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低油价时代沙特的战略考量

经济 sean 8144℃ 0评论

 556f03a74e6a9966045629

2014年12月下旬,WTI原油跌破55美元/桶,相比2011年5月的最高点(115美元/桶)已经腰斩。原油价格跌至5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特别是2014年6月以来,跌速加快,半年内跌幅超过50%,综合分析,目前跌势未止。

决定原油价格走势的因素错综复杂,但最终都要回归到实际的供需关系和对未来供需的预期。其中,需求侧很难人为在短期内干预和改变,而作为天平另一端的供应侧,却往往能因市场相对集中的主供方的策略调整而短期奏效。此番油价下跌归根结底是供应过剩所致,更具体说,是原油从刚性需求为主转进一个需求弹性更大的时期,同时需求增速小于供应增速,长期的累积导致供应大幅过剩。

尽管油价已经大幅下滑,面对明显供应过剩的市场状况,作为石油储量占世界77%、供应量占40%的欧佩克却视若无睹,在2014年11月27日的会议中仍然做出不减产的决定,主要由沙特等海湾国家主导,与其2008年积极减产拯救油价的做法截然不同,该组织的策略从维持油价转向捍卫市场份额。2014年12月底,沙特石油部长再次表示,不管油价跌到什么程度,减产都是不符合该组织成员国利益的做法,进一步强化了不减产的决心,石油储量占世界77%、供应量占40%的其中缘由引起各界的纷纷猜测和解读。

媒体的主流解读版本有两个,一是来自欧佩克的“马首”沙特的官方解释:通过拉低油价,借机打压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发展,消灭美国的页岩油和页岩气能源革命,重新夺回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另一个是所谓的政治阴谋论:美国联合沙特,通过增加石油产量来压低油价,从而打击俄罗斯经济,迫使其在乌克兰等问题上让步。该手法已在20世纪90年代打压前苏联解体的战略中取得成功。

然而深入剖析后,笔者认为上述2个解读都只是沙特和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真正意图的一部分,是表面文章,其背后隐含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和远虑。

1 沙特打压美国页岩油革命的解读不合情理

首先,从沙特石油的历史沿革来看,沙特国家石油产业归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该公司发源于1933年,当时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与沙特签署协定,获得在沙特进行石油勘探、开采、加工和销售66年的特权,公司独揽了沙特的石油资源。1976年,沙特政府通过协议付费完成对该公司资产的赎买,全面接管该公司。可以说,阿美石油传承的是美国石油的文化和基因,沙特与美国持续保持着血浓于水的关系,行动的一致性展现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沙特对抗美国的说法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第二,从商战角度看,沙特此次放任油价下跌是为了与美国页岩油决战也不符合逻辑。

要打压该产业的最好时机应该是在其孵化期和起步期,不会等到整个产业羽翼丰满了才动手,而且十几年前沙特对美国原油供应量的萎缩就已开始。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在2001年达到历史最高的266.4万桶/日,占进口总量的28.6%,之后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18.5%,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美国的页岩油开采技术(水平井和多级水力压裂)的飞速发展,促使美国原油产量提高了30%,进口量下降了50%。这期间对欧佩克原油出口量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沙特并未对此表示出太多的担忧。近年来美国原油每月平均日进口量见下图。

3ed9351cedf61549bc4bb07

当然,油价的持续下跌,对页岩油产业的打击也是实实在在的。据摩根士丹利估算,在美国18个页岩油生产地区中,有14个地区的原油价格损益平衡点均在60美元/桶以下。因此,目前油价水平开始对页岩油生产商形成压力,一些小规模厂商已开始削减资本支出。但是,笔者认为打压美国页岩油来夺回市场份额并非沙特主旨,其解读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官方说法。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低油价时代沙特的战略考量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