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北极,军事博弈不断升温

军事 alvin 4457℃ 0评论

2013年12月10日,俄总统普京出席国防部会议,强调俄罗斯“应掌握所有手段来保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要求俄军在2014年完成北极部队组建。2013年,美国发布《北极地区国家战略》称,北极地区将逐渐成为美国战略优先方向之一。有报道称,美海军正在制定新的“北极路线图”,为海军舰队在北极严峻气候条件下完成任务提供支持。近年来,北冰洋周边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国相继宣布对邻近北极地区拥有主权,纷纷加大军事投入,围绕北极的军事博弈正在快速升温。

战略资源丰富——

各国逐鹿北极的根本动因

各国逐鹿北极的背后,是北极重大的资源、交通和军事价值。

据美国地理勘探局2008年估计,北极地区潜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潜在储量的9%、13%和30%,且多位于近海。北极还拥有丰富的稀土、金、银、镍、钻石等高价值矿产和渔业资源。此外,北极地区还可开发出独特的旅游、探险、科学和文化资源。

北极是亚、欧和北美跨洲航空的交汇点。从莫斯科到纽约,经北冰洋比横跨大西洋航程要缩短近1000公里。从东京到伦敦沿北极圈飞行比经莫斯科航程要缩短近1100公里。随着冰面的消融,加拿大沿岸的“西北通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北方通道”夏季已可通行,预计2050年可全年通航,成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届时,欧洲船只可沿北冰洋海岸,穿越白令海峡直达亚洲,而不必绕行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至太平洋的航线将缩短40%,费用节省20%~30%,对全球航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北极地处亚、欧、美三大洲顶点与接合部,谁控制了北极,谁就将占据最有利的军事战略位置。冷战时期,北冰洋是美苏全球争霸的前线,关键就在于它的战略地位重要,是战机、导弹、核潜艇攻击对方的最短路径。破冰而出的潜射弹道导弹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打击敌国腹地,令对方反导系统防不胜防。在美国加紧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背景下,北极的战略地位对常规力量处于劣势的俄罗斯意义更加重大。

缺少国际法制约——

各国争夺北极的外部条件

冷战时期,北极和南极都曾是各国争夺的目标。然而,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主张将南极用于科研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和平目的,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主权要求。但在北极地区,迄今尚未有国际公约明确其法律地位和制度,各国目前主要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处理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以及公海利用的事宜和有关争端。

根据公约,沿海国可以划出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相关范围内的海洋区域都属于沿海国的管辖海域,沿海国对其享有资源勘探开发等权利。

为在现有国际法框架内获取更大利益,近年来北极沿岸国家竞相开展科考活动,为本国的北极主权诉求寻找证据。俄拟于近期再次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递交对北极120万平方公里土地拥有主权的申请。俄科学家也多次前往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考察,并于2007年在北极海床插国旗宣示主权。美国国会早在1984年就颁布了《北极考察和政策法案》,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美在北极的经济利益和战略考量,并要求加强北极科考。丹麦在俄科考队插旗后立即宣布插旗并不能证明俄对北极拥有主权,并派出自己的科考队前往北极考察,以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为丹麦领土格陵兰岛的大陆架延伸部分。此外,加拿大、挪威等国也有类似要求。

周边国家争夺之外,北极地区原住民因纽特人强烈要求建立一个关于北极地区的正式国际程序,以保护北极环境、维持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和独特文化。国际环保组织则担忧北极主权之争将危及当地生态环境,希望制定一个类似《南极条约》的多边协定,实现该地区的非军事化。

军事博弈凸显——

北极国家争夺战日趋激烈

俄罗斯2009年出台的《2020年前后俄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基础》,首次宣布要使用军事力量保障俄北极地区边境安全和北方海路安全,为俄开发北极地区资源创造良好环境,并计划在2020年前部署一支能在北极地区使用的特殊海岸警卫部队。《2020年前俄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则明确提出了保障俄北极领土军事安全的系列措施,包括提高军队战备和动员准备水平、完善北极地区战场建设、完善空域和水域监视系统等。

2007年,俄战略轰炸机恢复中断15年之久的例行战斗值班飞行,开始在北冰洋上空执行远程巡逻任务。2011年,俄宣布将在北极地区部署两个摩托化步兵旅。2013年,俄着手重建新西伯利亚群岛上的军事基地,海军舰艇编队开始在北极进行海上巡逻,计划2015年实现定期海上巡逻。此外,俄航天署还于2012年宣布在北极上空建设用于监视该地区的“北极”多功能航天系统。

美国早在2007年就发布了一份名为《21世纪海军合作战略》的文件,把北极局势列入美国需要准备应对的“新时代挑战”名单。2008年,美国在极地地区举行“北方边陲-2008”大规模演习,派出F-22A战机、B-52战略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侦察机参演。2009年,美国公布“北极路线图”,提出在北极地区建立导弹防御和预警系统,并授权波音公司研发专门卫星进入北极轨道,以对北极军事行动提供支援。2011年,美国防部出台《北极地区行动报告》,宣布将在2011~2015财年内,配合海岸警备队和其他机构,整理出适合在北冰洋进行军事活动的水面舰艇、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数据,同时摸清北冰洋的情况,搞好战场建设,为建造一支北冰洋舰队做好准备。

加拿大军队自2001年就开始对北极地区进行巡视,并在北极地区建设两个军事基地。2007年,加宣布组建一支北极陆军兵团,以保卫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领海与岛屿主权。此外,加还定期举行军演宣示北极主权。2007年8月7日,在俄科考人员北极海底插旗后的第5天,加开始在北极举行为期10天的“北极熊”军演。这是加有史以来在北极地区举行的最大规模军事演习。该演习已成为加拿大军队的年度演习,连续举行多年。

丹麦也于2009年宣布组建北极联合指挥部,在格陵兰岛建立“图拉”空军基地,组建北极快速反应部队。挪威也紧随其后,将本国军事指挥部大本营移到北极圈中,并从美国采购了48架F-35战机以加强在北极的军事部署。丹麦、挪威和瑞典3国还准备组建由3国海军、空军组成的联合快速反应部队,以监视和威慑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此外,在北约框架内,丹麦、挪威、英国、芬兰、瑞典等北约国家每年都举行代号“忠实之箭”的演习,为介入北极冲突做好准备,英国甚至派出携载核武器的航母参加演习。

缺乏有效协调机制——

北极成为国际军事安全潜在燃点

北极_副本

相比北极军事化本身来说,更为让人不安的是,北极地区目前缺乏一个安全框架来约束这种军事化的趋势,而北极周边国家均将争夺北极上升为本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俄联邦安全会议早在2009年就公布了北极战略,计划分三个阶段实现俄在北极的战略任务,通过划设俄北极边界范围,力争在2016年至2020年把北极建成“首要战略能源基地”。2013年,俄颁布《2020年前俄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详细规定了俄在经济社会发展、军事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交通通信以及国际合作等领域为北极开发设定的目标与任务。

美国于1983年、1994年、2009年三次颁布“北极政策指令”,强调北极直接关系美国的国家安全、资源及能源开发、科学调查和环境保护。2013年,白宫发布首份《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将美国北极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试图通过整合国家资源,增强在北极事务上的影响力、发言权与规制权。

美俄之外,加拿大2009年也正式出台了本国的北极战略,详细阐述强化北极领土主权的战略措施。该战略称,加政府的北极战略由四个方面组成,包括捍卫北冰洋主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欧盟也于2008年通过一份名为《欧盟和北极地区》的立法文件,把“保障和维护北极地区及当地居民的权利,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增强北极多边治理”作为自己的北极政策目标。

目前,虽然有北极理事会这一国际组织协调各国的北极政策,但北极理事会的8个成员国中的5个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由于北约宪章规定成员国需进行军事互助,几乎注定北极理事会关于该地区问题的协调将难以公平公正。例如,尽管加拿大与美国、丹麦存在主权争端,但这3个北约伙伴国在该地区一直彼此协调各自的军事战略,这就会让俄罗斯等国感到不安。让问题更为复杂的是,北极理事会并无权正式讨论军事安全议题。因此,各成员国只能在非正式会议上进行相关讨论,鉴于各国间很难建立起安全信任,这一协调机制能否真正维护北极的安宁也存在很大变数。
作者:方明 中国军网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北极,军事博弈不断升温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