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吴建民谈“亚投行”:好点子应占领道义制高点

经济 rock 7135℃ 0评论

吴建民

2015年年初以来,国际上发生许多大事:乌克兰危机、伊朗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美国与古巴关系走向和解、围绕亚投行的全球辩论等。我以为,亚投行一事不可小视,影响深远。

亚投行最早是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会见印尼总统苏希洛时提出来的。该年10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亚投行的倡议,得到了东盟方面的积极响应。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备忘录,决定要成为创始成员国的国家必须在2015年3月31日前申请加入。21国全是亚洲国家,没有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参加。

但是到了2015年3月12日,英国率先提出要求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德国、法国等一大批欧洲国家纷纷效仿,紧随其后。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现已达57个,涵盖了除美国、日本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亚投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全球大辩论。这场大辩论至少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西方不是铁板一块

冷战期间东西方对峙,认为双方都是铁板一块的思想盛行。其实天下没有铁板一块的事。西方不是铁板一块,这一点毛泽东早就看到了,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立了外交关系,证明这个理论是站得住脚的。其实,西方不是铁板一块,东方也不是铁板一块。中苏分道扬镳、当时苏联领导的“大家庭”矛盾重重,就是明证。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加快了向多极化的过渡,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更不是铁板一块了。但是,在冷战时期形成的铁板一块的思想,仍然有很强大的惯性,好像天下就只有两种颜色,非黑即白,这本身是形而上学的。然而这种形而上学的惯性思维仍然在影响着一些人对世界的看法。

英国加入亚投行后,引发了美英之间的一场公开对骂。美国指责英国“背叛”、“绥靖”。这两顶帽子可真不小,一讲到“绥靖”,人们就想到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的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在慕尼黑达成的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议。英法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两顶大帽子好像是说今天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就是当年的张伯伦;中国就是当年的德国。英国毫不示弱,反唇相讥,指出这根本不是什么“背叛”;强调亚投行会促进亚洲的经济增长,亚洲的经济增长全世界都需要,对经济增长“绥靖”有什么不好?英美之间有着特殊关系,英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双方之间爆发如此尖锐的对骂实属罕见。

美国国内对亚投行的意见也不是铁板一块,主张美国加入亚投行的大有人在。

日本国内围绕是否加入亚投行的问题正在展开一场辩论。日本政府的立场未定,但是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公开对媒体表示,主张日本加入亚投行。一个大使在本国政府尚未表态之前,就对媒体表示自己的立场,这是不多见的。

意味深长的是,我的一些美国和日本的朋友私下告诉我一个有趣的事实: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年日本提出要建立亚洲开发银行时,美国的第一反应也是强烈反对。看来美国是把国际金融看做自己垄断的势力范围,不允许别人插足。

1990年前后,西方对中国实行制裁,停止了与中国高层来往。有些人对形势看得很悲观,邓小平指出:

“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后来,中国打破了西方的制裁,而且迎来了中国外交的黄金时期。

今天中国的处境大为改善了。有些人还把形势看得非常严峻,以为西方是铁板一块,我们陷入西方的重重包围之中,大难即将临头,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摆脱了形而上学的“铁板一块”,思路就会开阔得多。我们就会看到,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大有文章。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吴建民谈“亚投行”:好点子应占领道义制高点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