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歼9项目揭秘

军事 rock 21406℃ 0评论

U1335P27T1D515425F3DT20080808073216

中国歼9VI-II方案想像图

第三代歼9

六院决定歼9飞机研制暂缓的消息传开,全所震动。不知为什么要搞这个突然袭击。为此,有的同志就给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副主席写了报告,将歼9飞机研制中突然出现的情况作了汇报。周恩来同志批示:“请空军司令部找611所的同志研究研究”;叶帅批示“要三机部研究研究”。当时由空军参谋长梁朴找611所三个干部谈话,提出歼9性能要达到“双二五”;低于“双二五”的,空军不要。于是611研究所再次上报了歼9研制计划,三机部召开了歼9飞机论证会(7499会议。即1 974年,歼9和910的会议),审查,调整了指标。又是第四次更改飞机的主要设计指标了,按当时910在研制中试验出现的指标数据,飞机飞马赫数2.4-2.5,升限到23—24千米是可望实现的,从多次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逐步走向较现实了。

而与歼9配套的910发动机在5年多的运转调试期间,先后解决了压气机部件性能差和高压压气机喘振裕度小的问题、起动及中转速喘振等故障。1974年,发动机达到了100%转速,进入高转速运转试车。

1974年11月,三机部在南京召开歼9飞机方案审查会,在调整指标后,由611所和132厂共同继续研制歼9。这实际上是歼9的第3次上马。

1975年1月10日,三机部以(75)三院字8号文《关于请求继续研制歼9飞机的报告》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希望对歼9的指标作适当的下调,即最大马赫数保持2.5~2.6,升限降为23000米。最大爬升率220米/秒,基本航程2000千米,作战半径大于600千米。

1975年2月18日,在当时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干预下,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75]34号文批复,同意继续研制歼9飞机。指标为马赫数小于等于2.5或2.6,静升限23千米,航程2000千米,作战半径大于600千米。全所上下为34号文件所鼓舞,激发了更大干劲,满以为有了中央文件,歼9的命运要好转了。

1975年12月23日,国家计委、国务院国防工办以(75)工办字395号文批准三机部上报的歼9飞机研制实施计划。同意零批试制5架,1980年首架上天,1983年设计定型,并原则上同意到1983年拨给研制费4亿元。

1976年初,611所在歼9Vl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歼9总体气动力布局和设计参数,形成歼9VI—II方案。该机保持了歼9VI的鸭式布局设计,主翼为60度三角翼,机翼面积50平方米,鸭翼为55度三角翼,固定安装角3度面积2.58平方米;采用两侧进气,进气道为二元可调节多波系混合压缩式;该机装一部205雷达,探测距离60-70千米,跟踪距离45~52千米;6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4枚霹雳4拦射导弹,该导弹按导引头不同分为两种型号:半主动雷达型霹雳4A,最大射程1B:F-米;被动红外型霹雳4B,最大有效射程8千米;装一台涡扇6发动机,地面全加力静推力124千牛。

而此时的涡扇6发动机(即原来的910发动机)已经于1979年11月实现了高转速长时间稳定运转。1980年开始进入性能摸底试验阶段。

1980年10月,试验中所得到的最大推力、耗油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1981年进行了加力燃烧室试验,发动机加力推力达到了123.5千牛,达到了加力状态的设计性能。1982年2月,首台涡扇6G进行了地面试验,实测其最大推力和加力推力均达到预期指标,可以进行实机飞行试验,为其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1982年10月通过24小时飞行前规定试车(整机试车共334小时)。

然而为了配合1973年歼9飞机设计指标要求达到“双二五”的大幅度提升,以及1976年上马的歼13飞机研制需要,1980年又拟定了对涡扇6发动机的改型方案,即涡扇6G。改进工作主要是在保持原发动机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增加到138.2千牛。推重比提高到7.0,性能比涡扇6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可靠性、维护性及耗油率方面保持不变。

1978年6月年底,根据部的指示,因研制单位项目调整,歼9项目下马,资料入档,这是歼9第三次下马,项目也自此终结。从1964年到1978年,整整14年,在三上三下并5次大幅度更改作战指标之后,结果还是流产了。1980年,歼9项目彻底终止。

随着歼9项目终止以及斯贝发动机的引进,与之相配套的涡扇6发动机研制工作于1983年7月全部中止,1984年初研制计划被取消;同时配套的205歼击雷达也于1981年停止研制;霹雳4空空导弹在完成试验样机后长期处在“站岗放哨”状态,1985年底挂机联试后便停止发展,工作重点则转向了引进。

纵观歼9的整个历史,虽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部和院也曾三次下达研制任务,并被列为国家“三五规划”中的“必保项目”,而且论证不可谓不充分。手续不可谓不完善,经过14年的努力,型号三次上马又三次下马,到了1980年即将进入发图阶段时猝然搁浅,令人扼腕;自行研制的配套用涡扇6经过20年的努力,更是历经四次上马、三次下马、五次转移试制地点的曲折。虽然已经濒临进入实机飞行试验状态,结果随着斯贝发动机引进而放弃研制;自行研制的配套用霹雳4空空导弹在完成试验样机后长期处在“站岗放哨”状态,1985年底挂机联试后便停止发展,工作重点则转向了引进。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歼9项目揭秘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