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安保海外难以生存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中国海外投资总额为819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17.8%,这与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几乎相当。如今,中国海外劳务人员数量已达数十万人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扩展至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由于中国的“不干涉内政”政策一向不允许海外军事力量的存在,这也给应对海外威胁的安保领域留下很大的市场空白。
自2010年开始,北京华信中安公司注意到这个市场,开始由陆地安保转向海上护卫。“这需要对国际法和各国法律熟悉,有一个研究海事商法和整个运营体系的团队,同时还要有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队伍。”据该公司董事长殷卫宏介绍,华信中安2012年正式介入海上护卫市场,此前这块市场多被英国安保公司占领,中资企业做海上护航的只此一家。
该公司可以依照国际海事护卫规则,在反海盗武器的销售国家租赁取得一些半自动武器,一般是耐海水腐蚀又不易发生故障的AK47或狙击步枪。殷卫宏称,迄今为止华信中安在多个国际海域航次进行了1500次护航,遇到近五六十起海盗的袭扰,其中三十多次发生过对峙。
相对海上安保荷枪实弹的硬气,拿着大棒执勤的海外陆地安保中资企业难有立足之地。陶然表示,他在海外从事安保多年,几乎没有接触过国内的安保公司,海外做安保或军事承包行业的大多来自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偶尔见到零散的中国退役军人,也往往直接受雇于中资企业。
专业的外资安保和当地安保相比,价格差别极大——比如在巴格达,一名英国安保人员一天的基本工资为500-700美元,这个价格可以雇佣5个伊拉克人、8个尼泊尔或者菲律宾人。“中资企业不太能接受外资专业安保公司高昂的价格,因此更倾向于雇佣当地安保公司。”陶然说。
陆上安保方面,一般安保人员的工作是看监视器,盯住大门及重要设施。然后一些持枪的当地安保和警察进行外围武装保护。需要出行的,会临时雇佣西方公司的武装护卫车队,但这种车队花费不菲。尼泊尔人和菲律宾人是欧美安保企业最喜欢用的底层安保人员,他们一般从事门卫检查、站岗等工作,而稍微有技术性的工作和管理岗位都是英国人、美国人在做。
为了吸引更多业务,诸如全球最大的安保公司G4S,也会招募培训本地安保。华为公司在马里代表处的安保项目就打算与G4S签约,“G4S的当地雇员一个月才400美元,还专业,因此竞争力强”,周扬帆说。
“草台班子”尚待改变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各行各业都在全球市场布局,寻找机会,但在海外安保业上却止步难前。诸多外交政策的限制以及安全官员的重重顾虑,使得中资安保企业难以真正走出国门。
大陆司法界一位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出于保护中资企业海外安全利益和维护企业商业机密的考虑,中国政府高层曾有人建议国内组建除了军警之外的第三股武装力量,保护海外利益,但这些想法很难被取用。
此外,就出国护卫的便利条件来说,中资企业也不占优势。单拿签证来说,如果中资企业驻伊拉克项目需要安保护卫,欧美籍的专业安保人员可以在一天内抵达,而中资安保人员出境办签证就要一两个月。
从管理方式上看,对专门做PSC安全业务的中资安保公司来说,不能持枪也是个软肋。此外,其操作模式跟欧美公司完全不同——它是完全从属于甲方的。这意味着,他们要听从甲方调遣,因此很难提供独立专业的咨询意见。因此,一些安保公司连想在周围村庄、部落建立线人都不可能,更不要说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了。
海外中资企业和外交部门“不愿多事”的心态,也是中资安保难以涉足海外的一个原因。“因为一旦发生流血事件,当地人容易处理”。周扬帆说。令央企和政府官员担忧的是,国内安保公司走上海外安保前台,一旦和当地势力形成纷争,容易上升为外交事件,所以宁可花钱买平安,雇佣外籍安保公司。
“国内安保公司应多向西方公司学习,做到专业化、系统化、制度化,要脱离草台班子的路数。摸着石头过河是对的,但也应该看看前人的路标,多学习优秀的东西。”在世界知名安保公司从业多年的陶然说,相应地,中资企业也要有外交战略考虑,纯粹安稳求和是不成的。“比如最近土耳其爆发的反华事件,在土中资企业甚多,但安保乏善可陈。”
在海上护航领域,高峰期全球有500来家安保公司,目前共有163家,大部分都是英国公司。作为内地为数不多的从事海事护航的专业私人安保公司,华信中安公司主要服务于中资企业,如中远集团等。
华信中安公司规定,海上安保人员在国际法和船舶所在国法律赋予自卫权情况下,尽可能坚决抵制海盗的袭扰。“我们的安保人员宣称绝不投降,如果子弹打光了,用尽船上所有防御手段,直至海盗踩着自己的尸体前进。”殷卫宏信誓旦旦地表示,“能有资格为中国企业提供伴随服务,这是中资安保公司的荣耀。”
文/钟坚 陈文婧 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总第550期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海外中资企业为何不用大陆安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