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发生后2个小时,解放军陆航部队即从夹江基地起飞两架直升机飞赴芦山县,同时30多架陆航运输直升机完成救灾的出动准备。10时25分,陆航直升机到达震中,第一时间传回现场视频图像,为救灾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此后,虽受天气等不利因素干扰,但由直升机搭建的空中走廊一直没有中断,充分展现了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解放军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飞跃。
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的美制S-70C民用型“黑鹰”仍是陆航高原性能最好的直升机。(资料图)
据瑞士“飞行国际”出版的《世界空中力量2013》数据显示,中国军用直升机数量已达708架(不包括教练直升机),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位,比排名第二的俄罗斯仅少150架。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2013年出版的《军事平衡》报告则称,中国目前大约拥有914架各型军用直升机,比2008年汶川地震时披露的500架几乎增加了一倍。另据内地官方媒体报道,解放军多个陆航团已升级为陆航旅编制,侧面印证了机队规模的迅速扩大。
目前,解放军陆航装备的主要机种有: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的美制S-70C民用型“黑鹰”直升机,90年代引进的俄制米8/米17/米171“河马”系列运输直升机,法制SA321“超黄蜂”和国产仿制型直-8运输型直升机,法制AS365“海豚”和国产仿制型直-9运输/武装直升机,法制AS350“松鼠”和国产仿制型直-11轻型武装/运输直升机,中欧合作研制的直-15运输型直升机(以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的AB139直升机为蓝本)以及国产直-10和直-19武装直升机。
从装备数量来看,米17/米171和直-9是绝对主力。其中,直-9系列已经实现国产化,米17/米171系列仍需进口。最新一笔采购合同签署于2012年8月,包括52架米-171E型运输直升机,由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与中国保利技术公司交接。合同规定首批8架在2012年底完成交付,另外44架在2013年至2014年间完成交付。这项合同是2009年所签32架米-171E协议的延续,这些直升机已于2010年11月完成交付。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中国的军用直升机装备数量有望在明年达到千架以上。
随着国内军工产业环境的改善,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与昌飞、哈飞等生产厂商通过自身技术积累和对外合作交流迅速提升了国产直升机的技术水平,逐步突破了以动力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瓶颈,推出了以直-10、直-19、直-8F为代表的一大批国产主力装备,并在民用市场上有不俗的表现。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赛峰集团(斯奈克玛和透博梅卡的母公司)明年将向中航工业直升机交付两台涡轴-16发动机,装配在由中航工业和欧直集团联合研制的7吨级中型直升机AC352(直-15)上。涡轴-16由中航工业与法国透博梅卡公司联合研制,法国编号为“阿蒂单”-3,该发动机的功率达到1200-1500千瓦。根据协议,中法双方各自投资50%,共享知识产权,将各建生产线。中方以此避免类似加拿大普惠公司PT6C-67B发动机受制于人的事情再次发生。涡轴-16将是中国未来中型直升机的主力发动机,比武直-10所用发动机涡轴9的功率提升20%~50%,很可能用于武直-10升级改装。
动力系统的突破,为国产直升机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日报》去年底报道了由黄长强担任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的“高原武装型直升机试飞、打靶成功”的新闻,该型直升机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多米的某地圆满地完成了某联合演练任务,“标志着陆航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取得重大突破”。运输直升机方面,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13吨级AC313(直8F-100)成为世界上第一型取得4500米海拔地区A类适航证的民用直升机,并成功飞到海拔8472米的高度(气压高度超过8000米),创造了大型民用直升机飞行史上的新纪录。
未来十年中国国防开支有望保持平稳增长,解放军的直升机队规模料将继续扩大,何时可以超越俄罗斯?国产机型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大公军事2013年4月26日,作者为东风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解放军直升机数量跃居世界第三 创多项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