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争暗斗
“南极圈”曾流传着一种说法,从科学考察和极地活动话语权的角度看,南极地区有4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最高点。前三个分别由美国、法国和苏联/俄罗斯占据,中国则抢到了第四个点。
在诸多大陆学者眼中,《南极条约》是一个富人俱乐部,中国目前只是一个二等舱的客人。显而易见的是,南极各地的叫法,例如维多利亚地、伊丽莎白女王地、Dome-A等——这些名字不仅让中国极地科考队员叫起来拗口,也让中方渴望了解南极的外部人士却步三分。
“虽然中国的考察站越建越多、科研投入越来越大,但是真正的科研成果和南极事务影响力离美国、俄罗斯等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在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两方面,中国的力量仍然很薄弱。”一名南极领域的内部人士评价道:“要知道,美、俄都有能跑南极的大型运输机、专业破冰船、直升机等设备,中国只能靠对外采购。”
早在上世纪上半叶,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新西兰、挪威等国就已入驻南极大陆(按考察站数量,前七国又被外界称为“七国集团”),并在此安营扎寨。上世纪50年代,上述国家以测绘地图、插国旗、竖立标牌、遗留站址等不同形式宣称过对南极的领土主权,一度竞争残酷。据了解,早期探索南极的国家之间领土纠纷不断,例如美国与苏联,英国与阿根廷,阿根廷与智利,英国、阿根廷以及智利三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以及挪威四国均出现过纷争。
1961年,在美国、苏联等国的倡议下,《南极条约》生效,其管辖范围为南纬60度以南地区,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南极大陆和岛屿,总面积约为520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大陆及其周边岛屿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南大洋面积为3800万平方公里。更重要的是,该条约“冻结”了南极洲的领土主权问题——其第四条规定,在本条约有效期期间(30年),对已有的南极洲领土主权和主权要求依据不予否认,不得提出新的领土主权要求或扩大现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对南极的竞争像是一场跑步比赛,有人在前,有人在后。当《南极条约》签订的时候,就像裁判突然喊停,然后大家都停下,如果仍以冲线为目标,那么客观上来说,有人在你前面,有人在你后面。”张侠用此比喻条约的意义。1991年,面对《南极条约》是否需要修改的问题,成员国没有提出意见,于是延续至今。“目前条约中关于领土主权方面所规定的有效期,可以理解为无限期。”
然而,在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领队刘顺林看来,虽然《南极条约》暂时冻结了对南极的领土主张,意味着南极领土、领海主权以及大陆架管辖权归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现实情况是,各国都在加强在南极地区的实质存在。
2012年12月,英国重新对争议领土伊丽莎白女王地进行命名,立刻引发阿根廷的抗议,并将此形容为“过时的帝国主义野心”。
按照各国建立考察站数量和选址的情况,如今中国与此前的“七国集团”并称为南极的“八国集团”。但由于中国在加入《南极条约》时遵从冻结领土要求的规定,因此面对各国关于领土的动作已习以为常。大陆官方每每对外谈及对领土纠纷的态度时,惯以《南极条约》的规定为准,并重申当年邓小平的题词——“(中国)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在国际会议上,中国也甚少对此进行直接表态,正如其在国际社会一贯强调的那样,“中国的兴趣在于未来”。
盯紧资源
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对此没有戒心。多位受访的极地考察工作人员都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每个国家步入南极都有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
根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编纂的《南极洲领土主权与资源权属问题研究》一书,中国在南极地区的主张涵盖七个方面内容,既表达了中国希望在南极事务中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发言权的意图,也表现出中国对南极资源存在诉求。
从7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先后召开了一系列针对南极矿产资源问题的特别协商会议,并于1988年6月2日签署了《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但由于受到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该公约始终未能生效。
世界各国对南极资源的探测也如火如荼。例如,澳大利亚从80年代就由其矿产资源局负责专门组织了对普里兹湾海盆的海洋地址、地磁、地震和水深探测量等多学科调查,查明该海盆的地址构造和沉积层厚度。
虽然《南极条约》附加的《议定书》于1998年正式生效,规定50年内(即到2048年)成员国不可在南极进行矿源活动。但各国对南极矿产资源的渴望从未停歇,并为此暗暗准备。
1998年,日本油气组织曾派船前往普利兹湾进行过油气资源调查。中国此次建立第5个考察站的罗斯海地区,也曾探测到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到了2048年,南极洲的政治前景、矿产资源的归属与分配、开发与管理与环境保护等诸多议题又会炸开锅。”一名内部人士说。
未来一段时期,极地活动仍将以科学考察为主要特征,关于极地权益的争夺将贯穿考察活动的始终。一位前南极科考队员认为,一方面,极地考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另一方面,谋取国家权益也是各国积极参与极地考察的出发点之一,是当今各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像中国一样,作为后来者的印度和韩国也加大了对南极的投入。2014年2月,韩国在南极特拉诺瓦湾完成了其第2个考察站Jang Bogo,其自主建造的新破冰船也将服役;印度第三个考察站巴拉蒂(Bharati)于2012年建立,目前还未完全投入使用,一旦工作完成,印度将成为在南极圈内拥有多功能考察站的9个国家之一。此外,印度还在建造第一艘自己的破冰船,以取代目前从俄罗斯租用的破冰船。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大陆南极战略棋局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