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俄会走向“新冷战”吗?不可能!

军事 rock 5221℃ 0评论

2014年是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最为跌宕起伏的一年。俄美关系因乌克兰危机而更加针锋相对,俄欧关系在谨慎和彼此试探中保持着距离;中美新型大国伙伴关系因东海、南海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屡屡受挫;中俄关系则在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会晤之下实现了战略互动与协作,为本年度动荡的大国关系增添了一抹暖色。在此背景下,美国相对实力下降,世界的多力量中心化趋势更加明显,具有不同目标的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成为常态,也成为大国间博弈与互动的主要平台。

一、俄美、俄欧关系

近年来,俄美关系虽然在核裁军、叙利亚、斯诺登、北约东扩等一系列问题上不断交锋,但是对俄美关系回暖的期待在奥巴马开启第二任期和普京重返权力巅峰之后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是,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关于俄罗斯与美国将再现“新冷战”的舆论就与日俱增,而这种担忧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展开和深化似乎变成了现实。在2014年9月的北约峰会上,北约将俄罗斯重新界定为对手,彻底终结了此前20年来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伙伴关系。欧美对俄罗斯发动了新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则采取了反制措施,通过加强与中国等金砖国家以及强化欧亚联盟的做法进行回击。如果说俄罗斯与美国再度回到了冷战的轨道上来,那么所谓的“新冷战”新在何处?

与冷战时期相比,俄美的对抗还是有很多不同以往的特征。首先,俄罗斯如今是“单挑”北约,不再有与北约对抗的阵营。即便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其他成员国也没有动力和意愿去蹚这趟浑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甚至宣称可以选择从欧亚联盟退出。其次,俄美如今的对抗并不是全球性的全面对抗,而是局限于俄欧交界的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在阿富汗、伊朗、朝鲜等其他很多问题上,美国还需要俄罗斯的支持与合作。对于北约而言,打击ISIS极端恐怖主义远比遏制俄罗斯更加重要和紧迫。当今时代的国际背景决定了大国之间的关系是冲突与合作并存,任何一方都无力单独应对全球问题的挑战。这也决定了无论再如何激烈交锋,各方均会保持克制,恪守底线,俄美之间的关系不会恶化到全面对抗的冷战时代。2014年10月9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讨论了取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确认普京将参加11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G20峰会。由此可以判断,因乌克兰危机而导致的俄美对峙已临近拐点。

1-1404302316422R
乌克兰著名女子抗议团体“费曼”的成员,在身体上涂上了乌克兰国旗的颜色。

与美国相比,紧密的经济联系和能源需求使得欧洲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上保持了相对克制和温和的态度。在对俄制裁的问题上,欧盟并没有与美国利益捆绑,而是实施了有限制裁,既照顾到美国盟友的利益也表明了立场,但同时为与俄罗斯的对话留出了空间,以避免对俄罗斯的制裁伤及自身的利益。由于欧美不同的利益诉求,欧盟尤其是德国在俄美关系中扮演着“夹心饼干”的角色。2014年8月22日,《费加罗报》刊登了对法国经济学资深记者让·米歇尔·卡特赫布湾的采访,他认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是一个战略错误,而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德国远离俄罗斯。尽管俄罗斯试图与欧盟修复关系,但在结束制裁的谈判桌上还要经历艰难的讨价还价。10月21日,波兰外长在出席欧盟成员国外长会议后表示,欧盟减轻对俄制裁的前提是俄罗斯改变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诺夫(Sergei Lavrov)则表示,俄罗斯不可能接受欧盟方面提出的结束制裁措施的条件。11月17日,欧盟成员国外长会议评估了乌克兰当前局势,呼吁将乌克兰东部武装人员列为制裁对象。

二、中美关系

自从2013年中美两国首脑会晤呼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以来,中美关系在本年度继续保持了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态势。作为对手,中美两国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有学者将中美之争概括为“经济上比效率,政治上谋求在亚洲的影响力,安全上追求最大限度的安全感,最重要的则是两国的发展模式之争”。作为合作伙伴,中美两国在一系列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互为对方的利益攸关方,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和增长。

2014年,中美关系的竞争面主要表现为两国在东海钓鱼岛问题、南海划界问题以及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冲突。东海和南海问题并非中美两国之间的直接对抗,但是在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及中菲、中越的南海主权争端中,美国官方虽然声明不持有立场,但其部分解禁对越南武器销售、派遣军机在南海抵近侦察、联合军演等做法无不是在宣示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和主导权。相比之下,网络安全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直接的外交冲突,2014年5月,美国司法部以网络间谍为名对中国五名军官的诉讼,令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中美网络工作小组被迫暂停,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也随即发表了《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报告,对美国的指责予以事实上的回击。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新兴的安全议题引发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诸多摩擦,这也是两国当今战略态势的竞争关系所决定的,在目前尚未存在网络空间行为准则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应尽快达成共识,明确彼此底线,避免网络安全问题的负面效应继续扩大。

尽管冲突不断,中美之间合作领域的拓展是两国关系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受邀参加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以及中美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是本年度的亮点,军事交流以及战略对话是中美两大国间增进互信、走出“战略互疑”困境的一个必要途径。中国此次受邀参加全球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中方派出了四艘舰船,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参演力量,这不仅显示出中美两国建立战略互信的努力,同时也符合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实力位置。可以说,中美两国在军事层面的交流和沟通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步骤,对两国关系的整体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冷战结束20余年之后,中美关系目前进入了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常态,良性的竞争有助于两国的发展,而恶性的竞争则会将两国关系引入对抗,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组成熟的双边关系,就在于两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恶性竞争是损人不利己的选择,应当加以避免。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的战略收缩必将引发中美两国在多方面的竞争与冲突,这是难以避免的;冲突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将冲突控制在局部的范围内加以对话解决,而不是任其扩散升级以致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

三、中俄关系

如果说任何一组双边关系都同时包含了冲突与合作的两面,那么当今的中俄关系则是合作的一面显著超越了冲突层面。2014年见证了中俄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中俄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将两国的政治关系推至新高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这份令世界瞠目的400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中俄在东海举行了迄今规模最大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两国元首联袂出席启动仪式,这在中俄军演史乃至世界军演史上都前所未有。10月13日,中俄两国总理共同签署了《第十九次会晤联合公报》,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携手推动中俄务实合作升级,充实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中俄关系的不断升温源于两国不断增多的利益聚合点,与当前的国际和地区战略环境紧密相关。俄罗斯由于乌克兰危机被西方国家孤立,国内低迷的经济形势由于西方国家严厉的经济制裁而雪上加霜,俄罗斯融入亚太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显增加。由于乌克兰的“变节”,俄罗斯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严重受阻,那么拓展和深化与中国的关系就成为摆脱当前经济和政治安全困境的一个有效出口。对于中国而言,东海和南海皆不太平,美国不断施压,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确保中俄关系的稳定同样是外交领域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俄两国相互借力,共同应对外来挑战,并且在经济、政治、军事、信息技术和能源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俄两国元首和高层官员之间频繁的会晤与互动不仅是两国关系日趋紧密的表现,更是中俄关系迈向新高度的推动力。由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成熟的制度化保障,当前的中俄关系已经具备长期性和高度的战略稳定性。

尽管当前的中俄关系被认为处在两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两国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障碍,难以在短期内克服。首先,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经济增长停滞,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到了攻坚的艰难时刻,中俄两国扩大和深化经济合作的目标未必能够落到实处;其次,中俄两国都希望能够加强在中亚的影响力,两国在上合组织以及区域合作的规划路径上有不同的考虑,中国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而俄罗斯更加倚重欧亚经济联盟;两国在“上合组织”的定位上也有分歧,中国试图将合作的领域扩大至经济领域,俄罗斯则将其定位于安全合作的平台;最后,中俄两国都不属于彼此的核心利益对象,对中国而言,与美国、欧盟和亚洲其他邻国的利益攸关程度更高,俄罗斯的战略重点则是独联体国家和欧盟,例如乌克兰的走势、北约东扩以及俄德关系。因此,两国在对方核心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不会且不可能出现联手抗美的情况。

文/郎平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摘编自《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5)》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俄会走向“新冷战”吗?不可能!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