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崩于股灾的帝国

经济 rock 13954℃ 0评论

1910年,显然是个很有意思的年份,也是新旧之间一个巨大的天堑。一方面,自1901年以来的晚清新政已经将近10年,社会本应该按照向上的势头行进。但另外一方面,新政催生着新人,也摧毁了自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后,这个被侵蚀得千疮百孔但依旧庞然大物的帝制中国,便轰然倒塌。

也许,就连对清政府心怀不满的人,都会疑惑,为什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当胜利到来得如此迅速,一定会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但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1910年,若没有1910年风雷激荡的铺垫,1911年也不可能遽然到来。

只是,我们在面对帝制中国的垮台时,常常会陷入革命叙事的狂欢,却不知必然中也有偶然,“辛亥革命的标志当然是武昌起义,而真正的导火索,则隐于与革命风马牛不相及的某些偶然事件中,例如,某某人炒股……”

在这一年,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小人物,四川人施典章,正是他在上海炒股失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年的上海,风云惨淡,让人一眼能回想起胡雪岩生丝大战之后的景象。

先是正元、兆康、谦余三家钱庄在7月22日同时关门停业了。它们是第一拨倒下的钱庄,却牵连9家钱庄倒闭。就连叶澄衷家族的升大、余大、瑞大、承大也宣告歇业清理,被称为“四大皆空”。与此同时,严信厚所创的源丰润以及李鸿章家族经营的义善源也元气大伤,源丰润属下德源钱庄损失约有200万两。

导致这样一场金融风波的,是橡胶股票泡沫的破碎。

W020150624327181990952

20世纪初的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近外滩一带

说起橡胶股票,顾名思义,就是与橡胶相关的股票。大家都知道,橡胶在今天俨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因为满大街跑的汽车都需要用它来做轮胎。20世纪初,也正因为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橡胶生产成为朝阳行业,很多没见过橡胶树长成什么样的人,都忙不迭地投资橡胶行业,开办公司,发行股票。在1909年底,这股热潮波及到了中国,上海首当其冲。当时上海人称橡胶为橡皮,所以也将橡胶公司发行的股票称为“橡皮股票”。其中,最早发行橡皮股票的是英商渣华橡胶公司,每股为9两,但开市不久就涨到了30两……如此的高收益,显然冲昏了很多人的头脑。他们疯狂地投入到其中,推动了股票价格的疯长。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谁也不知道,这花最后落在谁人之手。但谁都知道,谁不参加,谁就不是时尚中人,到时候聊天都找不到共同话题,更重要的是,谁就跟钱过不去。可以说,橡胶股票见证了人性的贪婪,以及旧上海对财富的狂热追逐。

正是利用这种盲目和跟风,一些外商趁机做局,大肆圈钱。英商麦边就开设了一家兰格志橡皮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皮包公司,为了向上海市民招股,他采取了一系列舆论宣传攻势,“首先,在上海几家著名报纸上刊登一篇题为《今后的橡胶世界》的文章,先介绍橡胶的性能和用途,再分析世界上橡胶市场在今后30年内的供求趋势,给读者造成橡胶产品身价百倍的印象。

“其次,在报上刊登整版广告,宣传兰格志公司除在海外拥有许多橡胶种植园之外,还从事木材、石油等行业,资金充足,实力强盛。

“再次,拼凑一个董事会,声称该公司在新加坡的橡胶种植园获得丰收,在英国伦敦股市,该公司的股票不断上涨。另外,将新加坡一家橡胶种植园的外景摄制成电影,招待上海市民观看,并宣称该公司股票每年分红可达45%。

“最后,采取提早发红利的办法来抬高股票声誉。该公司宣称,兰格志比其他公司业绩显著,其发行的股票在3个月后即发行股息,每股可得12.5两。通过这种宣传造成该公司股票势必大涨的轰动效应,一时间人们趋之如鹜。”

为了吸引一时缺少资金的购买者入股,不少洋商与外国银行互相串通,凡购买洋商橡胶股票的,可向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花旗银行押款。

各种宣传,加上银行的助纣为虐,不难想象上海为什么为橡胶股票如此疯狂。不要说升斗小民,就连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这次也不顾身份一起加入了大合唱。“据时人描述,自1910年春起,‘此风披靡上海,各官商竞向钱庄及外国银行调用款项,投机若狂’,而各大钱庄‘亦以此项股票远胜现金,争先收积’。至于一般中小商人和殷实市民,投入多年积蓄,甚至变卖家中衣物、首饰以换购股票者,不可胜数。”

据上海商务总会估计,只有两成橡胶股票为在沪外国人购得,其余八成全都进了华人的口袋。又据统计,华商在1909—1910年初投入橡胶股票交易市场的金额约为4000万两。于是上海钱庄的可流通资金,几乎全部被橡胶股票套牢。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崩于股灾的帝国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