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信仰:印度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 alvin 12343℃ 1评论

印度信仰_副本

信仰在印度,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不由任何原因谈起的话题。

在佛教诞生之地的菩提伽耶,15岁的高中生库马尔(Kumal)喜欢骑着自行车,在这个喧哗的小镇上四处游荡,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打招呼,练习英语。一说起印度教的神,就立刻精神起来,他说自己至少能说出几十个印度教中神的名字,然后就开始念念有词。除了能听懂梵天(Brahma)、毗湿奴(Vishnu)和湿婆(Shiva)这三大主神外,其他就像是听天书了。他说,印度教有几十万个神,后来又否定自己说,“应该有几千万个。”

在瓦拉纳西附近的鹿野苑,出生在印度的尼泊尔人Depern干导游已经很多年了。他是印度教徒,但走进鹿野苑的每一个佛教寺庙,他都会无比虔诚地脱鞋、双手合十、拜一拜。在每一次导游工作结束时,他会送给游客一片菩提树叶,代表他的祝福。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尤其因为近年来,蕴含佛教理念的内观禅修不仅在欧美,甚至在中国大城市的白领人群中开始流行,印度因此更被奉为心灵的故乡。但若带着这样追根溯源的想法去印度朝圣,很可能会困惑:在印度,其实很难真正遇到一个自称是佛教徒的印度人。

在佛教发源地的菩提伽耶,库马尔告诉记者,他住的村庄里,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有一部分是穆斯林,还有少部分是锡克教,但没有人是佛教徒。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印度整体信仰情况的真实反映,根据印度人口统计显示,印度有82%的人信奉印度教、12%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有2.3%的人信奉基督教、1.9%的人信奉锡克教,佛教徒大概只有0.8%,还有更少数的耆那教和拜火教信徒。

这也许就是佛教在印度的现状:佛迹处处,但似乎都很遥远。当年佛教从这里传遍世界,在本土却几乎中断了700多年,但在当今禅修流行趋势的裹挟之下,又再次回到故地。

前往迦耶城之路

很久以来,印度便是西方人寻找“内心平静”的地方。亦有很多在日后成为传奇的故事。年轻的乔布斯从大学肄业、彷徨无奈之际就曾到访印度,寻找自我以及人生的方向;早在1968年,如日中天的披头士乐队来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印度小城瑞诗凯诗学习瑜伽灵修,摆脱了毒品与世俗困扰的约翰·列侬在这里才思如泉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瑞诗凯诗后来也成为举世闻名的瑜伽圣地。

从古代天竺到现在的印度,也一直都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直到现在,仍然令不少中国人着迷,包括很多明星,也趋之若鹜。据说苏有朋曾经专程到印度禅修10天,王菲也曾在婚变前后数次前往印度旅行和禅修。

在佛教诞生2000多年之后,迦耶城(GAYA)已经是一个杂乱的大城镇,因为距此十几公里远的菩提伽耶小镇,是佛教的发源地,吸引了世界各地、各宗各派的佛教信徒前来朝圣。

佛祖的故事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来说都烂熟于心,15岁的少年库马尔就住在山洞附近的村子里,他们的村子就叫苏迦塔村(Sujata),大约有5000名村民,如今也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很多村民都干起了类似导游的工作。

从最外化的角度看,佛教给这里带来的最大变化,显然是旅游的兴盛。现在的菩提伽耶,几乎就是为旅游而建。除了二十几处各国所建的大大小小的佛寺,这里最多的就是旅行社、佛教纪念品商店,以及多如牛毛的旅馆。

走在这里,不停地有人主动来打招呼,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否找好了旅馆,是否需要导游。甚至宾馆前台的服务生也会给住客画一张简易地图,如果需要,他在下班后也可以提供兼职导游服务。

整个小镇不大,以最著名的大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为核心,方圆不过几平方公里。但其中小路纵横,如果没有一个本地向导,确实容易辨不清方向。

在大菩提寺不远处,有20世纪初以来来自中国、日本、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越南等国修建的二十多座佛寺。佛虽然源于印度,但传播于各国期间都糅进了各国的特色,不仅佛寺建筑格式不同,佛像也不尽相同,印度的佛像显得鼻子稍大,面部显长,有威严之气;中国、日本的佛像则是鼻子显小,脸盘圆润,温和了许多;泰国则是四面佛。

华人所建的佛寺是典型的汉式建筑,叫“中华大觉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弥漫着十足的“中国味”。

“来这里的中国游客不多,大部分都是组团来的,前几年有过中国旅行团去我们村子,好几辆大巴车,有100多人”,库马尔告诉记者,来这里最多的,还是斯里兰卡、泰国、日本和欧美的游客,尤其以日本人居多。在小镇上,遇见东方面孔的黄种人,也几乎都是日本人。

本地人见到黄种人也都先用日语打招呼,库马尔也是如此,他会说简单的日语,也会用中文说“你好”。他就住在附近的村子里,骑车20分钟的路程。父母都是农民,一个姐姐已经出嫁了,一个哥哥还在读大学。

库马尔已经上高中了,就在菩提伽耶,是一所英语学校,主要的课程有英语、数学、科学、印地语,还有一门叫“GK”的课程,主要教如何成为一名绅士。

他每个月的学费是800卢比(约合80人民币),加上哥哥的学费,都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来支撑。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库马尔和所有的印度年轻人一样,极为开朗乐观。他最爱父亲给他买的这辆自行车,他每天在镇子里骑上好几个来回,和各国来的游客搭讪,运气好的时候,还能赚一点小费,“我喜欢生活在这个小镇上,虽然很小,但是每天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游客,就像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觉悟了真理的人”

库马尔是印度教徒,这来源于家庭,父母和村里的多数人一样,都是印度教徒。

在他这个年纪,还说不清为什么要信仰印度教,而不是佛教,只是懵懂地知道,“信仰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只是我们都选择了印度教”。

不过,信仰印度教并不影响他对佛教的虔诚,走进这里的每个佛寺,库马尔都会双手合十、认真地拜一拜,“佛祖也是一个伟大的神,和其他印度教的神一样,所以我们都很尊敬”。

就像在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少年Pi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不少印度人看来,一点都不奇怪。
整个小镇几乎都是如此,来参观拜佛的大部分是印度教徒,很多佛寺的守门人也是印度教徒,甚至满大街开佛教纪念品商店的老板都是印度教徒。他们在接受与生俱来的印度教时,依然保持一份对佛教的虔敬。或许由于印度教本来就是多神教,他们并不在意多一个“佛祖”作为神来敬仰。

在佛教徒们心中的世界中心——菩提伽耶,要寻找佛教徒,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穿着本地服装的印度人,或者面孔和语言相近的斯里兰卡人,往往都是印度教徒。只有面孔看上去像日本人、泰国人或者欧美人的,是佛教徒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大菩提寺位于小镇最核心的位置,入口处是一个小的街心花园,进出的游客和信徒在这里集散,所有的TUTU车都在这里等候客人,乞丐和化缘的佛教徒也在这里附近徘徊。

几乎所有来到菩提伽耶的游客,都是为了这座大菩提寺,中国人称其为正觉大塔。万佛归宗,应该就是这里。

对于佛教徒来说,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日后形成了四大佛教圣地:他的诞生地蓝毗尼、悟道成佛的菩提伽耶、初次宣讲佛法的鹿野苑以及他的涅槃之地拘尸那迦。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信仰:印度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佛教一点也不沉闷,但需要内观。其实,内观得法,真不会沉闷,还很有意思,因为体验一定会跟以前有很大不同。从来不会枯燥。佛教在中国兴盛确实跟中国文化有关,据称因为中国跟佛法因缘深厚,因此很多佛菩萨转世到中国一起弘法。
    匿名2019-12-01 0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