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北洋水师军歌失传120年后“复活”,七言诗就着五线谱唱

文化 ywz 8843℃

476

央视历史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截屏图

“宝祚延庥万国欢,景星拱极五云端。海波澄碧春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失传120年之久的北洋水师军歌,将在7月31日晚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第三集中“复活”。这首军歌2009年发现于英国外交档案之中,用古体七言诗和西洋五线谱记录。

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之际,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出品、时代出版参与策划拍摄的历史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已于7月29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值得注意的是,片方在宣传中提到,在7月31日晚播出的第三集中将会出现失传120年之久的北洋水师军歌。这首在国内全无记载的军歌2009年发现于英国外交档案之中,歌词为“宝祚延庥(注:“祚”读“作”,此处指皇位;“庥”读“休”,意为庇护)万国欢,景星拱极五云端。海波澄碧春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从歌词中能够看到当年这支“远东第一舰队”成立之初的气象与繁荣。

现代编配还原军歌

这首失而复得的北洋水师军歌十分特别。据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介绍,这首歌在国内的文献资料中鲜有记载,“自甲午战败后,军歌就在历史中被湮没了。”当年颁布的《北洋水师章程》中略有提及,要求“国乐:凡兵船有时应奏行军国乐,须用中国乐器,其乐章由海军衙门撰拟,通行樽办”。“军乐:铙歌、凯歇向无定章,听提督随时拟用。”其中铙歌也泛指军中乐歌。北洋水师仿照西方海军来制定军歌,作为一种礼仪制度,“国家没做统一安排,海军可以自己做主拟定军歌。”

史料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极少,如今可以查证的只是当时船上有“乐童”以及存在军歌并曾广为传唱。“军乐队大都由十六七岁的孩子组成,被称为乐童,他们使用中式的乐器来演奏国乐、军乐、凯歌。”陈悦说,这些年轻的“乐童”同时又是海军的“预备役”——在对外交流时,他们是音乐的演奏者,正式投入战斗后,他们则担任运炮手的工作。黄海海战时,这些英勇的孩子大都奔忙在弹药库通往各个炮位的道路上,搬运弹药,最后全部在战斗中殉国。

2009年,陈悦在一批英国外交档案影印本中,意外发现了这首用中文写成的军歌。“我将这份军歌档案带回国内后,经专业音乐人进行编曲和奏唱,这首军歌以焕发新生。”由于军歌配有五线谱,此次在纪录片中也经过了专门的重新编曲配器,由总政军乐团、合唱团进行了现代版本的演绎。由于已经没有更具体的史料记载当时演奏军乐的情形、乐队的编制和演奏的方法,此次总政的音乐家们本着“尽量忠实原汁原味”的理念,以一贯演奏海军音乐的经验对其重新进行了现代编配。

“聆听这首军歌时,能发现北洋水师建成时的那种气魄和精神。”陈悦说。

《北洋海军兴亡史》的总导演陈红对音乐有自己的钻研,她说从2009年英国“归来”的军歌中看到古体七言诗和西洋五线谱,对当时北洋海军“中西合璧”的国际化程度感到相当惊讶,从乐谱的旋律来看,“它依然有中国五声音阶的旋律特征,同时又有西方进行曲式的节奏——在那个时候国内进行曲式的歌曲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当时这支海军除了在技术装备上,在军事文化上也已经非常先进地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海军奏军乐至今仍然是全球通行的重要礼仪,这次再现的北洋军歌可以说是中国这方面礼仪传统的开山鼻祖。

那这首中国古诗体的军歌究竟是谁所作?陈悦说,在英国发现的北洋海军军歌档案上没有注明作者、编曲为何人。“虽然歌词只是短短的一首诗,但是当时是循环唱的。”陈悦说,“北洋海军军歌的曲子是中西合璧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表明了当时北洋海军对西方文化的一种学习态度。”

甲午后始有新式军乐队

军乐和基督音乐共同被视为西方音乐传入中国的重要载体。中国自古有军歌,如今的现代军乐中则完全由西洋管乐演奏,传统的中国乐器全不见踪影。在汪毓和所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关于“西洋音乐的传入”一章中将军乐的进入作为重要的载体,书中写道:“关于中国自办的新式军乐队,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最早应该在甲午战争之后。”书中考据了袁世凯1898年亲自编订的《兵略存录》,其中写明了军乐队编制及有关要求。

解放军军乐团大校军衔、中国军乐馆总编陈毅刚告诉早报记者,军歌和军乐的概念不同,甲午战争之前有军歌,也有中国古代军乐(旧式军乐),但应该没有国人自己组建的西洋军乐队,但有西洋的军歌在传唱。“1896年战败之后,清朝大梦初醒,之后才新建陆军,这才有了专门的军乐队。当时袁世凯督办一切事务,请洋教练,按照西式的方法建立陆军,所有的部队建制都按照洋方法来,洋人有军乐队建制,新建陆军里必然就要有军乐队建制。因为新建乐队很强,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推广,几年之后,各地开始效仿,西洋军乐队也是这一时期取而代之。”对北洋水师军歌,一辈子研究军乐的陈毅刚说自己还是首次听说。

陈毅刚细数了我国军乐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军乐沿袭了清末的发展,但由于军阀混战,军乐队建制混乱,处于无序状态。但从北洋军、奉军、淮军,后来的保定陆军学校、广东的黄埔军校等在军乐建设上都投入不小的力气,其中最乐在其中的是西北军将领冯玉祥,他甚至亲自写作了上百首军歌。而各方军歌成了我国近代音乐史的重要推动力量。

1935年前后成立了军政部军乐研究会,根据蒋介石的指令,统一领导和规范了全军军乐队和地方政府军乐队,自此以后军乐发展进入了正常有序的渠道,而且走上了良好发展的状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军乐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进入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解放军俘虏了不少国民党的军乐队,解放军军乐队得到了长足发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黄小河 实习生 魏木子)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北洋水师军歌失传120年后“复活”,七言诗就着五线谱唱

喜欢 (0)or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