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许小年:逐条批驳“互联网思维”

经济 sean 11315℃ 1评论

428

本文来自许小年先生在中欧2015班委大会的演讲要点

不要被“互联网+”这股浪潮压倒,运用你自己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找到你自己的转型创新之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性分析的能力,但是我们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运用自己理性的勇气。

公众对于互联网的态度,我看到的是从冷淡的漠视转到今天恐慌性的宠爱,一开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一种新的沟通工具而已,后来发现互联网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互联网冲击到自己的企业和行业了,就产生一种恐慌性的宠爱,甚至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出现了不上网就得死的情绪。

我想讲的是,互联网只是人类历史上这200多年间所出现的新技术中的一项。工业革命以来新技术层出不穷,一开始是蒸汽机,蒸汽机造就了工业革命,把人类经济带入了现代,带入了现代的工业经济和工商金融经济,彻底摆脱了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可以主动开发资源。蒸汽机的产生对于人类经济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今天的互联网,但是我没有听说过蒸汽机思维。在蒸汽机之后伟大的技术创新是电力,我们也没有听说过电力思维。在电力之后又有内燃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但也没有听说过内燃机思维。最具有思维能力的是电脑,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电脑思维,今天怎么就出现了互联网思维?我不知道。国外没有这样的说法,你想一下英文对“互联网思维”怎么翻译?

有一个很简单的评判方法,国内流行一些新的说法,如果国外没有对应的英文词,你一定要对它发生怀疑。还有一个非常滑稽的是前一段时间很热的词,叫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怎么翻译?这全都是中国人在这里自己造出来的词,有一些学者本身没有什么学问,他便造一些别人不懂的词,来衬托自己的高深。或者说造一些貌似新颖的词,来求得同行和市场中的宣传效果。在这些说法面前,我们只可听听而已,你要认真你就过于天真了。

互联网我认为是帮助我们传统企业转型的利器,而不是神器。现在我们不少地方把互联网神化了,以为我只要一碰上这个东西,我企业就能顺风顺水再干十年。没有这么简单。对于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很多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我一项一项去对证了一下,我想找到互联网思维当中到底有些什么新东西,但是很失望,我发现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几乎没有什么新东西。而且互联网思维当中,一些提法和观点甚至是错误的。

“单品海量”与“做到极致”

对互联网思维,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大家要思考。我在中欧的教学中,始终强调独立思维,你自己要思考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思维有一个提法,你一定要做到单品海量,这个说法本身不错,但是它太片面了。互联网为什么要做到单品海量,因为互联网有非常强的规模经济效应。什么叫规模经济效应?我们课堂上讲过,单品海量实际上就是规模经济效应,没有什么新东西。我们早就知道了,而且学校里面也都讲了。

规模经济效应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成本结构决定的,什么样的成本结构规模经济效益高,固定成本占的比重越大,规模经济效应越高,实际上是由成本结构决定的。互联网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因为我一个网站一旦建成了,维护成本极低,在这个平台上新加一个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所以它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这个强规模经济效应下,你确实是需要做海量,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商业模式。

如果你认为除了单品海量以外就不能做了,那你就大错特错,因为还有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叫多品微量。举一个例子,我穿的衣服里面的圆领衫,这个是要做单品海量,只有大中小三个号,每一个号上放大规模,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所以里面这一件黄色衣服这是单品海量。品种规格越少越好,品种越少批量越大,批量越大成本越低。我外面这件衣服叫做多品微量,为什么?我外面这一件衣服是裁缝店做的,裁缝店没有做到单品海量,它就应该关门吗?这么多裁缝店都活得很好,为什么呢?因为需求的多样化。

你把规模放大之后,你必须牺牲需求的多样化,你要在批量和需求的多样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是量越大就越好,而是你要在批量和需求的多样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为什么要到裁缝店做这个衣服,因为我的体形很奇怪,外面标准的西服没有办法穿,穿起来感觉很滑稽,要么是下摆大,要么是袖子很长,穿起来很难受,我必须去定做,定做的话一件就是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只有一件,照样赚钱。谁说只有单品海量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发明机器大批量生产之后,人类面临一个选择,就是规模经济在成本和多样化之间要做出一个权衡。

还有一个说法产品要做到极致,这句话是错误的,产品如果都做到极致的话,这属于自杀行为。产品品质做到什么程度为止?要做到成本和效应的平衡点上,因为什么?你品质提高越往后越困难,你以后做到99%了还剩下1%,1%的成本比你99%的成本还高。大家在商学院学习,应该知道成本曲线是什么样?边际成本曲线是什么样?你要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边际成本曲线越到后面上升越快,是指数上升,为什么?越到后面越困难,你提高最后的1%,最后的0.01%比前面所有的成本还要高。

你做到100%这是自杀行为,成本会失控的,怎么可能做到极致,我只能够做到成本效率平衡,甚至我都不愿意跟客户讲我做到了极致,因为做到极致成本也是做到了极致,这个根本无法承担。所以这样的提法我们如果有一点分析能力就可以看到其局限性在什么地方,适应性在什么地方。这个品质还有一个衡量,你做品质做到哪一点为止?做到比你所有的竞争对手好一点点就可以了。好一点点就可以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不至于增加成本太高,因为成本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转嫁到你用户的身上。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许小年:逐条批驳“互联网思维”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国内流行一些新的说法,如果国外没有对应的英文词,你一定要对它发生怀疑
    匿名2015-06-25 1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