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国是否出现了另一次科技泡沫?

科技 rock 6064℃ 0评论

美国是否出现了另一次科技泡沫

——可能不是

2009年至今,美国高科技产业迎来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新的高峰,科技产业出现一系列积极态势:一是科技产业再次迎来创业大潮,大批创新者将其创意付诸实践。据硅谷社区基金会发布的“硅谷指数”报告,2011年硅谷新创办超过4万家企业,该区域有18万家企业是没有员工的“初创公司”。二是高科技产业受到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追捧。2009年至2014年9月,包含美国多数科技创新企业的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近100%,已接近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历史高点。2014年前三季度,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已募集237亿美元,超过2013年全年总和,高科技风投年均增速超过25%。这些投资也得到良好回报,2013年美国有43家风投支持的科技产业成功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创下2000年以来新高。三是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龙头。在互联网及数码消费产品领域,谷歌、苹果及Facebook跃居美国大型企业前列,已成为美国资本主义新的代表。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拳头产品iPhone手机。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后消费低迷影响,iPhone仍在美国及全球受到广泛欢迎,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全世界iPhone销量已超过5亿台,其中每部iPhone为该公司创造近180美元利润,推动该公司在2012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谷歌公司在2008年发布安卓操作系统,该开放系统被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广泛使用,到2013年全球已有超过10亿台设备安装安卓系统。2012年,社交网站Facebook成功完成IPO,这一成立仅7年的互联网企业市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3D打印厂商3D Systems、医学机器人厂商直觉外科手术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等新兴企业也发展迅猛,正在带动以其为核心的新产业链条。

然而,美国高科技产业高速增长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安与隐患,一些风险投资者先后警告科技产业的泡沫即将破裂:一是高科技企业估值过高,“烧钱”过快。根据追踪IPO市场的研究机构CB Insights的最新报告,2013年近600家可能上市的科技公司共计融资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5%;平均融资额达到1.01亿美元,同比上涨近20%;有26家企业成功跻身10亿美元估值俱乐部。这些数据均与互联网泡沫时期惊人一致。二是投资者对一些科技公司存在非理性的过高预期。以社交网站推特为例,该公司上市前尚未实现盈利,且已显露出用户增速放缓、营收下滑压力增大等负面信号。但借2013年的科技股热,该公司上市首日涨幅达73%,此后却一路下跌超过40%。在美国众多媒体热捧下,特斯拉公司的股价在2013年飙升了超过500%,其市值已逼近老牌汽车厂商通用汽车,其创始人对市场的追捧都感到惊讶。三是科技产业及企业难以实现稳定盈利。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类似,多数高科技企业尚未实现盈利,2013年新上市企业中,有64%仍未摆脱亏损。3D打印、电动汽车等热门产业中多数企业表现欠佳。截至2014年7月,3D打印领头羊3D Systems连续3个季度盈利低于预期,季度每股盈利仅为2美分。特斯拉是电动车领域唯一盈利的公司,但其盈利仍主要依靠美国政府提供的购车补贴和低息贷款。四是部分产业发展速度不如预期。2013年末,美国能源部发布《能源展望报告》称,美国新能源车销售增速远低于预期,由于本土石油产量上升,传统汽车厂商开发新能源车的意愿不强,电动车难以在2040年前普及。该报告基本否定了奥巴马提出的在2015年前实现一百万辆电动车上路这一目标。

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迄今尚未引发全面产业革命,原因在于关键技术尚未实现突破。如在电动车领域,科学家仍在寻找新的电极材料,提高充电效率。3D打印所能使用的材料有限,成形速度慢,技术工艺不高,无法在商业领域广泛使用。但科技发展史研究人员认为,技术突破的困难比外界想象的要低,只要宏观条件有利于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难题通常会比预期更快。因此,评估科技产业是否发展过热、是否能带来科技革命,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技术本身是否具有经济价值,是否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二是科技产业所在国的宏观发展环境。

13483864_780120

就第一点而言,当前美国科技产业状况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有巨大区别。互联网泡沫之所以崩溃,主要是由于该技术当时尚未与社会和生产高度结合,产业内部重合度高,技术的商业价值尚未体现。而本轮科技产业中,电动汽车、新能源、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生命工程等均为实体产业,其产品和盈利模式真实可信,并非只是“炒概念”。这些新技术不仅将创造新的经济收益,还将对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空间开发和医疗健康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报告认为,未来三年3D打印的成本将下降,促使低价3D打印机市场快速扩张。全球互联网普及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可以“落地生根”,帮助企业和个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真实价值。据美市场调查机构麦肯锡预测,大数据每年将为美国医疗服务业带来3000亿美元的潜在增加值,零售商充分利用大数据可实现运营利润增长60%,制造业充分利用大数据可降低设备装配成本50%。

就第二点而言,一国高科技产业获得成功主要与以下宏观因素有关:一是良好的资本环境。由于高科技产业前期投入巨大,投资风险高,回报周期长,因此需要充足的资本投入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大批高技术人才。通常来看,本国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力资源不足以支撑科技产业腾飞,需要有经验和技术的高科技移民作为补充。三是国家意志和地方政策支持。包括国家运用公共支出支持科研,在军工航天等领域为高科技产业创造市场,设立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促进某一地区形成高科技产业中心等[1]。根据这一评估体系,当前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整体有利,但其发展面临一些政策、法律上的阻力。

有利因素方面,高科技产业得到全社会尤其是本届政府的大力支持,所处宏观经济环境也稳定向好。一方面,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力主实施对高科技企业的有针对性扶持政策。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总额高达7800亿美元的《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大量拨款指向高科技产业研发,包括72亿美元用于改善宽带,190亿美元投资于医疗信息技术领域,199亿美元投资于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美国能源部在此基础上推出电动车研发基金和低息贷款,促使该产业步入正轨。为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美国国会于2012年通过《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放宽初创企业融资限制,使众筹行为合法化。奥巴马于2012年和2013年先后宣布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人脑地图”计划,彰显美国政府对3D打印和人工智能的重视。新兴产业欣欣向荣的势头也让舆论和精英层十分振奋。《经济学人》认为美国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沿,将引领这一将根本改变制造业格局的产业革命。《外交政策》称,3D打印、机器人等自动化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将促使美国日益外包的制造业回流,未来“美国制造”将击败“中国制造”。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复苏较快,融资成本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位,这将有利于科技产业利用美本土市场,实现迅速扩张。据世界银行统计,2013年美国企业贷款年利率为3.3%,远低于1990年代末的近8%,也低于中国、韩国等新兴经济体。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速达到5%,创下11年以来最佳纪录。经济红火让一般消费者更有能力购买新的科技产品。

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高科技产业发展面临地方利益集团阻碍、法律不确定性和科技人才紧缺上。美国新兴产业已对传统产业带来冲击,一些传统产业会要求其背后的利益集团运用政治影响力和地方立法限制新兴产业发展。例如,电动车厂商特斯拉采取的直销模式冲击了各州传统的汽车代理商,在其压力下,新泽西、得克萨斯和亚利桑那州政府发布禁令,禁止特斯拉在该州开展直销业务。其次,新兴产业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而技术创新意味着人类活动将进入到新的领域和阶段,挑战法律监管中的灰色或空白地带。在相关法律政策不明朗时,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均会有所疑虑,产业发展难以进入快速轨道。如在3D打印产业方面,由于当前法律对该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致使制造商对全面采用该技术有所疑虑。在无人机产业方面,美国社会虽然看到了该技术在农业、运输、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但又担忧其侵犯个人隐私。得克萨斯等州政府已开始针对其立法,规范其使用。最后,由于婴儿潮一代退休和本土学生教育水平下降,美国科技产业面临智力精英和高级技工短缺的情况,多数岗位依靠外籍留学生和移民。一旦这些外籍留学生无法获得美国国籍而被迫返回本国,一些公司将难以为继。因此,美国科技界已集体要求政府放宽对高科技人才赴美的签证、移民限制。

整体来看,美国此轮产业革命与互联网泡沫有较大差别。虽然存在一些泡沫和投资过热的情况,但此轮技术创新能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现实生产力,发展环境也十分优越,很可能在不久以后演变为一场真正颠覆式的产业革命。美国科技产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多是暂时性现象,但不应低估法律、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美国政府不尽快明确相关法律规范,确定中长期的投资、人才和税收政策,产业革命到来的时间可能比预想得更晚。

本文为《现代院美国所:美国国情九问》第七篇

文/李峥 来源:共识网-《领导者》杂志第62期(2015年02月)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国是否出现了另一次科技泡沫?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