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自六月以来已断崖式下挫。廉价石油时代可能再次到来,对产油国以外的国家形成利好。有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形成,廉价能源取代廉价劳动力成为新的全球竞争重点,它将重塑投资格局,改变全球经济版图。
不同经济体的不同影响
影响企业运营乃至经济发展的成本因素,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人力成本,资源成本,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受到各国央行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暂不讨论。当下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是,在人力成本方面,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资源成本方面,全球的大宗能源资源价格正在下行周期,但不同国家采取的不同产业政策正在拉大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能源价格差异。
美国国内的页岩革命致使石油、天然气价格持续下降,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欧洲的一半、亚洲的三分之一。但同期,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欧洲方面,作为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最有野心的推动者,欧洲向可再生能源提供高额补贴、向企业征收碳排放税,其结果是抬高了化石燃料的成本。目前,欧洲的能源资源价格远高于美国。而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欧洲国家普遍的高福利也使得其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相对于美国没有竞争力。
而以亚太地区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迅速提高,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从2006年到2011年间,亚洲薪资水平的年增长速率是发达经济体的14.25倍。同期,美国的能源成本正在不断降低,而技术革新进一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奥巴马政府强力推动制造业的举措,使得制造业出现了向美国回流的趋势,这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一定了冲击。但另一方面,能源资源价格的下跌,使得大量进口石油的新兴经济体整体上获益,而中国这样的国家还拥有廉价的煤炭资源,也从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人力成本上升给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相较而言,欧洲作为能源和劳动力成本都非常昂贵的地区,正在国际经济格局中面临较大压力。在一个美国拥有廉价天然气、亚洲拥有廉价煤炭的世界里,就连欧洲的能源密集型企业也会回避在本土新增投资。世界最大化工企业、德国巴斯夫计划未来五年将投资预算的四分之一投向美国。想要推动从核电和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德国,正在承受着能源成本上涨带来的冲击,这种影响可能将一直持续到国际能源价格告别下降轨道。
廉价能源取代廉价劳动力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已有的建设和生产,但却将重塑新增投资的格局。能源密集型行业,如化工、石化、铝、钢铁行业在新增投资或迁移选址时会更加青睐美国。
全球制造业版图的变化
过去三十年中,亚洲、拉美、东欧作为低成本区域以及欧美日作为高成本区域的格局主导了制造业的投资决策和资源流向。事实上,近年世界各国的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劳动生产率、汇率等多个自变量都已发生迅速变化,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全球制造业格局已经改写。
波士顿咨询公司今年8月的一份调查显示,2004年到2014年是快速变化的十年,部分国家的薪资水平以10%至20%的速率增长;劳动生产率在一些国家实现翻倍,在另一些国家却出现衰退;许多国家相对于美国的能源成本提高了50%到200%;汇率剧烈波动。这种错综变化的结果是一些传统的低成本区域正在或已经失去优势竞争地位,一些高成本区域正在夺取高地,还有一些区域优势依然坚挺。
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
这份研究比较了全球前25的出口国,包括了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和金砖国家。巴西从传统上最具制造业成本优势的梯队上升为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高于西欧、日本和美国。
中国尚未失去竞争优势,却面临莫大的压力,制造成本紧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指,在美国每1美元的制造成本,如在中国制造需要花费96美分。如果企业要将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制度环境也加入考虑,则这种差距可被忽略。美国、墨西哥跃升为低制造业成本的新星。
传统上被认为是欧洲成本最昂贵的英国,依靠缓慢的薪资增长和飞速的劳动生产率提升,现在拥有欧洲最低的制造业成本,全球主要跨国车企都以英国为据点新建欧洲工厂。而西欧大多数国家,包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和瑞典,因为坚挺的能源价格和欧元汇率、停滞不前的劳动生产率,作为制造业投资地点的优势在减少。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能源价格下降后欧洲相对美国竞争力更趋弱化的严峻态势,以及这种局面下的投资风险。
同时,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带来的长期考验仍然存在。在短期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受到能源资源价格下降的对冲,加上政府也已经放松银根使市场的无风险利率走低,这都有助于未来两三年中国经济企稳,但如果不能在本轮低能源价格区间中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中国将在本轮廉价能源周期后陷入严重的衰退。
高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方面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开发将得到更多的鼓励,而工业机器人能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技术,也会迎来开发的黄金期。
文/郁夕之 智谷趋势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全球经济竞争重点更替 中国面临严重衰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