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伊斯坎德尔”违反中导条约,主力布阵中俄边境

军事 sean 67284℃ 2评论

伊斯坎德尔

据俄卫星通讯社2019年3月7日报道,俄总统普京已于3月4日签署总统令,宣布暂停执行《中导条约》,并要求俄国家安全会议着手研究开展彻底“退约”工作的相关议程。如美坚持要求俄销毁“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配备的9M729陆基巡航导弹,俄将不排除在4个月内寻求彻底“退约”。

《中导条约》自签署生效至今已逾30年,此番美俄双双“退约”,再次让世人将目光转向了引发这场风波的“罪魁祸首”——俄军新一代战术导弹系统“伊斯坎德尔”。美国人坚称,“伊斯坎德尔”配备的9M729陆基巡航导弹在射程上“违反了条约规定”。俄方则在予以反驳的同时针锋相对地回应称,美国在东欧部署的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具有“盾牌变长矛”的“特异功能”,可以对俄发射中程巡航导弹,而这才是真正的“违约行为”。

无论美俄之间的争吵是何等天翻地覆,结果似乎都与遥远的东方毫无瓜葛。即便美国明确提出“要拉中国入约”这般无理要求,很难想象,我们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会在牺牲自身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再拉伙伴“下水”。俄导弹与火炮科学院通讯院士、预备役海军上校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在去年十月接受俄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表示,特朗普企图把退出《中导条约》同中国联系在一起完全是“一派胡言”,《中导条约》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1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

挑起争端的“换弹戏法”

实际上,真正引发美俄矛盾、并最终使美俄双双“退约”的导火索,并非是早已广为人知的“伊斯坎德尔-M”(搭载9M723战术弹道导弹),而是“伊斯坎德尔”的巡航导弹版本——“伊斯坎德尔-K”,其配弹代号为9M728/729。相较于这个略显生疏的型号,该弹的另一个官方名称可能更为人所熟知,那就是“口径-M”。

时光倒回到2015年10月7日,26枚“口径-NK”巡航导弹从俄海军里海区舰队的4艘轻型护卫舰上发射,经过伊朗、伊拉克领空,准确击中位于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重要军事目标。这是俄军、也是俄海军首次在实战中使用巡航导弹远距离攻击地面目标。

“口径”在叙利亚的大放异彩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与由“奥卡”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发展而来的“伊斯坎德尔”类似,“口径”亦是《中导条约》签署后俄国人“在‘违约’的边缘试探下闷声大发财”的产物——其前身SSC-X-4“弹弓”(KH-55“石榴石”巡航导弹的陆基版)因《中导条约》限制而被迫退役。自1993年首度亮相以来,除基本型号外,“口径”已发展出“三版两型”不同弹种,其中“三版”指的是陆基版“口径-M”、舰射版“口径-NK”、潜射版“口径-PL”;“两型”则依据攻击目标来划分——3M54系列为对舰攻击型,3M14系列则为舰射和潜射版的对陆攻击型。

而陆基版对陆攻击型“口径”,则最终发展成为引发美俄激烈争执的9M728/729巡航导弹。源于俄陆军对《中导条约》签订后丧失已久的200千米以上远程密集火力突击能力的迫切需求,研发“口径”的俄“革新家”设计局便想到了将已有的对陆攻击型“口径”导弹与“伊斯坎德尔”发射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节约了研发成本,又能使熟悉“伊斯坎德尔”的部队快速接装、形成战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革新家”设计局最终拿出了“伊斯坎德尔-K”型陆基巡航导弹系统,并于2007年5月进行了首次试射,取得了圆满成功。22009年,俄开始秘密量产“伊斯坎德尔-K”,并在2014年9月的“东方-2014”军事演习中首次公开亮相。

“伊斯坎德尔-K”的问世即刻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弹——主要原因在于9M728/729巡航导弹含糊不清的射程。尽管俄军政高官针对“伊斯坎德尔-K”多次辟谣,称该系统配备的9M728巡航导弹最大射程仅为490千米,而更新的9M729巡航导弹在最大射程上较9M728还要少10千米。3然而,美方坚信,导弹实际射程远大于俄国人给出的数据,在他们看来,导弹增程对军事工业技术底蕴深厚的俄国人而言无非就是“加一个助推器”的事。俄方给出480千米这一非常“勉强”的数据,实际上是在打《中导条约》规定射程下限(500千米)的“擦边球”;若俄国人“一时兴起”,《条约》限制可以随时被打破。4

美方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伊斯坎德尔”系列的载车统一使用白俄罗斯明斯克重型车辆制造厂的MZKT-7939型8×8运输、起竖、发射车(TEL),从外观上几乎无法分辨出车内所携导弹弹种。换言之,美国即使通过侦察卫星发现了“伊斯坎德尔”,也无法很快确定其所携弹种究竟是9M723还是9M728/729,而两种导弹均有其各自的突防优势——前者末端突防速度快且拥有较强的超机动能力,而后者末段飞行高度仅有7米。这一套换弹“组合拳”下来,“伊斯坎德尔”着实会让美国心惊胆战。

然而,真正应该有所警惕的,也不应只有美国。

俄东部军区与“伊斯坎德尔”

“伊斯坎德尔”的名字来源于古代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波斯语称谓,同时也是古俄语姓氏之一,其本意为“人类庇护者”。这样的命名方式在苏/俄地面武器装备中极为罕见,足见俄国人对该款战术导弹的期望之高。

有趣的是,“东征”是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的夙愿,其大军兵锋最远曾直抵古印度地区。如今,承载着亚历山大大帝之名,“伊斯坎德尔”的载车,似乎也朝着亚历山大大帝兵锋所指方向,快速前行。

2017年7月12日,日本《外交学人》(The Diplomat)杂志官方网站刊出了亚太防务问题专家盖伊·波博斯基的文章,标题为《俄罗斯缘何将导弹瞄准中国》(Why Is Russia Aiming Missiles at China?)。文章指出,俄将多达4个导弹旅的“伊斯坎德尔”系统部署在俄东部而非西部地区,显示了其对中国持续增长军力的不安。5

对于这篇明显带有煽风点火意味的文章,警觉的俄国人马上给出了回应。一周后,俄国有新闻通讯社“今日俄罗斯”旗下的卫星通讯社邀请知名军事评论员瓦西里·卡申撰文回击波博斯基。卡申表示,给东部地区的俄军导弹旅列装“伊斯坎德尔”完全是因为其原有的“圆点-U”导弹即将退役,若不列装新的武器,这些旅只能就地解散。6然而,卡申的回击却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俄军在保证“现有导弹旅不就地解散”的前提下,依然于2016年年底在东部军区而非与北约对峙一线的西部军区,新组建了一个配备“伊斯坎德尔”的部队——第29集团军第3导弹旅。7而该旅驻地位于俄远东赤塔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刚好接壤。

甚至连俄国人自己也在背地里“打脸”卡申。就在普京宣布俄将暂停执行《中导条约》整整一年前,俄《欧亚日报》(Eadaily)官方网站曾就美俄间的“条约之争”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是《削减战术核武器:现状与问题》(Проблематактического ядерного оружия: договоров нет и пока не будет)。文章主要阐释了美俄两国对削减战术核武器的态度和存在的难题,然而,作者在文章中无心插柳写到的一段话却十分耐人寻味:“关于战术核武器,(俄罗斯)在俄中边界附近部署的要比其在与北约成员国边界附近部署的还多。”(многиероссийские тактические вооружения развернуты на базах, расположенных ближе кгранице с Китаем, чем к границам со странами НАТО)8

可以肯定的是,能够搭载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正是俄国人部署在中俄边界附近战术核武器库里最重要的“撒手锏”。俄国防部第四中央科学研究所前任所长弗拉基米尔·德沃尔金少将就曾表示:“在常规力量方面,鉴于俄军相较于解放军的优势被不断削弱,核武器——特别是‘伊斯坎德尔-M’这样能够搭载战术核弹头的武器系统,能承载遏制中国的使命,并在对中国产生威慑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

自问世以来,“伊斯坎德尔”部署到哪里,哪里就会成为焦点。对此,我们是否应该有所关注?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伊斯坎德尔”违反中导条约,主力布阵中俄边境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2)个小伙伴在吐槽
  1. 俄在远东人口太少
    匿名2019-04-10 09:01 回复
  2. 了解了。
    匿名2021-05-10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