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注解放军动态的大陆媒体围绕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新闻而“喜大普奔”:有国防部背景的俄罗斯红星电视台于1月9日宣称,俄罗斯对华出口具有“4++”代水平的苏-35S歼击机及其配套武器技术装备又有了新进展,中方受训飞行员和地勤专家已抵达俄空军训练中心。双方的收尾谈判也将在2015年春节后举行,5月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前有望正式签订合同。
据称,首批为24架,2016年开始交付,而供应发动机及配套导弹系列为另一单立项目,中方要求提前供应。
且不论这则消息的真伪,回顾中俄两国此前的报道,关于“中俄签署或即将签署苏-35战机采购合同”的传闻自2013年以来就层出不穷,却屡屡落入“宣布-否认-再宣布-再否认”的怪圈。苏-35S作为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OAK)能对外销售的最高级歼击机,自2008年2月19日首飞以来,围绕其列装俄军进度以及对华出口话题层出不穷,至今相关报道也是反反复复,让人难窥究竟。
双方曾经接近签约
2010年曾有非正式消息传出中国采购该机的意图,但中国首次流露出对苏-35的兴趣是在2008年11月珠海航展上。直到2012年3月,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FSVTS)副总经理亚历山大·福明才予以证实,中国在2011年已打算采购一定数量的苏-35,并指出中国的采购意向是40亿美元,购买48架苏-35歼击机,但交易前提是中国签署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同,保证不仿制俄罗斯战机。不过此消息未得到中方正面回复。
之后双方进行了多轮谈判,合同细节也发生变化,例如中国仅愿意采购4架,令俄方认为4架飞机的销售利润不足以补偿可能被“山寨”的风险,让谈判一度胶着。与此同时,中国国防部在2012年上半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否认采购苏-35—事,这个声明在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停滞多年(从2005年苏-27SK授权组装项目发生争议算起)、且中国国产隐形歼击机开发顺利的大背景下,被大陆媒体解读为“中国已不再需要俄罗斯战机”。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中俄双方发布的消息,俄罗斯说的是“中国对苏-35有兴趣,且双方在谈判”,而中国国防部否认的是“中国已签约采购苏-35”,并未否认“有兴趣谈判”。
2012年11月20日,来自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的消息称,中俄基本解决苏-35的交易原则问题,细节谈判将在11月底国防部长绍伊古访华期间进行,预计双方会在两年内签约,2015年左右开始交机,交易金额约为15亿美元,中方采购数量为24架。同年12月,中俄举行总理级政府间会谈,双方针对多项事务进行谈判,并在当天签订14项文件,主要涉及两国关系、民生与技术合作、贸易等内容,至于和军贸有关的部分,因为是由以国防部长为首的两国特殊联席会议处理,并不在此次总理级会谈签约范畴内。
不过,中俄总理级会晤确定的一些大方向仍然对苏-35交易有重大影响。例如,在后来与军事工业有关的中俄副总理级别谈判中,俄方代表团由掌管军工的副总理罗戈津挂帅。根据俄政府网站2012年发布的新闻稿,罗戈津当时与中方洽谈了从核能、大飞机合作以至军事技术合作等各大项目。
在被问到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时,罗戈津指出:“关于军事技术合作有一个专门的联席会,主席是国防部长绍伊古,他在(2012年)11月才访问北京。我们目前没看到关于两国军技合作的大问题……我们已经接近解决有关在中国组装苏-27以及向中国提供苏-35的问题。中国方面释放的信号显示,中方完全接纳我方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因此相关的协议会在近期签订。”他还提到东欧国家也是在没有支付版权费的情况下仿制俄罗斯武器,包括卡拉什尼科夫步枪,现在俄罗斯要通过欧盟去谈判此事。
从此次谈判可了解,中俄即使常常发生分歧,却有许多交汇的战略利益,再考虑到债务、贸易等问题,都能促使两国用合作来取代对抗。值得注意的是,罗戈津还提到“国债问题”,之前俄罗斯曾打算用卡莫夫直升机偿还债务,但没有成行,如今两国已经谈妥解决债务的方法,考虑到俄罗斯外汇资金仍然紧张,或许仍会用习惯的“高科技抵偿方式”解决。换句话说,不排除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成为中国取得苏-35的谈判筹码。
乌龙报道接二连三
2013年成为中俄苏-35项目最富戏剧化的一年。当年2月17日,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副总经理维亚切斯拉夫·济尔卡恩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证实,中俄已在1月签订关于苏-35采购项目的政府间协议,然后展开细节谈判,双方确定交易不涉及授权生产,中国买到的只是飞机成品。
6月巴黎航展期间,大陆传出消息称,“中国要采购100架苏-35”。这则报道的由来是这样的:中俄签署苏-35采购项目的政府间意向协议后,俄罗斯有关人员在巴黎航展也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于是有人称“俄罗斯预计在航展上签订约100架飞机合同,其中包括与中国谈判”,但后来在大陆网络媒体转发时却被冠以“中国将采购100架苏-35”的标题,显然文不对题。
同一时间,中国军方代表团访问俄罗斯,6月5日在库宾卡基地观看俄军苏-35S歼击机的展示飞行,这是在飞机确定出售前提下安排的展示飞行。之后,中俄专家进行闭门会议,讨论交易细节。俄罗斯《导报》披露,中方军官高度评价苏-35的性能,并表示引进苏-35可以显著提升解放军战斗力。稍后,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向俄新社记者提到,中国会在2013年年底前签约购买苏-35。
到了8月,生产苏-35最重要的无线电设备(如雷达、导航系统)的无线电电子技术康采恩(KRET)发言人对外表示“不会因为苏-35外销而将机载设备出口给中国”,“中国得到的将只是硬件,至于里面的软件、控制逻辑等技术不会转移给中国”。这则新闻传到中文媒体上,变成“中国只会买到机体,不会有电子设备”。字面上看的确能这样理解,但如果没有雷达等无线电设备,买飞机又能做什么?事实上,KRET发言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会伴随飞机出口多余的无线电设备”,而不是“飞机上没有无线电设备”。当时的背景下,外界都关注中国是否会通过引进苏-35来引进周边设备,继而在国产战机研发赶超俄罗斯,KRET应该是针对此事发言,只是用词不够准确以致被误读了。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苏-35S对华出口又有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