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核铸强国梦——中国核工业光辉60年综述

科技 ywz 9052℃ 0评论

铸剑为犁 发展核电造福社会

中国核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维护和平为目的,时刻盼望铸剑为犁。

从“以军为主”转向“军民结合”。上世纪70年代,中国核工业顺应历史潮流,在强军的同时,重点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核能和平利用成为新主题。

杭州湾,潮涨潮落。面朝杭州湾的一座山岗,秦始皇东巡途中驻留于此,得名“秦山”。

中国核电梦,从这里开始。

从1974年起,核工业组建专门团队11年开展了380个科研试验项目,为首座核电站奠定了安全、科学的基础。

1983年6月,移山填海的机器轰鸣声响彻杭州湾海滨,秦山核电站从蓝图走向现实。
1991年12月,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成功。

“秦山核电是中国内地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原秦山核电公司总经理姚启明说。

斩关夺隘,一路向前。

1994年,引进国外技术建成中国内地第二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两台单机容量98.4万千瓦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

1995年,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拉开帷幕,自行设计建造四台6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2002年,陆续投入商业运行。

2008年,秦山核电站扩建工程方家山核电站动工,建造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国产化压水堆机组。2014年,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15年1月,2号机组并网发电。

“从30万千瓦到60万千瓦,再到百万千瓦,中国核电自主建设能力实现‘三级跳’。”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说。

目前,中国内地运行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10万千瓦,核电约占我国发电量的2.2%。在建机组26台,占世界在建规模的四成。

核燃料循环体系是核工业的“大动脉”。我国坚持核燃料“闭式循环”技术路线,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完整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国家之一。

核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批核工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铀矿勘查形成2800千米深“攻深找盲”能力,国产离心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品牌燃料组件实现入堆考验……

“我国已建立起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纯化、铀浓缩、元件制造、核电、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环节的完整核工业体系。核工业已经成为军民结合产业的标杆。”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说。

奔腾不息的波涛铭记: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核工业保军转民、寓军于民,进行第二次创业,实现了核电零的突破和步步跨越的核能梦。

第二代核工业人留个世人最深的启示是:自主创新。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核铸强国梦——中国核工业光辉60年综述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