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缅亟待处理的三个“遗产”

文化 rock 10420℃ 0评论

4fc9a76506dc0cc4776ce

谈到缅甸,世界都在说它正发生巨变,但究竟是最近的事情,还是早已经开始的动态?研究缅甸,很多人容易将军政府妖魔化,以为只要研究透它,便知道缅甸何去何从。事实上,由于缅甸有着漫长的国境线、135个民族、复杂的历史和独特的宗教社会情境,使得这个国家比想象中更复杂。

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海舆情平台资助,笔者在4月-5月进行了近20天调查,也从中寻找对缅甸更有意义的新知识和新工具。

对缅研究应拉长时间轴

笔者认为,关于缅甸的研究应该用更长的时间轴,不应简单以1948年为限,专注在昂山将军、昂山素季和军政府身上,而应追溯到1824年的英国殖民时期,并在这个殖民和后殖民时间线索之下,去分析缅甸作为一个王朝败落和复兴的过程。

研究历史的人会提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也会提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近现代之后日本如何对现代技术、知识系统和统治方式进行演化的过程。笔者认为,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存在这种代际之变、亡国灭种之痛和帝国荣光的想象。以缅甸为例,2013-2015年,围绕中缅油气管道展开的多次大规模抗议,以及对密松、莱比塘等项目的搁置,并非简单的军政府屈从国内反对党压力的民变,它有着某种帝国隐喻的因素。

具体来说,现代的经济互动和地缘政治较量,都试图从历史记忆和想象着手,但是现实层面,例如中国建设的油气管道并非只是中国一国的事情,其油气的开发、生产和盈利实际上与多个国家共同分享,并真正开启了现实意义的南部出海口。

对于被喜马拉雅山、横断山、无量山等群山阻隔的西南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出海口,中缅油气管道的挖掘打通了一个历史想象通道,势必造成周边国家对自身传统疆域和地理控制的紧张情绪。要知道,日据时代中缅通道曾是中国翻转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而滇缅公路更像是原始的“驰道”和输送小路,远非具有现代战争和社会意义的国际大通道。现在的云南正试图通过这个通道,建立一个集现代化、科技化、集群化为一体的桥头堡式的现代战略物流网络。

长期以来,中国对核心命脉的判断多集中在几个河流三角洲和海域经济体,对边疆治理和国际通道缺乏有效的治理方式——“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乱放乱管”却造成“又乱又死”,也出现了大量社会死结。边疆、边境、边界的问题往往被当作政治任务、防范风险、革命输出通道、社会问题扩散等方式来理解和处理,造就与周边国家交往的被动和滞后局面。

而事实上,由于边境地区往往是中缅两国的传统文化富集、核心生态区和国际通道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社会建设章法、前瞻设计思路、落地执行人才,最终造成这一区域的现有困局,并进一步产生连锁反应,威胁到两国的核心区域。

中缅两国交往应该转变思维

从这一点说开去,中缅两国亟须处理三个历史遗产问题。

首先,对于缅甸而言,西南中国往往代替了整体中国。因而,中缅真正发生关联并非由北京决定,而是“云南决定”,云南的水平决定了中缅互动的水平。中国政府应该意识到,中国在缅甸许多核心利益的损害和形象破坏,时常是通过云南作为中介产生的。在地方政府治理手段落后、经济组合乏力、社会传播受限、政治赋权不足的情形下,云南时常造就一个负面的中国形象。

其二,缅甸现有的军政府和中共政权是在类似的“社会政治子宫”中孕育出的“胚胎”,即都是在日本撤出东南亚之后的民族独立政权,同时承担着民族复兴和经济改革任务,管理着相当多元的族群,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和社会拷问等。中缅两国都面临着执政党如何在甲子年之后适应民众的政治审美疲劳,以及社会各界对变革的渴求。这个意义上,中国和缅甸存在大量共同的政治和社会议题。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缅亟待处理的三个“遗产”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