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美国有可能被盟友牵连, 进而有被拖人地区冲突的风险。被牵连是联盟政治中的一个难题, 对美国亚太联盟体系这种非对称性联盟体系而言尤为如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则有可能被盟友利用, 在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地区议题上被相关国家拖入与中国对抗的境地。 鉴于美国历史上有过被盟友拖人地区军事冲突的经历, 如何保证美国不被盟友牵连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有研究就指出, 总体来说,美国被盟友牵连的可能性很小, 这意味着美国以联盟网络为支撑的深度介人战略并不妨碍其军事上的克制。然而,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美国的亚太联盟困境仍然非常突出。美国是否有可能被盟友牵连, 这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更为深人的探讨。
第三, 美国对盟友的战略承诺。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下, 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无法兑现对亚太地区条约联盟的战略承诺。换言之, 在当前的亚太地区, 美国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其对盟友的再保证难题。有学者就认为, 随着朝鲜继续发展导弹和核武器以及中国继续推进军事现代化, 美国面临的最大困难并非向盟友坚定保证其保护盟友的承诺, 而是要使美国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与盟友所期望的行为相一致。如果审视美国与其亚太联盟之间的战略互动则会发现, 考察两者之间在战略承诺上的互动乃是探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关键节点。
(二) 亚太联盟的制度建设
美国亚太联盟制度建设也是被广泛关注的议题。联盟的制度建设是一种内涵升的选择, 旨在提升联盟内部的凝聚力, 重新界定联盟内部的条约, 厘清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美国亚太联盟制度建设主要有网络化和制度化两种方式。
传统上, 美国亚太联盟体系是双边的轴辐体系。在这一体系中, 美国居于轮轴的位置, 作为轮辐的盟国之间彼此保持一定距离, 这种结构性的限制保证了美国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盟友。然而, 冷战之后, 国际环境的变化需要美国增加亚太联盟体系的多边特征。近年来, 随着中国的快速成长, 中国与美国盟友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日本等国家单独依靠一国之力已难以抗衡中国, 迫使美国推动盟友之间的多边合作,这客观上将原先的轴辐体系转变为网络化的安全合作机制。总体而言, 美国推动其亚太联盟体系网络化主要有两种手段:
其一, 支持盟友之间的安全合作。近年来, 为了应对中国日益奋发有为的外交政策, 美国及其盟友积极提升彼此之间的安全关系。美国支持日本与澳大利亚、菲律宾的安全合作, 邀请日本巡航南海,正是这一诉求的集中体现。美国推动亚太联盟体系网络化的战略选择有助于加强联盟的内部团结, 并在一系列地区议题上协调立场, 形成联动效应, 共同应对外部挑战。这种网络化的努力有利于缓解美国战略资源不足的困境, 以最小的成本维护地区秩序稳定。
其二, 管控盟友之间的分歧。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仍然存在影响凝聚力的杂音, 即日本与韩国两国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和某些地区议题上仍然存在龃龉。对美国而言, 这影响到其亚太联盟体系的凝聚力。为此, 美国应该督促日本与韩国和解, 在历史问题上摒弃前嫌,在防务、情报等议题上加强合作, 使之成为多边安全联盟的核心, 以应对朝鲜和中国的“ 威胁”。亚太联盟的制度化也是美国的现实选择之一。
美国亚太联盟是一个条约联盟体系, 因而本质上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在安全领域, 美国加强与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安全关系。在双边上, 借助钓鱼岛争端和南海争端, 美国重新调整了与盟友的联盟条约。在三边上,美国大力推动美日韩、美日澳、美日印三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机制, 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提升与盟友、伙伴关系的制度合作。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制度化程度。在经济领域, 美国大力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提升与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建设亚太地区经济的新框架, 力图通过制定新规则重塑世界贸易体系, 以保持对亚太地区经济事务的主导权。总体来看,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与联盟之间合作的制度化,意图在安全上抗衡中国,在经济上压制中国。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亚太联盟转型与美国的双重再保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