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鹘鹰”路在何方?

军事 sean 7070℃ 0评论

原本酷似F-22的“鹘鹰”,突然改变了风貌。除了使用两台发动机外,新展示的“鹘鹰”无论从外观还是性能上都更加接近F-35。即使托“中国制造”的福,最终价格依然大大高于此前我国出口的任何一款战机。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好像山寨手机和iPhone的区别。

635512972495183443

试飞中的“鹘鹰”战斗机

备受各界关注的第十届珠海航展于今天(11日)正式拉开帷幕。在众多参展飞机中,国产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鹘鹰”尤为引人注意。仅在航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有三家重要新闻媒体询问“鹘鹰”战机的各种情况。作为世界上第二款正式进行飞行表演的五代战机,“鹘鹰”珠海首秀让人们更愿意相信该机将对外出口。

本届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展出的“鹘鹰”大比例模型相较原型机又做了重大改进,进一步引发外界对该机性能的猜测。“鹘鹰”能否匹敌行销整个西方世界的F-35“闪电II”隐身战斗机?又是否能成功出口,创造中国航空业新的“第一”?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通过在珠海的一手观察,来详解“鹘鹰”的新变化。

从“小F-22”到“双引擎F-35”

自“鹘鹰”于2012年10月首飞以来,讨论该机气动布局者一直不多,反倒是关于该机定位和用途的争论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比起科幻而复杂的歼-20,该机的外形实在是缺乏“惊喜”。作为一种中型战斗机,该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采用菱形机头、梯形主翼,平尾前缘和主翼前缘、平尾后缘和主翼后缘相互平行以减少雷达波反射方向。再加上两台涡扇发动机,它看起来活脱脱像一架缩小版的F-22。由于后者的隐身性能早已为外界所了解,大家对“鹘鹰”的气动性能自然就少了许多猜测。

635512951179306004
F-22(上)与“鹘鹰”31001号原型机(下)对比图

不过相比按“只要推力够,板砖也能飞”的思路设计出来的F-22,“鹘鹰”战机最大的短板便是其先天不足的“心脏病”。该机使用两台RD-93发动机,推力与苏联的米格-29战斗机相同。这种双轴、低涵道比的单元体结构的引擎,单台不加力推力为50千牛(5040千克力),加力推力为81.4千牛(8300千克力),这在上世纪80年代还能挤入先进行列,但明显落后于现在的顶尖发动机。“鹘鹰”机上的两台RD-93发动机的推力加起来比F-35上一台F-135的推力还差好几吨,与F-22的两台F-119相比更是差距甚远。

在这种“先天不足”的困境下,相似的气动布局必然占不到什么便宜,想要与F-35抗衡,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增强飞机的高速性能,特别是超音速飞行性能和超音速机动能力。

本次展出的“鹘鹰”模型与进行飞行表演的原型机有几处明显不同:该机用全透明一体座舱盖取代了原型机上的两块式舱盖,主起落架舱盖外形进行了修改,并在机头下方增设了与歼-20一样的EOTS传感器;同时,新模型在机尾结构上有较大修改,将原本前缘后掠、后缘前掠的梯形垂直尾翼变为前后缘全部后掠的新垂尾。

这一系列的改进表明,尽管自首飞以来“鹘鹰”的试验进度不快,不可与已经推出多架原型机密集试飞的歼-20相比,但其设计团队仍在不断根据世界战机发展趋势和国内相关科技进展,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以使其满足现代化空战的需求,而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上,“鹘鹰”的改进可能要比外表更多。

根据2012年珠海航展的消息,我国正在研制一款名为“天山”的9500千克推力涡扇发动机。虽然它今年并未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但该机与RD-93尺寸相似,无疑会成为“鹘鹰”战机下一步换装的目标发动机。

使用该机后,歼-31的双发推力将接近F135单发,加上改进后更利于超音速飞行的后掠垂尾和比F-35更苗条的机身,“鹘鹰”不仅有望实现盼望已久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还可在空战性能上与F-35一决高下。如果新发动机的油耗能够降低,“鹘鹰”甚至还可能获得更大的航程——本次航展开始前,从沈阳自行飞往珠海参展的歼-31在没有外挂油箱的情况下,于飞行途中经停了芜湖机场,似乎表明在留有余油的情况下其航程不足以实现直飞。沈阳到珠海的空中直线距离大约2300公里,如果算上机上的部分油料,歼-31航程应该不足2000公里。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经过上述改进后,原本酷似F-22的“鹘鹰”,突然改变了风貌。除了使用两台发动机外,新展示的“鹘鹰”无论从外观还是性能上都更加接近F-35。这一变化在提升该机现有的作战能力的同时,也似乎在暗示着设计方对于该机作战任务规划的改变。

635512965424939025

本次曝光的“鹘鹰”模型

635512966611477109

类似角度的F-35

外销之路何方

按照我国军工体系的“潜规则”,诸如歼-20这样的先进自用装备一般不会频繁出现在各类展览上,而“鹘鹰”自模型首次在北京航空展上出现到如今以实机参展,显然是有一定的外销考虑。

在昨天上午召开的中航工业新闻发布会上,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李玉海被问及“鹘鹰”未来发展方向时表示,其在研制之初除装备解放军的考虑外,还考虑到要打破西方在四代机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鹘鹰”还专门设计了一款外销型号。李玉海强调,“鹘鹰”不但具备所有四代机应有的技术优势,还拥有价格公道、可靠性好、服务到位等中国军工产品的传统优势。

这一回应首次证实“鹘鹰”战机出口型的存在。如果“鹘鹰”被正式投入外销市场,将是我国战机外贸事业的巨大突破。此前,中国只向外提供过诸如歼-7改进型或者“枭龙”战机这样的廉价产品。而正如前文所述,“鹘鹰”全状态下的性能将会是一款和F-35相当,空战性能甚至还可能超出的一流战机。这不仅将极大改变我国外贸战机的出口结构,也将成为我国挤入世界战机先进制造国的重要证明。

不过,比起“枭龙”时代的物美价廉,集成了大量先进装备的一流战机价格自然不菲。作为一款设计用于对抗单价近2亿美元F-35战机的武器,“鹘鹰”即使托“中国制造”的福,最终价格依然大大高于此前我国出口的任何一款战机。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好像山寨手机和iPhone的区别。这也正是李玉海在发言中回避廉价、强调“价格公道”的原因之一。

那么“鹘鹰”的问题来了:中国此前在战斗机市场上积累起来的客户,几乎全部不属于这款战机的目标用户。他们要么经济不发达,像巴基斯坦连歼-10都负担不起,根本无法承担“鹘鹰”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价格;要么国家安全形势简单,如同只要打打塞斯纳小客机的斯里兰卡,根本不需要如此昂贵的战斗机。而国际市场上那些有资金、有需要购买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大多数又因为政治原因只可能选择美国的F-35系列。

排除这些国家后,可能采购“鹘鹰”的,就只有财力雄厚、但政治上与美国对立的伊朗,以及几个与美国没有严密政治捆绑的中东国家。对于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但“鹘鹰”的性能是否满足其需求又要打上大大的问号。这些用惯了F-14、F-15等重型战斗机的国家,用一款中型战斗机来执行国土防空任务多少有些不合适。

与购买普通战机不同,外国买家若是想要采购“鹘鹰”战机,就不得不投巨资完成该机的全部开发过程——对于外国采购商来说,只有一架原型机和几个大模型的“鹘鹰”处境不比当年俄罗斯设计并推销给印度的苏-30MKI好多少。尽管伊朗在历史上有着赞助别国陷入财政危机的战机项目的优良传统——上世纪70年代,正是巴列维王朝的现金购机款让差点破产的美国格鲁曼公司起死回生,也造就了F-14这一传奇——但今天伊朗国本远没有那么雄厚,撬开伊朗人的钱包也没有当年那么简单了。

由于中国空军基本不打算采购“鹘鹰”,目前看来该机的主要出路,除了变身成为海军下一代舰载机外,就只能争取富裕国家的热情“认领”和“大力支持”。至于最终“鹘鹰”能争取到什么样的买家,就要看中航工业的营销和商务宣传技术了。

文/施洋 观察者网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鹘鹰”路在何方?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