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联合舰队”一年速成:日本军工实现“后工业时代转型”

军事 rock 11098℃ 2评论

20150403103034358

日本军工率先实现“后工业时代转型”

为应对与中国在东海方向的夺岛之争,日本自卫队积极进行“直升机驱逐舰”(DDH)部队的建设,最新服役的“出云”号(22DDH)全通甲板驱逐舰以其“准航母”的形态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实际上,为了强化包括“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在内的“西南方向”防卫力量,日本防卫省正基于“出云”号为核心打造遂行远程投送和两栖反潜作战的多功能舰队,更让人侧目的是,日本新造舰艇的速度之快在亚太“名列前茅”,那么日本军舰究竟是如何设计、如何建设、接下去又是如何运营?想必这些细节比纸面上的军舰参数更具参考价值。

“出云”号是这样诞生的

“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是按照2010 年(即平成二十二年)日本防卫计划大纲规划而设计建造的,因此作业代号就是“22DDH”。依照日本军船建造流程,像22DDH这样的大工程大致是沿着“计划到开工”,“开工到下水”、“舾装到竣工”三大阶段实施,作业时长在五年左右。

这其中,计划阶段最为关键,它关系到军舰的作战需求和任务定位,属于“顶层设计”范畴。主导技术开发的防卫省下辖的技术研究本部(TRDI,简称“技本”)同未来用户海上自卫队幕僚部(简称“海幕”)之间展开密切合作,相互沟通,明晰“设计诉求”。

以22DDH 为例,海幕提出该舰所需要携带的主要武器(如舰载直升机、火炮、导弹等),另外确定该舰的标准排水量、航速、续航力、主机形式以及轴数。对技本而言,他们的工作是如何把海上自卫队所决定的武器装备顺利地安插到划定排水量上限的舰体上,并保证海幕所给定的速度和续航力。

日本《世界舰船》杂志援引一位技本成员的话说,现代武器虽然不像以前的大口径舰炮那样笨重,但它们对空间的要求却增加了,像22DDH所携带的美制“海拉姆”舰空导弹比较轻,但需要有相当大的操作空间,要在其附近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布置控制室和弹库。该舰最重要的武器——直升机是很占地方的装备,直升机旋翼要和军舰上层建筑保持一定的间隙,因此需要较宽广的起降平台,而且内部机库还得占据舰体内最好的区段。

要满足这些武器布置的要求非常困难,对工程师来说完全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因为要腾出空间,军舰就必须大型化,而随着大型化,额定的排水量就要增加,在主机型号不变的情况下,航速就要降低,若要保持航速,必须要提高主机功率,这样又得增加排水量。但问题是军舰的标准排水量是由政府决定的,不允许随便增加,另外标准排水量也是测算军舰建造费和使用费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根“高压线”是不能轻易触碰的。

总之,技本千方百计把22DDH 的标准排水量控制在规定的1.95万吨范围内,如果实在不行,就得与海幕反复交涉,要求其降低要求,减少武器搭载品种和数量,或者降低航速和续航力指标。据报道,当22DDH的设计框架和基本技术参数确定后,技本与海幕签订技术协议,内容有船型、总体布局、主要尺寸、排水量、航速、续航力、主机形式、主要武器装备和所需电力等。

接着,技本由此实施军舰各基本部位的细节设计图纸绘制,交由海幕复核认可,变成造舰的规格文件。接下来的工作就由海上自卫队下面的调达实施本部(调本)来主导,它负责估算军舰的实际造价,和具体的造船厂进行商谈,最后签署建造合同。

在22DDH 的建造过程中,由于有之前16DDH“日向”号、“伊势”号两艘直升机驱逐舰的建造经验作为依托,因此开工到下水的阶段比较顺利,前后只花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到了下水舾装阶段,海幕专门成立舾装部,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培训舰务人员、制定相关规定,为舰艇正式服役做准备;二是作为舰艇的实际使用方,向造船厂提出相关建议,小到调整功能区划,大到查找功能不佳的部件并上报海自幕僚长,要求予以更换。

据22DDH的舾装部长吉野敦一等海佐介绍,按照海自的传统,驱逐舰从下水到正式服役之间会安排数量不等的舾装代表(形同中国军舰监造代表),一般在初始阶段安排舾装部长、机关长、供给长和会计员四人,之后会分几次逐渐增加人手。驱逐舰下水后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再进行海试,此时三分之一的舰员就要到位,各科科长也要就任,逐步顶替掉舾装代表的位置。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联合舰队”一年速成:日本军工实现“后工业时代转型”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2)个小伙伴在吐槽
  1. 打什么仗,有什么武器
    匿名2015-04-20 23:33 回复
  2. 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智能化的生产制造,堪称现代工业典范。说句不中听的,我国的确应该学习其经验,以充实提高工业化水平。这不是丢脸的事情,不学习先进才是丢脸的事情,而且愚蠢之极。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国工业体系的完整是日本所不可比拟的。日本所谓“打什么仗,有什么武器”虽然的确是应该有的理念,但是,日本还真做不到这一点。首先,舰用燃气轮机仍然严重依赖美英,日本只能引进生产线,按照授权允许的范畴进行组装、生产,核心机还是由美英提供,核心技术美英仍是对日卡脖子。即便日本民用燃气轮机的技术非常之先进,要研发一款堪用的军用燃气轮机仍是力有未逮。航空发动机,日本方面也被美英卡脖子,至今无法独立研发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矢量推进技术,美国坚持不提供,日本也无法自己研发出。研发“心神”战机,进行全尺寸模型风洞测试,RCS测试还得借助法国、澳大利亚才能完成。而心神的全尺寸模型本身亦非常小,属于典型的轻型机,其尺寸与米格-21相当,它甚至没有内置弹舱。其首飞也一度推迟。而在整合能力方面,日本也是短板,从J/APG-1的研发就可以看出,故障频发,丢失目标。航电无法整合,雷达800个T/R的功率不足,对空探测只有60公里,后来改进型才解决问题。航母方面,现代航母需要的拦阻着舰系统,滑跃甲板,弹射器,日本都无法研制。
    匿名2015-12-23 1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