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新常态下的东北经济还有救吗?

经济 sean 17297℃ 0评论

地处大连的全国最大零售百货商大商集团,去年在全国新开60万平方米百货商场,销售收入突破1700亿元,增长15.7%。

大商集团副总裁鹿璐说,东北的门店占到六成以上,效益不仅没有下滑还在增长。

临近春节,东北各大商场熙熙攘攘,红红火火。家住沈阳铁西区滑翔六小区的老工人田素民说:“都在嚷嚷‘东北告急’,你看我们‘急’吗?”

在大连市甘井子区,秀山路13号楼是30年前的老楼了,刚刚新加了7厘米厚的保温层。老楼穿新衣,暖和又漂亮。

傍晚时分,51岁的董广兰把我们领进了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以前冬天,屋里都上霜,铺上电褥子才敢睡觉;现在穿着秋衣秋裤都不觉得冷。”董广兰说,“这样的‘暖房子工程’,暖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大连市“暖房子工程”,投入24亿元,为600万平方米老房子穿上冬衣,惠及6万多户家庭。

冷中有热,降中有升,忧中有喜。东北经济,就像太阳下的多棱镜,有光有影,复杂多面。

有人担心,东北当前遇到的问题,会不会是“轮回式”的下滑,重现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现象”?

“不会!”沈阳市铁西区委书记阎秉哲斩钉截铁地说,“那时,职工下岗,大家没饭吃,真是一筹莫展;今天我们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了。”

这就是东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这就是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又孕育着转型升级的无限希望。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东北振兴还有哪些问题有待破解?

外部性问题、暂时性困难、周期性调整,这些是东北经济当前“遇冷”的全部原因所在吗?

10多年前,上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启幕时,在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工作的韩东太,参与了向国务院报送材料的起草工作。

10多年后,已到省服务业委员会工作的韩东太发现,政府在剖析当前问题时,仍是“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

“10多年过去了,我们究竟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他的发问引人深思。

毫无疑问,东北振兴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矛盾。

解答这一问题,不妨借用“加减乘除”这一四则运算,来分析东北振兴的变与不变。

——加法。从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12.7%;城乡居民收入也大幅度提升。但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枝独秀,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0%。财税来源中,房地产一业独大,在许多地区占比达到四成多。

——减法。一些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投资规模不降反升。如钢铁、水泥、造船等扩张迅速。有的省水泥过剩产能最高时达到45%。

——乘法。从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乘数效应。然而实际上,东北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状况没得到根本改变,传统产业和产品仍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仍在爬坡过坎。

——除法。从管制到服务,政府简政放权会对提高市场效率产生除数效应。但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对经济工作 “管、把、看”的老问题没有根本去除,导致全社会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大多忙于“搞配套”和“跑龙套”,营商环境仍是短板。

“东北振兴十年,总体上‘加法’做得多,减法、乘法和除法,相对做得不够,有待补课。”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直言不讳地指出。

十年来“加减乘除”的多与少,直接体现在当前微观层面的好与坏。

沈阳铁西区,我们走进沈阳机床集团的车间。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新常态下的东北经济还有救吗?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