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近代中印西段边界史略

军事 rock 22587℃ 2评论

126305371357

中印西段边界同中印东段和中段边界一样从未划定,我方认定的传统习惯线分为两部分,以空喀山口为交接点。空喀山口以北是新疆皮山、和田两县和印属克什米尔辖下拉达克的边界;空喀山口以南是西藏日土、噶尔、札达三县和拉达克的边界[1]。前者可称为近代中印西段边界新疆段,后者可称为近代中印西段边界西藏段。这里主要讨论1840—1949年间的近代中印西段边界问题,对此前或此后的史事亦略作叙述。

有关近代中印西段边界问题的藏文史料主要有《拉达克王统记》、《第五世达赖喇嘛传》及续传等,十分重要。汉文史料主要为道光年间驻藏大臣孟保的《西藏奏疏》。 近人的研究成果有一些。自中印两国刊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和印度政府官员关于边界问题的报告》之后,黄盛璋先生的《中国地图有关中印边界的画法的 分析研究》及《清代西藏阿里地区中印边界的历史研究》两文涉及到这一问题[2],主要使用了近代的英印史料,作了在当时国内已属较详细的论述。但黄文未能 使用藏文、特别是藏语地名原音;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一些重要的汉藏文及外文史料亦未使用。另外周伟洲教授的《19世纪前后西藏与拉达克的关系及划界问 题》一文[3],有关西藏段使用了新的史料,比黄文更进了一步。此文实际上叙述至1853年。但黄、周二人可能由于见不到上述《报告》,所以均未使用。笔 者在该《报告》及黄文和周文的基础上,力图参考更多的有关汉藏及外文史料,拟作一补充性的概述。至于英文史料,在国外,最多的还是英文史档及各种专题研 究,数量远远超过藏汉文史料,其中多有为英印侵略势力张目的,论述时不可不辨。

有关这一地区的地图,真正经过测绘的始于1840年以后,全出于西人之手,光绪末至1949年间绘制的地图最多,主要出于英人之手。为了说明文中所涉及的地名,我们比勘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内西藏方面的地图及地名资料,并参考了近几十年来国外有关这段地区的研究论著所附地图。

一、新疆同拉达克之间的边界的传统习惯根据

该传统习惯线以东的地区若干世纪以来就属于新疆和阗。对于这一地区的疆界,不同时期的汉文官书均有记载。这一地区不但是我国维吾尔和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活动的场所,而且一向由我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凡此种种。甚至许多英国方面的材料都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承认。

(一)喀喇昆仑山脉作为和阗的南部边界具有悠久的历史。我 国权威的官书记载着和阗南部的辖境一直延伸到喀拉喀什河河源一带的山岭,即喀喇昆仑山(又称为葱岭),河源一带的山岭是和阗的南部边界。在清朝,这一带的 山脉曾以满语命名为“尼蟒依山”,即雪山的意思。1782年的一部由乾隆审定的集前此有关新疆地区史地文献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在谈到和阗的疆域时说:“按 和阗为于阗转音,乃西域回部。……于阗隶我版图,如前史所载,地有河源。”[4]这就是说和阗河发源于和阗境内。1820年一官书在谈到和阗境内山川的时 候进一步说明,作为和阗河支流的喀拉喀什河河源一带山岭属于和阗。“尼蟒依山在和阗南,东西有二山,和阗河分出其麓”[5]。20世纪我国的官书对于和阗 南部的边界也保持一贯的说法。例如,1911年由新疆巡抚袁大化总裁和编纂的一书就是这样描述的:新疆南部的边界“过喀楚特(即坎巨提)又转为东西线至尼 蟒依山哈拉哈什河(即喀拉喀什河)源接西藏界而止”[6]。

同我国的官书一样,中国的地图,特别是一些权威的地图,也是二百年来一贯地表明喀 拉喀什河源在和阗境内,河源一带的山脉(即喀喇昆仑山或称葱岭或尼蟒依山)是和阗南部的边界。在早期以古代绘图法绘制的地图中,可以举出1760年的“乾 隆内府舆图”和1818年的“大清会典图”作证明。20世纪以来,由于测绘技术的进步和对边境地区有了进一步的勘察,中国的地图就更精确地表明和阗的南界 的位置。现举出两张权威性的、大比例尺的地图来证明中国的地图早已正确地标明了这条传统习惯线。这些地图是中国参谋本部制图局1918年制印的二百万分之 一中国舆图和中国国防部测量局1943年编绘、1948年制印的百万分之一中国舆图,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传统习惯线的具体位置。新中国成立以前公开出 版的一般地图对这一部分传统习惯线的画法基本上是同上述各图一致的。

根据以上我国官书的记载和中国地图的画法,可以清楚地看出,新疆同拉达克的传统习惯边界历来是沿喀喇昆仑山脉,并同现行中国地图的画法一致,它有着可靠的无可置疑的历史和传统的根据。

(二)新疆同拉达克之间的传统习惯线以东的地区,历来是新疆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生息活动的场所。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维吾尔族就从北方迁移到现在的南疆地区。同维吾尔族在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的柯尔克孜族迁移到昆仑山脉以南,最晚也在 18世纪初叶。这两个中国境内的兄弟民族多年来就在这整个地区采盐、放牧、打猎,他们的足迹遍及哈吉栏杆、奇台达板、萨格兹库里、阿克赛湖、林济塘、冲塔 什、克孜勒吉勒尕等地。这些地区迄今还留有他们在不同时期所修建的许多石垒房子、石羊圈和其他建筑物及各种遗物。

由于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息和活动,很自然地,他们就用自己的突厥语给当地的山川要地命名。例如:“喀喇昆仑 ”是黑石群的意思,“喀拉喀什达里雅”是墨玉河的意思,“阿克赛钦”是白石滩的意思,“萨勒吉里干南库里”是黄山谷湖的意思,等等。

(三)传统习惯线还可以从印度地图中找到证明。在19世纪中叶英国统治克什米尔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印度地图一直把边界画在喀喇昆伦山,甚至画到喀喇昆仑山以南。

东 印度公司的制图师约翰·瓦克于1846年绘制的“伦奇特·辛格大君逝世时和英国政府同杜李伯·辛格大君之间以及古拉伯·辛格大君之间的条约区分领土时的锡 克疆域范围图”,就表明当时克什米尔(包括拉达克)的疆域北面只到喀喇昆仑山以南的什约克河,甚至没有包括什约克河的东面源流和努布拉河;在东面只到东经 78度左右,没有到达喀喇昆仑山。

又如约翰·瓦克奉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命令所画的“旁遮普、喜马拉雅山西部以及同西藏接壤部分”图,就把新疆和克什米尔之间的边界画在喀喇昆仑山。

再如1862年印度测量局出版的“英属印度斯坦的北部边境图”,也清楚地标明新疆和克什米尔之间的边界是在喀喇昆仑山,并且注明“葱岭或喀喇昆仑山”字样,说明在这里的葱岭就是喀喇昆仑山。

以上地图说明,早期的印度官方地图对新疆和拉达克之间的边界的画法同中国地图的画法是接近的。同时,这些地图也证明“葱岭”在这里就是喀喇昆仑山。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近代中印西段边界史略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2)个小伙伴在吐槽
  1. 拿不回来了。。。
    匿名2015-11-12 22:45 回复
  2. 自古以来
    匿名2015-11-13 1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