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以来对美国的正式国事访问,成果为世人关注。根据中方发布的《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方成果清单》,中美两国在政治、经贸、防务等领域达成了49项重要共识,特别是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确认、美方同意对中国加入SDR表示支持等都是令人鼓舞的。当然,倍受关注的中美投资协定(BIT)未取得实质进展,这显示出大国博弈仍然不易。
从经贸金融方面来看,此次习近平访美的成果并不意外。笔者数日前参加的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构建21世纪金融体系”中美研讨会中,已有不少预兆。中美大国金融关系越加紧密,两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越加明显;同时,经历了金融危机以来的调整与重塑,中美两国金融交往的角色和地位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即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相比于金融危机之后美方地位更加主动,即再平衡已然发生,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两国金融关系对中方而言存在更大的挑战。
首先,中美两国金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割裂。相对于中美金融稳定的合作而言,中美两国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投资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例如,贸易方面,截至2014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出口份额的16.9%,对中国GDP贡献率达到3.8%。而对美国而言,对中国贸易出口份额也从1997年的1.8%上升到2014年的7.6%,中国成为继欧盟和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中国赴美旅游、留学热潮有增无减,中国对美服务业出口增速远超商品出口增速。
相比于贸易交流,相互投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美国是中国第一大投资国,截至2014年底,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FDI)达658亿美元。证券投资方面,越来越多的美国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通过QFII以及沪港通等渠道投资中国证券市场,与此同时,美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为中国企业实现美元融资提供便利,更多中国公司选择在美国上市,以提升企业知名度,更深入地打入国际市场。
此外,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债权人。截至今年3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高达1.3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债市场的8.1%。与此同时,美国亦是中国的较大债权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大银行持有969亿美元的中国债权。
体现中国对美国金融政策的影响力莫过于此次美联储推迟加息。正如旧金山联储主席John Williams在近期中美金融研讨会上的演讲所言,当前美国经济与就业情况非常良好,加息理由充分。如就业率从2009年最高点10%下降到如今的5.1%,通胀虽然不及预期,但主要取决于美元走强以及过去几年石油价格下降导致进口价格下降。之所以推迟加息,很大程度上便是美联储考虑货币政策对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溢性影响而做出的决定,十分罕见。
在笔者看来,美联储放弃9月加息,而且有四位投票成员认为年内不应该加息,对中国稳定汇率是个利好。当前,人民币面临贬值预期,如果美元大幅走强,则对人民币兑美元的稳定不利。美联储推迟加息,美元短期内不升值,给了人民币稳定预期赢得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如果中国经济四季度企稳,则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预期会消退。由此可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体现了中美双方在维持两方金融稳定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