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三流军事家丘吉尔是怎样打赢二战的?

军事 rock 22663℃ 0评论

丘吉尔
整整50年了。1965年1月24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温斯顿·丘吉尔告别了尘世中的伟大。

丘吉尔获得了一个国葬来证明自己的伟大,这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首次为平民举行国葬。30万人哭泣着列队走过他的灵柩,6000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包括6位国家君主和15位国家首脑。

丘吉尔的身上充满着矛盾与悖论。

他为大英帝国打赢了生死攸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也见证甚至亲手主持了大英帝国的漫长葬礼。在丘吉尔1965年去世之时,大英帝国已经丧失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殖民地。对于丘吉尔这样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帝国主义者”而言,一生犹如梦幻泡影。

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940年5月从辞职的张伯伦手上接过了组建战时内阁的重任,用“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带着英国挺过了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却在1945年德国投降之后不久,便经历了一次大选惨败,黯然下台。对于英国人民的始乱终弃,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引用古希腊哲人普鲁塔克的名言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他一生以顽固的反共立场而著称,曾将十月革命后的布尔什维克称为“残暴的大猩猩”。但就是这位大不列颠最出名的“反共斗士”,却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当天,第一时间站出来发表演说为苏联鼓与呼,强调“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而后也的确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但又是这位苏联“忠贞不渝的朋友”,在二战刚结束几个月之后,便针对苏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好吧,这就是丘吉尔。一个充满争议的悖论者,一个有着数张面孔的伟大人物。

被漠视的预言家

无论丘吉尔是谁,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从他1900年当选议员步入政坛算起,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政治生涯长达60年,其间数次穿梭于内阁,在1940年和1951年两任首相。

不过,丘吉尔作为政治家的所有伟大与荣耀,都是来自二战中的国家领袖,他拯救了濒临战败的英国,而战争则成就了他的伟大。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自动忽略那个1900-1940年期间的政治家丘吉尔,虽然他当选了无数次议员,做了无数个头衔的内阁大臣(内政、海军、军需、殖民事务、陆军、财政),但最恰当的评语可能还是“平庸”。

请原谅,我竟然遗漏了丘吉尔在二战前的一大闪光点——预言家。在二战前那个绥靖主义盛行的年代,丘吉尔几乎是英国政坛唯一始终大声疾呼警惕希特勒、反对裁军的异议分子。

很不幸的是,战前的英国完全沉迷于首相张伯伦的浪漫和平主义之中,一次次屈服于希特勒的战争讹诈。当1938年9月张伯伦和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得意洋洋地高喊着“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回国时,丘吉尔却在议会公开宣称“一切都结束了”,“不要以为这就是结局,这仅仅是算账的开始”。

自然,一年后二战爆发完全证明了丘吉尔的预见。但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的英国在希特勒崛起之初就听从了丘吉尔的盛世危言,及时阻止了希特勒的野心和实力膨胀,那么二战很可能就会打不起来,如丘吉尔所说,“从来没有一场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巨大的悖论在于,如果二战没有爆发,对于英国和全世界固然是幸之大幸,但丘吉尔就会丧失了可能是成就他伟大的唯一机会。或者这么说,英国历史上至多会多一位有“先见之明”的政治预言家丘吉尔,而世界历史上会少了一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2002年BBC一次著名的票选结果)。而预言家么,预测对了又能怎样,不过是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之流。

政治家可以怎样伟大

谈论大政治家丘吉尔,必须回到二战。在我看来,丘吉尔在战争中的政治贡献主要有三点。

先说第一点,在战争的逆境中,丘吉尔显示出了近似非理性的胜利信心和不屈的战斗意志。

丘吉尔是在1940年5月10日傍晚成为英国首相的。尽管丘吉尔对此表现得和官迷一样兴奋,但实际上他从前任张伯伦手上接手的是一个面临崩盘的烂摊子,从空中、陆地到海洋,大英帝国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连续挫败。上任后仅仅一周,德军就突破了法国的战争图腾马其诺防线,法国战败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风险。

上任后,丘吉尔很快就在下院发表了那次著名的演说,大大振奋了沉浸于失败主义情绪当中的议员老爷们,“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奉献给大家”。演说的关键词是“战斗”和“胜利”,前者针对国内与希特勒媾和的声音,后者针对的是失败主义者,“你们会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只能回答:我们的政策是努力战斗,在海上、陆地上、在空中,尽展上帝所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与一个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残酷暴君战斗,这便是我们的政策。你们会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能够用一个词来回答你们,这就是胜利。”

战局的发展很快就证明了丘吉尔的“大话连篇”。仅仅两周后,也就是5月底,英法联军已经全面溃败,被德军包围在敦刻尔克。当时的问题已经不是法国会不会战败的问题,这简直是肯定的,而是英国人能从敦刻尔克撤回多少人。

上帝再次庇佑了英国人。尽管英军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但实际上将所有的重武器都扔在了海峡对岸,英国正面临被德国全面入侵的风险。丘吉尔此时的乐观再次令人瞠目结舌,“我厌倦了总是防守”,打算反攻“袭击敌人的领土”。当国家美术馆馆长建议把最贵重的藏品送往加拿大时,丘吉尔真诚地回答说:“一件都不用送走,我们会打败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三流军事家丘吉尔是怎样打赢二战的?

喜欢 (7)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