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国如何打造战略支点国家?

军事 sean 5335℃ 0评论

£¨¾üÊ£©£¨9£©ÖйúÅɳö7ËÒ½¢Í§¸°¶í²Î¼ÓÖÐ¶í¡°º£ÉÏÁªºÏ¡ª2013¡±¾üÊÂÑÝÏ°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如今的中国走到了发展大国外交的关键点。面对复杂而被动的国际环境,塑造有利于中国当前现实和未来利益的国际格局迫在眉睫。

如何打造服务于中国外交利益的战略支点国家,是中国学术界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战略支点国家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外交的战略主动性,营造一种在国际社会“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的战略态势,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行动能力,提高抵御不同类型的国际风险的能力,从而为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提供更为可靠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跳出“放弃不结盟”政策难题

对中国来说,战略支点国家是与中国有着长期稳定、高度可预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国家,双方之间不是简单的、基于实用目的的、纯粹功利的合作关系,而是具有高度政治共识和政策默契,能够经历外部冲击和国际环境变幻、能够承受一定国际压力考验的战略合作关系。

但这并不是指要与他国结盟,战略支点国家的提出正好跳出目前中国所纠结的要不要放弃不结盟政策的外交难题。换言之,战略支点国家不一定是盟国,盟国也不一定是战略支点国家。

横向比较美国的外交状况,其战略支点不一定都是拥有正式盟约的同盟国,例如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而纵向看国际关系历史,比如德国一战期间的两个盟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前者实际上需要的帮助更多,德国因其卷入一战;后者根本没有发挥盟国应起的作用,当德国与英法作战时,意大利没有参战,一战爆发后,它又受英国拉拢反过来对付德国。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建不建立同盟国对一国的外交利益不是绝对的。为了稳定当前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环境的可预知性,避免近年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给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造成的一系列尴尬重演,中国需要通过打造战略支点国家改变被动的国际环境。

战略支点国家可以分为地理上的、价值观与制度文化上的、多边场合的、具体问题领域(如能源、气候、金融等)的战略支点等不同类型。一国与其战略支点国家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但它们在重大问题上具有战略一致性,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双方的矛盾进行有效管理,使之不影响双边关系的总体性质。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在战略支点的国家选择上要慎重;第二要对目标的战略支点国家进行关系维护。

布局周边战略支点:不要用力过猛

目前对中国来说,首先重要的是周边外交。理想情况下,东南西北都应有战略支点。

东南亚地区是其中重要的方向之一,印度尼西亚是其中优选。印尼拥有近2.5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作为东盟十国一员,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是被低估的。随着近几年其逐步走出金融危机,政局趋于稳定,拥有大国抱负的印尼和中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目前它也在采购中国的军事装备。其对中国稳定东南亚局势有着重要作用。

在东北亚地区,韩国是重要发展对象。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时,外界担心中韩的走近会影响中朝关系。然而,一方面,韩国是美国的盟友,如今中韩经贸关系发展良好对中国稳定东北亚局势很有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朝鲜,中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并向其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不是一张可以随便提取的支票。

在南亚地区,巴基斯坦仍是中国不可缺少的战略支点,两者关系的稳定性是可以预见的。而对其宿敌印度,两个亚洲大国未来可以互为战略支点。目前印度的国内生产水平滞后于国际影响力,而中国反之。随着印度新总理莫迪开始大力发展国内经济,今后中印两国会有互补空间。而随着印巴冲突表现出缓和态势,也对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稳定有利,并减轻了中方的负担。不过,在南亚奢求任何国家达到很高战略支点作用并不现实。

对于朝鲜和巴基斯坦这两个传统上友好的国家,两者的作用更体现为一种支撑作用,而不是更深一层的地区辐射作用,但是中国需要和他们保持这样的关系,以保证其战略外交信誉。

在中亚地区,首先要同俄罗斯这个战略支点大国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因为从地缘政治上来说,俄罗斯的能量大,整个北部和中亚地区的战略稳定都与其不无关系。

现在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有顾虑,因此中国要努力取得俄罗斯较高程度的谅解,并且要控制节奏,不要用力过猛。另一方面需要随时和俄罗斯保持沟通,避免造成中国在背后做事的误解。

中亚国家中,有人认为哈萨克斯坦可以成为战略支点,但是现在搞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其实没有必要在这个地区突出某个国家,利用已有的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政策就足够了。

布局外围战略支点:求辐射和带动

相比周边地区,在远一些的地区打造战略支点国家难度更小。毕竟距离较远,也能免于安全方面的顾虑和摩擦。

在丝绸之路的尽头欧洲,首先可考虑的是德国。作为欧洲大国,德国在战略支点国家中既有利于对华关系稳定,又可以在欧洲地区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此外,德国的大国抱负长久以来被美国打压,斯诺登事件曝出的监听丑闻使得美德关系产生了不便明说的裂痕;此次克里米亚事件,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让德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同一立场的美国却没有多少实际损失。

相比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成为中国的战略支点国家的成本更小。毕竟中英之间还有香港问题,而且美国与英国也一直是密切而特殊的关系。欧洲国家中,中国需要找出几个能在关键时刻对中国利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即可,不必过多。

在拉美地区,巴西是很好的对象。一方面巴西本身是拉美地区大国,经济上需要中国,且在外交关系上对美国也有种种不满;另一方面,相比其他周边国家或是其他遥远地区的国家,中巴之间没有任何战略包袱,不存在任何历史遗留问题或现实摩擦。

在非洲地区,中国和南非的关系提升,可以对中国在南非及其以北的东南部非洲国家的影响有利。南非和巴西又是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努力争取这几个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很关键。对于周边地区和遥远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中国需要有不同的期望值,不要对不同战略支点国家期望过高。

逐步打造战略支点国家

需要强调的是,打造战略支点国家,目前仅是学术界的研究,并不是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行动。中国在考虑建立战略支点国家时,应注意几点原则:第一,打造战略支点国家,不需要多,不需要乱;第二,不要强求,有一个算一个,不要在对方犹豫或有顾虑时大力强推;第三,不要对战略支点目标国干预太多,让对方承受太大压力;第四,当对方有困难时,中国要帮助它渡过难关,要先对对方有表示;第五,尊重对方,避免让对方感觉中国太强势。

打造战略支点国家可以帮助中国慢慢打开国际局面,但打造手段不容轻视。

首先肯定要有经济利益。历史上,二战之后的美国在跟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日韩等国家相处时,就提出采用战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或者单方面对他们放开美国庞大的国内市场,而这些国家对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中国要能够为对方提供一些经济利益,建立战略支点国家要有这种多予少取的方法。

其次,光用钱买也不行,双方需要建立稳定的战略需求。对于大国和小国来说,其战略需求也是不同的。例如,目前的国际格局中,俄罗斯正面对西方的经济制裁,因而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不可替代的战略支点国家;而巴西、印度这些地区性大国,美国对其所能给予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在逐渐下降,这对中国也是有利的局面。

像中国周边国家,尤其是东盟十国,对中国战略需求的可替代性就不像大国那样高。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为东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帮助,但当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政策来临时,它们中相当一部分倒向美国。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目前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以探索提高两者的合作稳定性和水平时,其也在忌惮中国大于自己10倍之多的经济体总量,中国要让其慢慢适应这个客观现实。

最后,在对战略支点国家进行国别研究和考量时,需要衡量其政治稳定性和稳定期。往往这些国家国内的经济需求是中国的优势,而政治转型的需求是中国的弱势。例如,相比缅甸目前的政治转型态势,泰国尽管国内局势动荡,但无论政局怎样变化,它都比前者与中国的关系要稳定。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4年第26期总第520期 文/周方银(作者系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国如何打造战略支点国家?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