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俄罗斯涉华军事“间谍案”内情

军事 rock 11082℃ 0评论

海军方面,1996年,中国通过进口956E型驱逐舰获得全套俄式“军舰鸟-2EM”雷达系统,这些系统的“中国翻版”就于2006年出现在中国自造的054A型护卫舰上,如此快的“仿制速度”令俄罗斯厂商大为吃惊。俄军事评论界认为,中国之所以如此快地仿制俄罗斯武器,关键原因是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双引战略”,即不仅要引进外国军事技术,而且还要引进外国军事人才。

俄金刚石中央海事设计局副总设计师尤·乌·阿萨耶夫曾向本港《军事家》记者透露,中国虽能造出许多单项性能不错的武器,但在整合上欠缺能力,如中国舰载雷达兼容性就很难做好,影响到实际使用,“即使是海军装备最强大的美国也犯过类似毛病。苏联解体时,美国曾花重金聘请200多名苏联地效飞行艇工程师为自己设计地效艇,结果零部件都造出来了,却装不到一块儿,因为这些人中没有一位担任过副总设计师以上的职位。”在阿萨耶夫眼里,俄罗斯最担心的不是中国获得俄制武器成品,而是获得核心科研技术与制造工艺。

正是基于此,中国将重点放到人才引进和学术交流方面,除了俄罗斯,还要从乌克兰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引进相同的人才,帮助中国提高武器设计水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对“军舰鸟”舰载雷达的仿制工作,它得到乌克兰量子所的大力支持,后者向中方提供了图纸和专业人才。

俄《报纸报》声称,鉴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经济形势不佳,中国至少从这三国引进2000人以上的军事技术专家,从轻武器到战斗机的设计者都有。据报道,苏联曾培养了将近50万人的军事技术人员,苏联解体后,只有一流的军事专才的外聘才会受到所在国的严格限制,至于二流或三流军事人才则完全“放鸭子”,但即使是这些人,同样对中国武器研制有着莫大帮助,这些人才不仅拥有脑袋,甚至可能带出相当部分的图纸和设计方案给中国。

关于中国获得独联体军事专家的方式,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专家鲍里斯·什米列夫认为,凡是在俄罗斯举办的军工会议或防务展览上,中国总会派出大量代表团,甚至留学俄乌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也会参加这些展览和会议。他们积极接触与自己学科有关的俄军事人才,然后进一步展开工作。中国已向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派遣了上万名留学生和短期访问学者,这些人通过学术交流掌握了这些国家失业的军事专家的状况,然后邀请他们访问中国。

有消息称,一些俄罗斯、乌克兰专家在华月薪达到2000美元,还可享有免费居住“专家楼”等待遇。而为了办理这些专家的相关手续,在独联体各国的中国使馆早就成立了“来华专家服务处”,拥有大量的“双引项目名单”(内部称作“引智项目”),所有接待费用、在华旅费由中方负责。

什米列夫举了“童胜勇间谍案”的例子,认为中国早已从俄罗斯购买了S-300系列导弹,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从俄罗斯购买技术资料,因此这位被捕的中国公民并非是为搜集S-300的情报而来,而是试图招募这一领域的俄方专家。“毕竟俄国防部已宣布停购落后的S-300导弹,转而购买更先进的S-400导弹,原有的那套工程技术班子已没什么用了。”

“内控”思维已过时

事实上,俄罗斯阻止军工核心技术外流,并非始于今日,也非只针对中国。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前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就说过:“军火是比黄金、石油还赚钱的行业,我们不能与别人分享太多利益,哪怕是兄弟也不例外。”

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副总经理康斯坦丁·马基延科曾指出,回顾中俄军技合作历史,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始终起着“刹车”作用,即便是中俄军技合作带有浓烈的政治外交色彩,中俄双方都将重大军贸项目看作加深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纽带”,合作局也会坚持自己的立场,避免过多技术输入中国。

不过眼下,俄罗斯的“内控”对华军售未必适应形势的发展。由于受到西方制裁,俄罗斯在许多方面需要中国协助,哪怕在军工高科技领域,“中国元素”也不可或缺。据《消息报》2014年8月6日报道,俄导弹-航天领域企业及军工综合体从2015年度起从中国购买价值约10亿美元的电子元件产品。俄联邦航天署称,未来两年内,俄电子元件基地还无法生产航天和军事领域所需的电子产品,因此计划向中国购买数十亿美元的产品。

有消息人士表示:“我们正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合作,他们的研究所已向我们提供几十个方案,这些产品要么可以直接替代,要么稍作修改就可以替代美国产品。因为美国的制裁,我们已无法买到这些产品。当然,在大量购买中国产品前,我们正在翻译技术资料,测试产品在敏感性温度、振动、重带电粒子等作用下是否达到技术要求。”

因为斯诺登事件爆发,美国2013年表示将拒绝为俄罗斯“地理IK-2”大地测量卫星提供元器件后,俄罗斯开始研究使用中国产品的可能性。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首席分析师安德烈·约宁表示,如果美国强化电子元器件的封锁,俄罗斯将毫无选择地在微电子领域同中国展开大规模合作,这也成为组建由“金砖国家”主导的新技术联盟的第一步。

2014年6月底,主管军工的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俄中将来可能联合创建电子元件基地。而俄航天署消息人士也指出,与中国合作对俄罗斯是有利的,“最主要的是,中国愿意向俄提供一切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目前中国卫星98%的元件都是国产货”。俄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长莫伊谢耶夫则称:“目前GLONASS-M卫星75%-80%使用的是西方电子元件,其他航天器中所占的比例也基本类似,俄罗斯应当像中国那样积极发展微电子工业,摆脱对西方的依赖。”

随着俄军工综合体对中国产品和市场的双重需求快速上升,俄方不合时宜的“内控”思维也要有所改观了。

文/田剑威 原载于凤凰周刊2015年第15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俄罗斯涉华军事“间谍案”内情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