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德国有无可能打赢二战?

军事 alvin 24931℃ 1评论

许多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德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的可能性则极低,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其原因在于,在一战期间,德国虽然在战争初期陷于两线作战,但在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后,得以在西线集中优势兵力,连续发起大规模攻势。如果不是因稍早前(4月)外交和军事策略上的失误导致美国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国很有可能取得一战的胜利。

二战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在战争初期,德国竭力避免两线作战,通过闪电战在波兰和西欧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在未能彻底打败英国的情况下,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而在1941年12月对苏战争的关键时刻,希特勒出于战略误判又主动对美宣战,导致美国实行全面的战争动员,并介入欧战。从此,深陷两线作战的德国不但在战略上顾此失彼,而且在作战兵力以及军备生产上很快处于全面劣势,最终必败无疑。

德国战败是否“天注定”?

军事史学家们对后一问题的看法更为谨慎。从静态角度看,德国显然无法与美英苏等资源雄厚的同盟国家在多条战线上打持久战。但是,战争是个高度动态的过程,同盟国家在参战时间上并不同步,而且各自在有关战后利益的分配、尤其是势力范围划分上一直勾心斗角。如果德国通过局部性有效作战实现“以时间换空间”(对苏战争以夺取资源)和“以空间换时间”(尽可能推迟与美国军事摊牌),并在夺取到足够多的资源后立即实行总体战,与此同时,不排斥在有利条件下与敌人“单独媾和”,以瓦解敌方阵营,那么,德国就有可能化解两线作战的困局,甚而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一切取决于战略的运用。

德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欧洲均势格局决定了德国在未来战争中很难避免两线作战。事实上,在两战期间(1919-1939),德国国防军就认真研究过如何应对两线作战。其基本思想是,德军应在东西战线之间快速调动机动兵力,以反击(counterattack)推进中的波兰和法国军队。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军事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先注重防御-反击转向依靠现代装备主动进攻直至征服敌人。也就是说,在国家政治目标的指引下,在一条战线上集中优势兵力,通过机械化部队对敌人实施快速合围并迅速歼灭之,然后举全力转向第二条战线,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全局性的军事胜利,这就是著名的“闪电战”(blitzkrieg)理论。

德国能够在二战初期(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通过闪电战在东西两线取得辉煌的军事胜利,从根本上得益于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使苏联置身事外。然而,恰恰是闪电战的巨大成功使希特勒产生了严重错觉,他对国防军的军事能力过于迷信,而对两线作战的危险不再忌惮[1]。1940年夏秋,在始终无法压服英国的情况下,希特勒决定(此后有过动摇)于1941年春发动对苏战争,企图通过消灭苏联来迫使英国屈服。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一决定导致德国陷入两线作战,是德国在战略上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thumb_940__1354758531698

摄于1943年3月,曼斯坦因(左一),希特勒(左三)蔡茨勒(左四),克莱斯特(左五)在商讨军事行动。

德国主动挑起两线作战,无疑犯了兵家之大忌,更重蹈了一战初期的覆辙。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虽然在1940年9月2日向英国提供了50艘超龄驱逐舰,等于事实上向轴心国不宣而战,但毕竟没有在国内展开全面的战争动员,而在其正式参战之前,真正意义上的西线是不存在的或至少名不副实[2]。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做出了攻打苏联的最后决定,德军随即向东线迅速集结,留守在西欧的兵力(含武装党卫军在内)只有46个师(1941年5月),这与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时部署在西线牵制英法的总兵力(49个师)差不多[3]。希特勒判断,美国参战的时间不会早于1942年,故“西线无战事”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希特勒对战局的判断以及据此做出的对苏开战的决定,得到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KW)多数将领的支持。希特勒认为,通过一次“快速战役”打垮苏联将为德国对美开战赢得时间、资源和空间。

从事后角度看,如果德国能够在1941年底美国正式参战之前,或最迟在1942年通过占领马耳他控制住整个地中海、从而有效阻止美英在北非登陆之前击败苏联,并随后毫不延迟地在广大占领区域强力实施总体战动员,其控制下的资源将足以确保德国建立起一个在战略上自给自足(strategic autarchy)、不再畏惧任何外部封锁(blockade-proof)的欧洲大陆帝国——这正是德国最根本的战争目标。届时,战争的结局或将以美德两极对峙收场,或将是先研制出原子弹的一方迫使另一方屈服。

苏德战争:“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不同选择

苏德战争一直是军事史学家们倍感兴趣的话题。传统观点(包括希特勒本人)认为,如果德国不是在1941年6月22日,而是提前一个月左右时间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很可能会被征服。由此推断,德军在1941年4月入侵巴尔干犯了战略性错误。问题是,德国发动对苏战争必须首先保证其侧翼的安全,换言之,“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前提是整个东南欧的“轴心国化”。而意大利在北非和希腊的军事失利(1940年12月-1941年3月)以及南斯拉夫政变(1941年3月27日)迫使德国派重兵干预,这一变数以及苏联晚春时节雨水不断,导致“巴巴罗萨计划”不可能按原定时间(1941年5月15日)实施。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德国有无可能打赢二战?

喜欢 (4)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那一战呢
    匿名2015-07-04 1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