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就是猜呗,可能猜对了,也可能猜错了。这就不是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就是档案到了解密期,一般是二十五年到三十年,档案可以解密了,然后你才能把这个事情背后的运作过程复原出来,怎么设计的、怎么讨论的,这就叫历史研究。所以我今天讲的中苏同盟建立的过程,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描述这段发生在六七十年前的事情。这里也有一部分是推测,这点我想大家或许也能理解,涉及动机的时候,档案文献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有的可以,比如美国的决策、西方的决策,因为它们的决策程序规定了必须记录在案,包括谁提了什么意见,为什么这样提。比如美国为什么要参与朝鲜战争,中情局、国防部、国务院,都有自己的意见,然后表述出来,再经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辩论,最后总统拍板,这个过程非常清楚,所以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动机很清楚。但是苏联、中国的参战动机就不清楚了。第一,很可能就没有记录。据我所知,有几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根本不记录,当时为了保密,一个字没有。有的有记录,但现在不让你看,没解密呢,所以有些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就只能推测决策的动机。当然,这个推测本身没有对与不对,只是合不合理。

以上是我想事先解释一下在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便于大家听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哪些是档案当中所记,我只不过把它总结、抽象出来了;也有一些是我根据这些史实做的推断,比如斯大林为什么发动朝鲜战争,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参与朝鲜战争,这些都是推测,每个人可能有自己不同的推测,那就需要检验一下它是不是合理。所谓合理,第一就是要合乎逻辑,合乎整个历史发展的逻辑;第二要合乎我们已知的史实,如果有任何出入,就说明你这个推断可能是有问题的、不太合理的。

毛泽东延安

最初斯大林并不想跟中国共产党保持紧密关系

从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以后,从组织关系上讲,中国共产党就已经脱离了共产国际、跟共产国际没有关系了,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间大概有六七年的时间,但是这六七年中苏同盟建立的过程,非常曲折。首先一点就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并不想跟中国共产党建立比较紧密的关系,甚至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就是一帮农民,是民族主义分子,这是斯大林当时基本的概念,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走的道路跟苏联的道路完全不一样。那么为什么到了1943年斯大林突然解散了共产国际?这是和苏联战后斯大林要搞的外交政策有关系的,因为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欧洲战场的局势开始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个时候苏联和西方都开始考虑战后国际格局的安排问题。苏联斯大林主要考虑的就是战后要和西方、特别是美国合作。跟美国合作就有一个前提:苏联就不能搞世界革命了,因为世界革命就是要挖帝国主义的老根,就是要埋葬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怎么跟人家合作?所以斯大林突然下令,就是在1943年5月解散了第三国际,我们也叫共产国际。共产国际解散的时候,连季米特洛夫都非常吃惊,斯大林事先没有跟他讲,也没有开会商量。为什么这么急,主要是因为当时丘吉尔要去华盛顿,跟美国商量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这也涉及共产党国家、苏联是否值得信任的问题,因为丘吉尔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如果在战争当中过早地帮助苏联,让它把实力保存下来,战争一结束,它就会来对付我们,对付西方国家,所以最好是让苏联和德国在战争当中都消耗掉。因此,就在丘吉尔马上要去华盛顿的时候,斯大林突然宣布解散共产国际。

在1943年11月,美国要求苏联参与太平洋战争,就是二战中美国跟日本之间的战役,在历史上叫太平洋战争。这场战争就涉及在中国东北的一百万日本关东军。当时美国人希望苏联人出面解决掉这批日本人,因为美国人估计,如果他们跟日本人打,大概要牺牲一百万人,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希望苏联能出面。于是斯大林就提出来,我们打日本没问题,但是我们能得到什么呢?罗斯福说你可以提条件,不过当时斯大林没提,说现在还早。一直到了1944年下半年,苏联才逐步地把他们的想法告诉美国人,最后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搞了一个关于远东的秘密协定,这个远东的秘密协定就反映了苏联战后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基本战略要求和战略利益。

第一就是控制日本海,控制日本海主要就是要收回千岛群岛、南库页岛,也叫撒哈拉群岛、南撒哈拉群岛,这两个地方是1904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时候被日本夺去的,现在苏联要收回,收回这两个岛,就可以控制日本海和保护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第二,就是外蒙古,一定要让外蒙古独立,因为外蒙古紧挨着就是西伯利亚,是苏联甚至欧洲到亚洲这个连接的一条生命线,如果外蒙古还保留在中国的手里,那么对苏联的威胁非常大,这个边境线太长了,而且正好在它的腹部,所以苏联要求外蒙古独立。第三,最重要就是东北,苏联要求长期占用旅顺港和大连港,旅顺是个军港,大连是个商业港口,都是长年不冻的港口,条件非常好。还要占用中国长春铁路,就是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战后合并叫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路。这样,苏联有了中长路和旅顺口、大连港,就能得到一个到太平洋的出海口,这是特别重要的,因为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国人在经营俄国发展的时候,主要就是三个出海口:一个是波罗的海,波罗的海往西北,出波罗的海以后跟大西洋连接;再一个就是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然后到地中海;再一个就是中国,通过中国的辽东半岛然后到太平洋。这三条加在一起就构成了苏联在远东地区,或者说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要求。

雅尔塔会议确定了苏联这个要求,当然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日本问题,苏联对日本的这个要求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因为日本是一个战败国,但中国是一个战胜国,也是同盟国成员之一,战争结束以后,中国没有得到什么利益,领土没有扩大反而缩小了,反而出让了主权,这要怎么跟中国人讲呢?所以斯大林要求美国:第一,先不能跟中国人讲这个事,他说你跟中国人一讲第二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人最不会保密了;第二,他说你美国也帮助我去说服蒋介石接受这个,中国要是不接受,他也很难实现他的这个目标。所以,战争结束,就是欧战结束大概两个月,到6月底的时候,苏联开始跟中国人谈这个中苏同盟条约。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跟苏联曾经反复交换过意见,斯大林一直讲,说你们要劝蒋介石,我只跟国民政府打交道,我绝不支持中国共产党,而且他们也不是真的共产党。到了中苏条约谈判的时候,果然就谈不下去。蒋介石当然不干了,谁愿意当这个千古罪人,将来历史上得留一笔,谁签的这个?像宋子文开始是代表中国去的,到中间不是回来了,中间因为波茨坦开会休会,斯大林就走了,到德国去了,然后宋子文就回来了,回来后他就不去了,干脆把外交部长都辞了不干,他不愿意去签那个字。后来换了个王世杰,傻乎乎地去了。

在第二轮谈判的时候就出了个新情况,就是美国扔了原子弹在日本, 8月6日一扔原子弹以后,这个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原来斯大林讲的是如果中国人不签这个条约的话我就不出兵,我看谁来收拾这个关东军—他要拿一把。结果美国一扔原子弹,这个斯大林就着急了,万一日本要投降了就不需要苏联出兵了,如果苏联不出兵,他所有的要求都很难实现,当然日本是没问题了,他能收回来,但是关于东北和蒙古的问题怎么办呢?他就没有借口跟中国人张嘴说这个事,所以8月8日斯大林就突然下令,立刻出动,苏联红军一百五十万人分三个方向攻击日本关东军。原子弹一扔,苏联一出兵,日本就顶不住了,这时候斯大林就有点着急了,要是日本突然投降了,中国就不会跟他签这个条约,中国不跟他签这个条约,他占领东北是问题不大,已经去了一百五十多万人,但是他这样做就没有合法性了,长此以往下去怎么办?其实蒋介石也有点着急,因为苏联出兵已是既成事实,万一斯大林要赖在这儿不走怎么办?双方都有点担心,所以这个时候谈判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斯大林提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让蒋介石非常顺当地就接受了这个条约。

第一个条件就是如果你签订这个条约,我就只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我承认蒋介石你是中国唯一的领袖,苏联绝不支持中国共产党。这点当然蒋介石很高兴了,因为在蒋看来,什么俄国人、日本人,都不是心腹之患,心腹之患是共产党,要他命的是共产党。所以这第一条就正中他下怀。第二条也很厉害,斯大林讲,说如果你要签这条约,新疆问题我就给你摆平了。当时新疆什么事情呢?就是1944年11月7日,苏联策动新疆的少数民族暴动,然后打垮了政府军,到1945年8月的时候,民族军已经马上要拿下迪化了——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人家“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也成立了,“国徽”也挂出来了,“国旗”也出来了,整个北疆其实已经“独立”出去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如果通过这个条约能把新疆局面稳定下来,能把新疆收回来,对于中国来讲当然也是一个幸事了。因为外蒙古不管怎么讲是一匹死马,实际上当时已经“独立”了,只是名义上主权还在中国,所以从1921年起,可以说中国就失去了对外蒙古实际的控制,外蒙古都在苏联的控制下。第三条也很重要,就是如果中国签了这个条约,苏军三个月以后撤军,否则,就不知道什么日子撤兵了。这三个条件都很诱人,在蒋介石看来,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况且他自己也很着急。就这样,《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签订了,这个条约一签订,也就确保了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因为是跟国民政府签订的这个条约,所以苏联必须要保持跟蒋介石的友好关系,否则,谁来保证苏联的利益呢?所以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并不重要,共产党不但不能保证这个利益的实现,反而可能会起反作用,破坏苏联的战略意图。

毛泽东曾对美国寄予极大希望,认为美国是学习的榜样

接下来,我们看看毛泽东的选择。其实毛泽东也没有选择苏联,没有选择斯大林。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的时候,最高兴的就是毛泽东,三呼万岁,终于自由了,原来都在苏联的领导下,让干什么干什么,很多重大的事情都是中共中央做出了决定,最后苏联一道指令你必须改。比如说,西安事变就是这样,中共支持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本来的主张是要公审,蒋介石是共产党的宿敌,结果《真理报》大篇文章地讲张学良是大汉奸,中共怎么能跟大汉奸合作,是破坏统一战线嘛,最后弄得没办法,只能跟蒋介石谈判,后来把张学良也给害了。皖南事变也是,蒋介石设计消灭了新四军主力,叶挺他们也被俘了。毛泽东听说以后非常愤怒,召集政治局会议,说一定要大举反攻,不惜跟顽固派撕破脸,一是要公开批判蒋介石,再一个是军事上要全面反击顽固派。政治局做了决定以后,苏联驻中国大使彼得罗夫紧急召见周恩来和叶剑英,说:谁让你们这么干的?你们还要不要统一战线了,还要不要抗日了?不能这样,这个不合适,回去要改。毛泽东不得不又开会,说同志们,咱们这个决议错了,咱们得改。为什么?苏联不同意。所以1943年共产国际一解散,毛非常高兴。

毛泽东和约翰·谢伟思在延安

毛泽东和约翰·谢伟思在延安

到1944年的时候,当时在延安地区,中共八路军就开始跟美国人发生密切联系。美国派了一个军官团到延安访问,前前后后小一年,从1944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春天,谈了很多次,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跟美国人,现在美国把这些记录都解密了。中国是不是烧了,不知道,听说延安撤退的时候都给烧了,反正中文的记录我没有看到。但是美国有,因为美国人每次谈完了都有电报发回国务院,后来,所有的谈话记录都解密了。从这些谈话里可以看出来,毛泽东当时对美国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他跟美国人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国人”,就这句话,让美国人印象非常深,马上打电报回去说毛泽东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共产党并不重要,中国人才重要,所以中国共产党真的就是民族主义分子。在西方的概念当中,共产主义分子和民族主义分子是两个概念,因为共产主义分子是不要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是要求世界革命,搞世界大同,要消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而民族主义分子是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出发的,所以是可以跟西方合作的,是可以谈判的,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英文里面,把国民党就叫民族主义分子,共产党叫共产主义分子。美国人理解毛泽东的话是想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民族主义分子,所以我们是可以合作的。

后来,毛的讲话就越来越明确,他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现在搞的所有政策没有一样是美国企业家不能接受的,我们的根本目的和美国总统林肯一样,那就是解放黑奴。美国人一听,是啊,没有什么区别嘛,而且毛还讲,美国不但经济发达,政治也很先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将来能够帮助中国的只有美国。美国这批人,主要是当时在华的外交官,很多年轻的像谢伟思、戴维斯这些人,他们都是传教士的儿子,从小在中国长大,对中国的国情也比较了解,他们比较倾向共产党,包括当时美国的驻华大使高斯也是对共产党印象不错。这些军官团的军官来了以后,看到延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官兵一致,艰苦朴素,等等,他们写的报告都非常好。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可能是中国一支比较有生气的新生的政治力量,将来是可以跟国民党竞选的,这样子就能实现美国人的价值观,即在中国实现两党制,把共产党扶起来,共产党、国民党两党轮换制。这是当时,至少在华的这一批美国人大概有的一种倾向。所以,越到后来我看毛泽东和周恩来就越兴奋,甚至谈到1945年1月要去华盛顿访问。周恩来还说,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在延安建个领事馆——这样办签证就方便了嘛。

但是,所有这些报告到了白宫都被束之高阁了,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右倾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特别是在议会,反共势力比较强大,他们怎么看这个中国共产党还是不顺眼,再加上国民党“院外集团”在那里游说,所以美国国内就对在华的这批外交官反而有了很不好的印象。当时史迪威跟蒋介石矛盾冲突也很大,史迪威是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但是他跟蒋介石的意见经常发生冲突,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认为美国租借的物资到中国后你蒋介石不能光给你的部队,八路军也得给,八路军也是国军,也是抗日的部队。这一点蒋介石就不干了,说美国的租借物资到中国就归我管,别人没权过问,我想给谁就给谁,两人就为此争执起来了。当然还有滇缅作战指挥等等一些冲突。结果后来罗斯福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他只能依从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当时威胁说要辞职了,说你这么干我就辞职了,你自己来吧,你看中国你怎么折腾。那当然美国人也不敢,所以派了特使赫尔利来,赫尔利是比较反共的,比较右倾的,他来了以后不久,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辞职,几个年轻的外交官也给撤回国了,有的最后被逮捕,送上法庭,搞了一个《美亚》杂志间谍案,说他们是共产党间谍,给判了刑。

到了1945年的春天的时候,毛泽东开始对美国人失望了,觉得美国人不行,说了半天,好话说尽,什么事也没干,所以“七大”的时候,我们看那个总结报告,毛泽东又回过头来说,同志们,其实苏联也是我们的朋友。但是苏联还真没拿他当朋友,因为我刚才讲了,苏联在战后基本战略利益的保证,必须得通过国民政府才能实现,在他们看来,共产党就只会捣乱,日本一投降就出了件事。8月15日日本突然宣布投降,当时国民党的军队都在湘西、云南、四川,整个华北平原、华东地区不是沦陷区就是游击区,离得最近的就是八路军和新四军,所以当时毛泽东特别兴奋,连下六道命令,命令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向大中城市进军,马上在当地接受日军投降,立刻占领上海、南京,让新四军包围上海,然后这边鼓动上海工人起义,里应外合拿下上海。同时让粟裕赶快进军南京,地下党也已说服周佛海投降,然后拿下南京。只要上海、南京一拿下,半个中国就是共产党的,然后再跟国民党谈判。共产党甚至任命了上海市市长、南京市市长,还有江南五省省长。所以蒋介石就着急了,在山上看着,就是下不去,他的军队运不过去嘛,所以只能采取缓兵之计,给毛泽东写信:润之兄,中国的未来就在你我之间,请你上山咱们谈谈。美国人也写信,魏德迈,后来替换史迪威的将军,也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没搭理他们,命令八路军、新四军赶快采取行动。这个时候,8月20日左右,斯大林来了封信,说:不行,你所有的命令马上撤销,立刻到重庆去,跟蒋介石谈判,建立联合政府,你要以合法的手续、合法的手段来参加政府,不要搞武装斗争,因为你搞武装斗争,中国就内战,中国一打内战就完了,中华民族就要灭亡了。

所以8月23日,政治局讨论了一天,怎么办?最后还是屈服了,苏联的意见,那当然得听。实际上共产党在接收的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蒋介石命令所有日军只能向国军投降,不能让八路军、新四军受降。另外又跟周佛海、汪伪的军队勾勾搭搭,就是采取军事手段也不是那么顺利。再加上斯大林这个电报,最后毛泽东没办法,就撤销了原来的命令,放弃了大中城市,小城、小城镇能占则占,不能占就算了,主要还是在农村待着。毛泽东这边去了重庆,然后刘少奇开始重新设计抢占东北,因为东北是个好地方,背靠苏联、朝鲜,另一边是蒙古,是建立革命根据地最好的地方,所以决定就抢占东北,关内就缩小,建立点根据地就算了。但是在东北,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苏联军队是1945年8月份进入,一直到1946年的5月撤出,在这几个月的过程当中,苏联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其战略构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里有一条就是苏军三个月之后撤军,撤军后把主权交给国民政府。所以从苏联来讲,不敢明目张胆地把沈阳、长春等等一些大城市交给中共,因为他们不是政府的军队。苏联在整个东北还有很多问题要跟国民党、国民政府处理,比如苏联要求东北第三国不许来,不许参与东北的投资,什么都不行。而且苏联投资,股份要占到百分之五十一,这些当时是蒋经国去谈的,谈得非常艰苦,从这些能够看出,苏联人在需要的时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启动一下共产党、八路军,不需要的时候就把他们轰走。所以你看,关于东北内战时候的很多回忆录,对此他们什么说法都有,有的说苏联对我们多好,我们到了苏联以后,他们把仓库打开,服装、枪支、弹药任你拿。有没有这事?有。但是也有到了东北就被缴械了,苏联就给缴了械,而且东北局到了沈阳以后,被苏联司令给轰出来了,说你要是不走,拿坦克把你赶出去。为什么?你共产党不能进城,距离沈阳五十公里以外,愿意去哪儿都可以,反正不能进城,因为这个城市苏联方面是要交给国民政府的。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为什么共产国际解散后毛泽东“三呼万岁”?

喜欢 (5)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