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巴之间的“全天候”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一种“特例”。换言之,巴基斯坦可能对中国寄予了高于实际的美化和期望。
不对称的中巴关系
自从中国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以来,巴基斯坦就对此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心,对于这一想来必将遇上不少困难的宏伟计划,伊斯兰堡的政策界甚至显得比北京更加充满信心。
固然,这股“热情过度”可能来自于巴方只不过是这一计划的参与者,不必考虑项目的投入产出、所引起的大国反应以及将会碰上的各种新式麻烦,然而,这还不足以解释伊斯兰堡的心情缘何如此兴奋,毕竟沿途它国虽然也能“坐享其成”,却又都远不及此。
实际上,这倒与另一个数据相映成趣:根据皮尤中心2014年“亚洲诸国如何互相看待”的调查,虽然巴基斯坦人中有78%的人表达了对中国的好感,但是在中国,只有30%的人对巴基斯坦拥有同样的感情,更有趣的是,对印度抱有好感的中国人同样也有30%。面对这一结果,我们只能说中巴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非对称复合心理依赖”。
实际上,中巴关系之间的非对称性还不仅仅体现在一般民众的直观感觉上。
首先,中国虽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印巴冲突中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并给予了军事上的支持,但是之后中国的立场总体来说逐渐趋近于“中立”。
另外,在最近几年因为种种原因,中国的领导人都是首先访问了印度,然后才轮到巴基斯坦,更不用说相对于巴方,中国研究者和政策界还是更加重视综合国力更强、潜力更大的印度。
同时,除了少数大型工程之外,中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也不并大,两国民间的交流也并不频繁,中国民众除了知道“巴基斯坦对中国非常友好”之外,也多是将其视为普通、陌生的发展中国家。而在走出去的企业眼中,巴基斯坦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区别不大,存在着低效、“懒惰”、腐败等各种问题。
这些事实都说明,当前中巴之间的“全天候”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一种“特例”。换言之,巴基斯坦可能对中国寄予了高于实际的美化和期望。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是中国将自身的综合实力投射到海外的一种全新尝试,是在中国自身所取得伟大成就基础上的、小心翼翼的“锦上添花”;但是在伊斯兰堡看来,中国的这一计划是巴基斯坦实现与其“宿敌”印度“平起平坐”的绝佳良机。
长期以来,为了对抗印度,巴基斯坦建立起了一支在当代世界规模中极为庞大、国内权势最为显赫的陆军力量。然而,时至今日,巴基斯坦在竞争中面对着人口是其6倍、经济体量是其10数倍的印度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在后者不断被拿来和中国相提并论的同时,前者在国际上却越来越显得孤立。
相较于东邻,缺少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电力以及资金的巴基斯坦几乎没有任何依靠自身力量维持“战略平衡”的可能性,因此像“一带一路”这般的巨型投资项目无疑是其久候多时、不可错失的福音。可以说,巴基斯坦比中国更加不能接受“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受挫的前景,而刚刚签署的460亿美元的合同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其目标。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一带一路”与巴基斯坦的南亚雄心:中国愿意比美国做更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