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俄下一代轰炸机大比拼

军事 rock 12223℃ 0评论

201312111341307c85c_550

摘要:下一代轰炸机是目前美国和俄罗斯武器装备研发的热点。本文从航程/载弹量、飞行速度、突防措施、无人驾驶技术和核常打击能力等5个方面对美国和俄罗斯下一代轰炸机发展的最新动向及其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下一代轰炸机;LRS-B;PAK DA;性能特征

0 引言

目前,美国和俄罗斯是仅有的两个研制装备远程重型轰炸机的国家。美国和俄罗斯在对现役轰炸机实施改进升级的同时,均开始了下一代轰炸机的研发[1-3],其项目代号分别为LRS-B(远程打击轰炸机)和PAK DA(远程航空兵未来航空综合体)。但由于国情不同,美国和俄罗斯的下一代轰炸机项目在作战思想、战技性能和发展途径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区别。本文从航程/载弹量、飞行速度、突防措施、无人驾驶技术和核常打击能力等5个方面对两国下一代轰炸机的主要性能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1 航程和载弹量

轰炸机作为主要用于进攻作战的机种,航程和载弹量历来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传统上这两项指标越大越好。但是近年来美国轰炸机的航程和载弹量已经出现了日趋减小的趋势,如B-2A的这两项指标就小于其前两代的B-52和B-1B,而LRS-B很可能还将进一步减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 美国长期维持着一支规模庞大、技术先进、可全球部署的空中加油机队,并可随时得到美国及其盟国强大空中力量的掩护。因此,足以为其轰炸机队提供安全可靠的空中加油保障。

2 ) 美国已大量装备“ 小直径炸弹”(SDB)等体积小、重量轻的先进精确制导武器,可以保证轰炸机在载弹量大大减小的前提下,一次出击作战中打击目标数量、目标毁伤程度等指标不致下降。

3) 近年来,美国军方日益强调武器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适当降低航程和载弹量指标有助于减小飞机体积重量,减少研制和生产成本。尽管由于保密的原因,美国LRS-B的航程和载弹量指标迄今仍未见公布,但从近年美国军方和民间防务智库对下一代轰炸机方案的研究和探讨中仍可初见其端倪。例如,2007年5月美空军公布的2018年轰炸机方案(后被放弃)作战半径为3700 km,载弹量为6.5~12.7 t;2010年9月美国战略预算评估中心(CSBA)在其研究报告中预测下一代轰炸机的航程为7400 km,载弹量则为9~18 t。这些指标均较美国现役轰炸机有相当程度的下降,仅仅相当于先前中型轰炸机的标准。

而对俄罗斯来说,由于技术、地缘环境和军事思想等原因,目前基本可以判定其下一代轰炸机PAK DA仍将会维持较大的航程和载弹量[4]。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 前苏联/俄罗斯不像美国那样有众多盟国和海外基地,其轰炸机执行任务完毕后只能尽量返回本土,战时在西方国家遍布全球的军力威胁下也很难找到安全可靠的空域为轰炸机提供空中加油,这无疑对飞机的航程提出了较高甚至苛刻的要求。近年来,这种状况不仅没有多少改观,反而因北约东扩等原因有所恶化,因此,俄罗斯新一代轰炸机要发挥有效的战略威慑作用,其航程不可能太小(俄空军要求PAK DA能够有效攻击位于欧亚、北非的目标,经空中加油后则可对其他大陆及偏远海洋地区的目标实施打击)。不仅如此,由于近年来美国轰炸机在“反恐”战争中的突出表现,战略轰炸机的远航程(长航时)性能在时敏目标打击、持久情报监视侦察(ISR)和持久近距空中支援(CAS)以及间接提升战场生存力(战时可灵活选择迂回曲折、然而更加安全的飞行路径)等任务场合的应用潜力也日益引起俄罗斯军方的重视。

2) 前苏联/俄罗斯在机载武器小型化方面远不如美国,其大部分对地攻击武器与美国相比显得庞大笨重,而苏/俄军事思想历来强调进攻和火力至上,轰炸机在出击时通常需携带足够数量的弹药以确保突击威力,这对飞机的载弹量提出了很高要求。尽管近年来俄罗斯军方日益重视精确打击,多次强调PAK DA将会配备新一代精确制导武器,该机载弹量指标可能会因此适度下调,但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减小到美国B-2A(约18t)甚至LRS-B(将比B-2A更小)的程度。俄罗斯军方在确定PAK DA的性能指标时,对其载弹量仍有相当要求,并且将其重要性放在飞行速度指标之前。

据推测,PAK DA 的航程为12000~15000 km,与现役图-160和图-95轰炸机相当;其载弹量则高达27~30 t,超过了图-95,与美国B-52轰炸机相当。尽管这一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待证实,但它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PAK DA远航程、大载弹量的性能特点。

2 飞行速度

多年来,美俄(苏)两国对轰炸机超声速飞行能力的战术价值有着不同的认识。在美国国内一直存在这样的观点:面对现代先进防空系统,空袭兵器(包括飞机和导弹)仅具备有限的超声速飞行能力(Ma2~5),对其突防/生存能力的帮助非常有限,却会带来成本上升、技术难度增加、红外信号特征增强、航程缩短等一系列弊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并不可取,因而坚持空袭兵器的飞行速度要么为亚声速,要么就直接提升到Ma5以上的高超声速。二战后美国轰炸机的研发列装历史就反映出这一特点:Ma2级的B-58/FB-111轰炸机早已退役,现役的B-52H/B-2A轰炸机则均为亚声速,现役B-1B轰炸机的速度也由当初B-1A的Ma2.2下降到勉强的超声速(Ma1.2),多年前开始酝酿、预计将于2037年左右服役的未来先进轰炸机则将直接跨越到高超声速,但在当前高超声速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拟于2025年左右服役的LRS-B仍倾向于亚声速。

前苏联/俄罗斯则长期认为,具备超声速飞行能力(尤其是与隐身和电磁干扰相结合)的轰炸机在突防时能大幅缩减敌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使敌预警雷达即使发现目标也来不及引导空地火力拦截,在完成任务后也便于尽快脱离战场、摆脱敌方截击机的追击。因此,一直非常看重超声速轰炸机的价值。自上世纪50年代苏联推出图-16 /图-95亚声速轰炸机以来,其后续的发展图-22/图-22M/图- 160 轰炸机无一例外地均为超声速,并且速度还逐步递增。目前,图-160仍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轰炸机。有鉴于此,PAK DA也是超声速轰炸机似乎顺理成章。然而,近年来,俄罗斯国内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分歧,并就此展开了激烈争论。部分人员仍主张维持PAK DA的超声速飞行能力,甚至希望将其发展成一种速度Ma5以上的高超声速飞机。但俄罗斯军方的态度则较为慎重而务实,认为应在确保飞机航程和有效载荷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PAK DA各方面性能指标进行综合权衡,没必要片面强调飞行速度。在PAK DA初步设计方案的评审过程中,俄罗斯军方最终选择了图波列夫设计局提出的无尾飞翼布局亚声速轰炸机方案。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俄罗斯军方基于多年来的探讨论证和对美国B-2A等轰炸机实战经验的跟踪,认为在先进防空技术不断发展、未来战场威胁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提高轰炸机的隐身性能、力争不被敌人发现才是其最好的突防/生存力措施。这要求PAK DA的隐身能力应有跨代的提升(相对于图-160等轰炸机来说),再加上前面所述的确保飞机远航程和大载弹量的需要,PAK DA最终选用了隐身性能优异、同时还可较好地兼顾航程和任务载荷性能的无尾飞翼布局。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尾飞翼布局的一个主要性能缺点就是飞行速度低,难以突破声速,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PAK DA只能牺牲苏/俄轰炸机传统的超声速飞行能力。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俄下一代轰炸机大比拼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