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为何抗战老兵记性不靠谱?

军事 rock 23686℃ 0评论

今天,陷入感动疲劳的中国人,或许只有老兵能赢得最广泛的感动。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被广泛传播报道的老兵水分也不少,譬如曾登上《解放军画报》封面的池炳文,就有人分析认为,他挂满前胸的各式证、章,不少应该是从淘宝买来的。

1

▍身挂41枚奖章的池炳文被《解放军画报》选为2007年某期杂志的封面人物。但经过细心人士证实,其中17枚勋章并不属于他本人

即使货真价实的抗战老兵,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被媒体争相采访时,往往也会让人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确实需要他们讲述亲身经历唤起社会关注,但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他们的回忆大都非常不靠谱。

被称为“松山战役研究第一人”的余戈先生曾这样评价中国老兵和日本老兵回忆:“日本老兵撰述或口述,基本上时间地点准确,记不清的地方可以参考公刊战史修订,也可以在战友会的交流活动中彼此互证,因此可以做史料引用;中国老兵的口述或撰述,基本上是蒙太奇片段,其间偶有莫言笔法,因此更适合写小说或做电视剧。”

文化与回忆

除了手撕鬼子略显夸张外,横店抗日神剧并不离奇,很多抗战老兵的经历比横店还传奇:魏X楼老先生13岁参加八路,半年后就用炸药包炸毁一列军火专列,宋X才老先生16岁参加八路,第一仗就在拼刺刀时刺杀了三名日军,谭X老先生甚至在11岁参加游击队的第三天就参加伏击战救出了6名盟军飞行员。

虽然老兵们真谈到日军战斗力时,都普遍认为远高于中国士兵,但幸存抗战老兵大都亲自消灭过日本兵,甚至不乏四颗子弹就打死三个日军的神枪手,而抗战八年消耗步机枪子弹18亿颗,约计每3700颗杀死一名日军。(数据来自腾讯专题短史记:多少颗子弹才能打死一名日军)

人们在传播某些信息时,为引起听者的注意和重视,往往会有意无意强化其数量和程度,通常灾难事故发生时,人们会不自觉倾向于采信更严重的版本。老兵今天才得社会重视,本能会为增加自己的重要性添枝加叶。

对缺少文化的老人来说,离奇的夸张是常见现象。中国“长寿之乡”多在贫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是因为老寿星们的家乡环境优良生活方式健康,而是因为他们多不识字搞不清自己的年龄,并且地方官员有挖掘宣传本地老寿星的优良传统。一个120多岁的老太太却有六十来岁的儿子,这种情形只会在少数地方反复出现。

2

▍在广西巴马县坡月村,115岁的黄卜新老人是目前长寿村年龄最大的百岁老人,他坐在椅子上,周围摆满了销售品。图片来自腾讯新闻《图话》:广西巴马长寿村

信息污染也让老兵们的回忆看上去特别离奇。别处听来的、看到的,甚至是脑补想象出来的,很容易会植入记忆。能清楚分清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哪些是事实,哪些只是想象,哪些只是自己希望的“事实”,或对这种区分特别在意,是特殊文化熏陶的结果,中国似乎并无这样的传统。

抗战期间的中国军队,连排以下多为文盲,他们很难区分事实、传闻、想象。不可靠的回忆,一旦反复叙述,尤其是对媒体吹嘘自己的经历,很容易快速迭代升级,上次捅死一个鬼子,下次就变成两个。说多了自己甚至都会信,并且会不断巩固。

而当时的日军,士兵普遍完成小学教育,基层军官均受过中学教育,尤其是日军整体上都接受了充分的现代军事教育,不但会养成严格、准确的行为习惯,还培养出理性、缜密的思维方式。另外,日军不但多有日记习惯,很多并非参谋出身的人,也能绘制较准确的地图。

战争状态下,估算相关数字难度极大。即便是理性著称的古希腊人,他们历史中的波斯侵略军也是动辄百万。缅甸人更不含糊,他们描述古代与中国的战争史中,有一次缅甸方面出动的军队数字高达7200万,中国更是一来就好多亿,光军队里割马草的人就把缅甸军队围了三层。(出自缅甸官修正史《琉璃宫史》)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为何抗战老兵记性不靠谱?

喜欢 (5)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