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先生曾提出一个“血汗工厂”能否战胜“福利国家”的哥德巴赫猜想:非发达国家的低人权低收入(低工资),所带来的商品低价格,是否会对有着高工资、高福利,并存在强大工会组织的发达国家形成威胁?从而迫使发达国家降低工资,削减福利,并使西方国家陷入政治动乱?
这种推测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那些长期落后的国家,由于封闭,人民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出现了高达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差距。一旦开放,融入全球化,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因其低劳力成本进入,同时,廉价产品冲击发达国家的高价产品。由此既带来落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停滞。经济学上把其称为“产业转移”。所谓的“中国崛起”,便是这种产业转移的结果。而美国的“占领华尔街”,也与美国制造业萎缩,失业人员增加有关。所以,“血汗工厂”确实对西方国家形成强大冲击。但“血汗工厂”一定能战胜“福利国家”(发达国家)?
产业在国家间的转移,实际上是国家间的生产边际成本比较,产业会流向生产边际成本低的国家。生产边际成本当然与劳力成本有关,但也与生产效率相关。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显然比发展中国家更高,否则就无法解释发达国家的先进与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只有当发达国家的高生产效率,无法对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劳力成本差异时,才会出现产业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转移。一旦不发达国家的劳力成本有提高,其生产成本接近发达国家时,产业转移就会停止。中国现在制造业成本与美国相近,则中国工人656美元收入与美国工人3263美元收入的差距,便是中国与美国生产效率的差距。
国家的生产成本既与每一企业的生产效率相关,也与关键工业生产效率的跳跃式进步相关。美国的“页岩革命”,显然是能源工业效率的跳跃式提高。它极大地压低了美国钢铁、铝、造纸等能源依赖型产业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核算,美国的工业用电价格现在要比其他出口大国低30-50%。这样的国家生产成本当然能不断降低。反观中国。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环境下,油价电价反而节节上升。为什么,因为中国的能源企业都是垄断,没有市场竞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生产效率提高的动力。
中国长期封闭落后,人民收入与美国相比,曾经出现高达几十倍的差距,一旦开放,由产业转移带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对美国经济形成冲击。于是主流意识形态就象打了鸡血一样,夸赞中国模式者有之,论证美国民主制度危机者有之。但面临目前制造业开始向美国的回流,那些唱响中国的如何解释?美国经济的复苏证明“血汗工厂”最终难以战胜“福利国家”。因为高工资高福利(美国并不是典型的高福利国家,但比中国的福利更高)的美国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而以“血汗工厂”著称的中国生产效率并未提高。什么制度能提高生产效率?私有制、竞争的市场经济、民主制度和人民的充分自由,而不是强大的行政权力。
文/胥志义 来源:共识网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胥志义:西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