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上过网的都曾目睹或亲历过刻薄的评论。“如果你打算写博客,或开始在推特上发布内容,那你最好先练就一张厚脸皮。”莱德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舒乐(John Suler)说,他称自己的研究领域为网络心理学。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网络与美国生活项目(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201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成年社交媒体用户中,约69%表示“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人们用刻薄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人”。
网络喷子(trolls)故意冷嘲热讽,哗众取宠,以造成困扰或进行挑衅,涉及面十分广泛。上周,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的女儿塞尔达·威廉姆斯(Zelda Williams)说,喷子在推特上用粗暴恶毒的语言对她父亲之死进行评论,她打算离开推特,可能是永远离开。然而,如果要想达到伤人的目的,甚至无需那么恶毒的评论也足以。几个月前,作者安妮·莱斯(Anne Rice)签了一份要求亚马逊禁止匿名用户评论的请愿书,她在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写道,自己曾遭遇“带人身攻击和骚扰性质的评论”。不论你是知名作家,或仅是写写装饰类博客的母亲,你所遭受的都是相似的。任何拥有推特账号且品性卑劣的人都能对你的心灵来个突然袭击。
在虚拟世界里,匿名性和隐蔽性使我们感觉不受约束。一些人受到激励,以更大的善意对待他人;另一些人则暴露自己的阴暗面。网络喷子说着那种不值得我们深省的话,他们唯一的目的是造成痛苦。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网络喷子的精神可能有点失常。然而,有些人的评论尽管很可恶,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社会科学家指出,我们往往更在意负面评价。但与心理现实相博弈的方式还是有一些。要做到这点你得明白,你才是最终掌控者。“没有人能影响你的情绪,”舒乐教授补充道,你需要对自己就负面评价所做的解读和反应负责。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心理学家所称的“不自觉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
正如注意力天生会被更大的声音和更夸张的手势吸引,我们的心理也更容易被负面反馈所占据。2001年发表在《普通心理学评论》(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的文章“坏影响比好影响作用更强烈”(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指出,我们对不好的经历和批评的反应更强烈,记忆更深刻。诸如此类研究曾引起过多次讨论。“这些是在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Positive Psychology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教育主任及资深学者詹姆斯·鲍威斯基(James O. Pawelski)说。“如果我们任由自己的注意力不自觉地随意移动,那它就会跑向坏经历。”然而,这种心理是可以进行干预的。
变得积极主动的一种方式是问问自己,这些你似乎无法摆脱的恶意言论中是否含有某种真实成分。(明显恶意的言论可以忽视。)如果答案为肯定,那么舒乐教授有一些建议:
让批评者成为你的指导者。
“你可以把它们当做一个机会,”他说。问问自己,为什么你如此在意一条评论。“它为什么令你困扰?你的不安全感又因何而起?”舒乐教授问道。
例如,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担心自己是不是不够好。舒乐教授说,网络名人(博客主,社交媒体活跃用户)产生这种心理并不鲜见,因为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一种希望自己被喜欢的心理。“他们希望自己受欢迎,”并且这在网络上很容易做到,他补充道。“一切都和赞、+1和收藏有关。”然而,如果有人说了恶毒的话,他继续说,“它就会激起无意识的担忧。”
但是,我们要说:负面评价不会导致自我心理强化。也许这能帮你了解关于工作的一些东西。
“人们很容易因负面评价而受到情感上的打击,”哈佛商学院高级讲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鲍勃·波曾(Bob Pozen)说。但他也指出,这不意味着所有的批评都毫无依据。
考虑一下波曾著作《这样工作最高效》(Extreme Productivity)在亚马逊的50多条评论。这些评价大多是4-5星,但出于本文目的,他进行了一项非学术性的实验,调查了一些1-2星的评论。“你知道,有些评论真的非常负面,”MFS投资管理公司前主席波曾先生说,“但问题是,你如何解读它们?”他说,有一条负面评论是明显可忽视的,因为评论者很显然没有仔细读过此书。另一位评论者的批评是“太以美国为中心”。波曾细想了这种观点,并认为,尽管这位读者评论的方式不怎么友善,但他的评价可能是有道理的。“所以我想‘如果另写一个版本,那么我会考虑到这点’”,他说。
当然,我们并不是总能在负面评论中有所收获。有些评论毫无依据,有些非常粗鲁。摆脱它们的一种方式是思考评论者的意图。
在2004年发表于《网络心理学及行为》(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期刊的一篇文章中,舒乐教授提出了“网言无忌效应”(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的概念,这种效应是指“人们在网络上的话语和行为是在现实世界中通常不会说也不会做的”。在虚拟世界,匿名性、隐藏性、无权威性等因素使人们无所顾忌。舒乐教授说,其结果可能为良性(“超乎寻常的善意和慷慨行为”),也可能为恶性(“粗鲁的语言,严厉的批评,愤怒,仇恨,甚至威胁”)。
后者即是网络喷子所为。舒乐教授写道,许多人把他们的网络生活看作是“一种有着不适用于日常生活的规则的游戏”,认为在这个游戏中自己无需负责。如果博客主和社交媒体用户在脑海中存有这个概念,那么“他们将会看清挑衅者的心理”,从而能更自如地应对他们的言论,也可能直接忽视它们。有时候,像塞尔达·威廉姆斯最终所做的那样也是很明智的:断开连接。
你还可以就苛刻的评论直接进行自我争辩,以降低它们的说服力。例如,如果某人写道,“你是笨蛋,没有人喜欢你,”你可以像斯图尔特·斯莫利(Stuart Smalley)那样,找出反对证据,提醒自己:你受到良好教育,你有一份好工作,你有用整个星期时间都见不完的朋友。
说到时间,留意一下你浏览博客或社交媒体信息流的时间。研究人员发现,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或处在所谓的中立情绪时,则更易受到恶意评论的伤害。换句话说:如果你刚搞砸了一场演讲,请远离推特!
另一个使自己摆脱负面反馈的方法是进入心理学家所称的“心流”(flow)状态,即一种全身心完全投入的状态。心流可在弹奏钢琴协奏曲时,练习空手道时,写代码时,或与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时达到。“最困难的是思绪无法完全集中时,”鲍威斯基教授说,他还把幽默作为转移讽刺的一种方式。他开玩笑说,如果酒吧能每个学期结束时提供“教授欢乐时间”,教授可以带来他们的评价,并将负面评价互相传看,那这个酒吧肯定能大赚一笔。他说,“每个人都不应在独自一人时读这些东西。”
然而,即使当你读这些东西时是单独一人,幽默也很有效。鲍威斯基教授建议,不妨用高分贝且愚蠢的声音朗读那些讨厌的评论,这样当你在脑子里自动回放这些评论时,它们听起来是如此荒诞,或至少降低了一点攻击性。
在吉米·科莫尔(Jimmy Kimmel)的电视节目“恶意推文”(mean tweets)中就出现了这些方法。在该节目中,伴随着R.E.M.乐队“Everybody Hurts”的音乐缓缓而起,名人们(茱莉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法瑞尔·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大声朗读推特上那些关于他们的恶意推文。科莫尔称这种做法目的在于“帮助面对那些讨厌行为”,读完这些往往充斥着咒骂的推文后,有些名人反驳自己的诋毁者,有些开始发笑,少数人则沉默面对镜头。这可能是时代的一个标志,其他电视节目也有类似策划:“E!News”节目主持人已经开始大声朗读评论者在推特上酸溜溜的推文,尽管他们也读了几篇正面评论。
看来他们这么做可能很有道理。在消除恶意的探求中,我们常常无法细细品味那些善意言论。除刻薄鬼之外,网络上也有很多善意的人。据皮尤研究中心今年初的报告,约70%的网络用户称“自己曾在网上被其他用户善意或慷慨地对待”。
假如我们不是让那些积极评论一闪而过且只停留于仅有的例外上,假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怎样?假如我们与朋友分享一些善意评论而非互相抱怨恶意评论又会怎样?研究发现,积极体验需要更长时间才会进入我们的长期记忆。所以,更多地关注赞美不仅令人愉悦,而且是明智之举。
“作为一种文化,我们通常在接受赞美上做得很糟糕,”鲍威斯基教授说。“赞美应该被接受,应该真正得到赞赏。他们本就是件礼物。”
原载于《纽约时报》作者:史蒂芬妮·罗斯布鲁姆 译言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