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俄罗斯涉华军事“间谍案”内情

军事 rock 11080℃ 0评论

502d930ce204fc0ca66596cd58fa104e

4月11日夜,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东部城市季米特洛夫格勒的一家监狱医院内,被俄方指控向中国泄露“圆锤”海基战略弹道导弹机密而被判刑的俄罗斯教授叶夫根尼·阿法纳西耶夫因病去世,享年62周岁。但他至死也没有承认法院对其叛国罪的判决。

这一案件在俄罗斯国内曾引起很大争议。舆论对联邦安全局屡次将矛头指向科学家和学者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这一案件中,俄特工机构所说的“国家机密”实际上是公开资料。

俄罗斯《观点报》称,阿法纳西耶夫事件并非个案,即便在中俄关系“趋热”的大背景下,俄联邦反间谍机关经手的“涉华军工案件”仍呈上升态势。即便对关系如此密切的战略协作伙伴中国,俄罗斯早有一份“内控名单”,避免列入对华军技合作的范畴。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完善军贸管理认证制度,阻止关键军事技术流向国外。

背上“中国间谍”之名

据俄《生意人报》报道,阿法纳西耶夫是因心梗去世的,但直到三天后,作为监狱管理方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内务分局发言人科西扬诺娃称:“阿法纳西耶夫患有多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病、高血压等。应家属的要求,我们不便对他的病情透露更多。医院尽了一切努力,但未能拯救他的生命。”

阿法纳西耶夫是以迪米特里·乌斯季诺夫命名的圣彼得堡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这所学校在苏联时期称为列宁格勒机械学院,人们一提起它往往讳莫如深,因为该校毕业生几乎都充实到军工综合体和航空航天部门——直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后,该校才成为一座公开学府,但仍是俄罗斯军工机械领域的“人才库”。阿法纳西耶夫是该校空气动力专业的资深教授,他和学生曾长期为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马克耶夫国家火箭航天科研生产中心以及南方设计局(今属乌克兰)服务,工作领域涉及运载火箭、洲际导弹等高敏感装备。

2010年3月,阿法纳西耶夫与同事斯维亚托斯拉夫·博贝舍夫突然遭到俄联邦安全局逮捕,指控是“借学术交流之机,携带含有国家机密的资料出境,并将资料交给中国有关部门换取报酬”。2012年6月20日,圣彼得堡法院宣判这两名教授叛国罪名成立。法院裁定,交给中国方面的资料与莫斯科热工所研发的“圆锤”海基战略导弹有关,是有关导弹控制系统和飞行轨迹方面的技术资料,为此判处阿法纳西耶夫12年零6个月的监禁。法庭上,两位教授承认几年前曾多次前往哈尔滨某大学从事学术交流活动,但坚决否认向中国提供机密资料的指控,强调自己只不过是在一所中国大学做讲座而已,而且事先曾就讲座内容征得母校同意。地方法院作出判决后,他们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不过,2013年俄罗斯最高法院仍宣布维持两人的判决。

对此,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前校长尤里萨韦利耶夫断然表示:“我不相信阿法纳西耶夫和博贝舍夫两位教授会向中国泄露国家机密。尽管我知道其他学校发生过这种事情,但我们学校决不会发生这种事。”

俄科学界人士也证实,所有涉及的合作项目并不涉及秘密信息,资料全部来自报刊杂志或网络媒体等公开渠道,况且为防泄密,国立技术大学对教授讲义采用“三层过滤法”:先交教研室负责人审阅,然后送交安全处检查,之后提交专门的出口监管委员会审批。此外,出国前每位教授都要经过特别指导。萨韦利耶夫认为,两位教授是非常理智的专家,德高望重,也是非常负责任的人。“我敢保证,他俩清楚地知道如何保守国家机密。”

无独有偶,同样在2010年,俄联邦安全局于10月28日宣布破获“中国公民搜集俄制导弹情报”案件,一名叫“童胜勇”(音)的中国公民接受“中国有关方面”委托,以俄语翻译身份进入俄罗斯活动,试图向俄军工人员购买S-300地空导弹维修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据报道,“这名翻译在陪同中国代表团访问俄军工企业期间,试图同携带地空导弹机密信息的俄方有关人员接触。”四个月后,俄联邦安全局同乌克兰安全局合作,将生活在乌克兰的俄籍公民亚历山大·叶尔马科夫逮捕,理由仍是“为中国搜集敏感武器部件及技术文件”。

中国速仿有“捷径”?

虽然2015年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一度火热,特别是俄罗斯“4++”代歼击机苏-35和号称“第四代防空反导利器”S-400已被列为对华军售的两件“礼物”,引发外界对中俄军技合作“第二春”的热烈期待。然而,如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总经理阿列克谢·伊塞金所言,武器是极为特殊的“政治商品”,因为其所蕴含的杀伤力、敏感性以及政治价值,令任何相关贸易都必须“小心为之”。

伊塞金透露,2012年其公司向中国出口了价值约21亿美元的产品,系公司第三大海外客户。而且随着苏-35歼击机、S-400防空系统的合同即将敲定,俄军工综合体将赚得盆满钵满。

但远东研究所军事研究员阿历克谢·扎夫里诺夫指出,让俄方纠结的是,当俄罗斯武器成品滚滚流入中国之际,中国也同步推出大量俄式风格的装备——从红旗-9地空导弹形似俄式S-300导弹,到052B型驱逐舰上的雷达系统与俄式956E型驱逐舰雷同,再到模仿苏-27SK的歼-11B战斗机,都拥有很强烈的俄罗斯武器的影子,这让俄罗斯产生必须“内控”对华军事技术输出的声音。

俄方认为,中国吸收俄式武器技术所花费的时间要比早先仿制西方武器所需时间短很多。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仿造法国响尾蛇地空导弹、意大利海军雷达的过程,周期大致需要7-10年以上,响尾蛇导弹的中国仿制品——红旗-7地空导弹直到90年代后期才服役。而中国仿制俄罗斯武器的速度却快得多,中国于1993年进口首批S-300PMU地空导弹,1998年就在内部完成S-300PMU的“中国版”——红旗-9/FD-2000的设计定型。至于歼-11B战斗机,1996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引进苏-27SK战斗机生产线的协议,1997年首批歼-11A(即苏-27SK的中国生产编号)试飞,但2006年就出现中国自主修改定型的歼-11B,整个飞机仿制过程不超过10年,开创了21世纪国际航空工业的奇迹。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俄罗斯涉华军事“间谍案”内情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