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愿意比美国做更多吗?
从短期来看,巴基斯坦对中国的态度并无任何“降温”之虞,中国在巴也还没有感受到如同在缅甸或者斯里兰卡所经历的“吃力不讨好”。随着中国企业和人员在巴基斯坦活动的频率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这种“距离产生的美”很有可能也将遭到不断地考验。
在中巴边境处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省、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巴基斯坦新建了一批用于促进贸易的小镇,并由中巴双方进行共同管理。但是最终结果是,当地人也像出现了纠纷的其它国家一样,开始抱怨中国工人带入酒精、不尊重当地文化、没有对本地经济做出贡献等,并且最终引发了封锁和打斗事件。
从这一角度来看,虽然巴基斯坦人目前整体上仍然是透过“玫瑰色眼镜”在看中国,但是随着中国在巴投资项目的增多,中国的在巴形象反而有可能变成“又一批只是想着利用巴基斯坦的外国人”,不过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而必须加以宽容的存在。
实际上,就在现在,伊斯兰堡对中国也并非是没有任何怨言。在巴基斯坦看来,中国希望巴基斯坦和印度保持着互不信任、甚至是互相竞争的态势,但是又从未在印巴冲突中明确地给予过前者足够的支持。
可以说,除了暂时不会反复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进行自我改革、“干涉巴基斯坦”内政以外,中国同样可能会和美国一样遇到“对巴基斯坦对抗印度帮助不够”的抱怨。
让我们看看被巴基斯坦人视为“万恶之源”的美国吧,先不论其从1962年起就开始给予伊斯兰堡大量援助,单是从2002年到2012年间,美国就给予了巴方328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15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用于从民生改善、政府改革到军事现代化的各个方面。
从国家实力上来说,中国未来对于巴基斯坦的援助和投入都不大可能超过美国的“天文数字”;在援助形式上,中国也不太可能以无偿援助的方式给予巴方资金支持,还是要以贷款为主;从两国两军的交流来说,美国和巴基斯坦军队的长期紧密联系也不是中方可以比拟的。
在美方看来,巴基斯坦对于美国的看法是相当“不公正”的,华盛顿认为伊斯兰堡总是将国内的各种问题归咎于美国,而不愿意正视国内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上的各种问题,对于美国给予过的大量援助更是采取了一种“忘恩负义”的态度。对于美国来说,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感受到了大致相同的强烈挫败感,相对而言,在阿富汗政府更迭后美国还是解决了在阿驻军问题,双方关系也有所改善,这更加突出了美巴关系的持续恶化。
由此观之,虽然中国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无疑除了经济上的共同繁荣之外,中巴双方在政治目标上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和美国一样,都希望巴基斯坦对内能够在加大对极端势力的打击、对外能够促进阿富汗和整个地区的稳定,而不是助力其成为地区大国。因此,中方也不能轻易忽视目前如此热络的中巴双边关系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风险。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美国在伊斯兰堡受挫的原因就在于其没能对巴基斯坦迈入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支持。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中国愿意做的更多、走的更远吗?
文/达戎 澎湃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一带一路”与巴基斯坦的南亚雄心:中国愿意比美国做更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