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大博弈:英俄争夺中亚的百年角逐

军事 rock 21341℃ 0评论

全军覆没

对奥克兰勋爵来说,统一阿富汗的大业已经完成;但事实证明,英国人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去国多年的沙阿·舒贾在这片土地上毫无政治根基,每项政策都要靠英国人的武力和金钱才能推动;随着部署在阿富汗的英军减少到不足8000人,到处都开始爆发反对新政权的叛乱。俄国则派兵5200人逼近北方的希瓦汗国,随时有可能发动攻击。尽管恶劣的气候阻挡了俄国人的推进,但派去布哈拉与当地可汗商讨结盟的查尔斯·斯托达特上校以及阿瑟·康诺利上尉——1829年那位杰出的冒险家——却被关进地牢,最终于1842年6月遭到斩首。

在南方的喀布尔,麦克诺顿大使和已经升任中校的亚历山大·布尔内斯被一种虚假的乐观情绪笼罩,全然不曾意识到危机正在身边酝酿。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儿子阿克巴·汗(Akbar Khan)此时已经被抵抗力量拥戴为盟主,并在北部城市巴米扬建立了据点。1841年11月1日夜间,喀布尔城内阿克巴·汗的支持者发动暴动,包围了布尔内斯居住的新兵营;驻军司令威廉·埃尔芬斯通少将(William Elphinstone)和麦克诺顿处置迟疑,错失了派兵前去解围的良机。最终布尔内斯及其弟弟、副官以及30多名警卫都被暴民砍死后碎尸,情形惨不忍睹。

暴动之后的喀布尔,每一个小时都有新的普什图人加入叛乱者的行列;4500名英军和12000名随军杂役被困在城市东北方一个四面环山、布满沼泽的营地里,既无法突围,又难以还击。此时阿克巴·汗指挥的6000名阿富汗正规军已经开始进城,并在制高点架起大炮向英军轰击。廓尔喀营在抵御进攻的过程中悉数死难,另有300余人死于阿富汗人的炮火。此时埃尔芬斯通已经无法控制部队,沙阿·舒贾则龟缩在坚固的巴拉·希萨尔城堡中自保。叛乱者和阿富汗正规军总数超过3万人,占据7︰1的优势,英军实际上已经无力再战。

11月21日,双方实现了临时停火。阿富汗人要求英军交出沙阿·舒贾并释放多斯特·穆罕默德,换取残部安全退出阿富汗国境。但自作聪明的麦克诺顿玩弄了一个花招:他派一个中间人去游说阿克巴·汗,承诺向后者提供30万英镑的赏金以及每年4万英镑的资助,并承诺由阿克巴·汗出任阿富汗维齐尔(宰相),换取保留沙阿·舒贾的王位;英军同时承诺撤出阿富汗,但须在次年开春之后,以保全颜面。阿克巴假意允诺,当麦克诺顿在12月23日兴高采烈地带着随从前去签约时,却被扣押枪杀,尸体悬挂在大巴扎(集市)中示众。

至此,英国人已经丧失了一切讨价还价的资格。1842年1月1日,意志涣散的埃尔芬斯通按照阿富汗人的要求缔结了停战协议:英军放弃对沙阿·舒贾的支持,交出大部分火炮,经开伯尔山口撤离阿富汗;叛军派出部队保障英军及其家属沿途的平安。1月6日,不足4000名残军(其中约700名为英国人)和12000多名后勤人员、家属离开喀布尔,开始朝目的地贾拉拉巴德进发。从他们开拔的第一天起,阿克巴·汗就背弃了承诺,开始不间断地袭击英军的殿后部队和侦察兵。埃尔芬斯通的残军放弃了所有重火炮,又要掩护大批妇孺,每天只能前进8公里。在阿富汗的寒冬之中,大批印度兵被冻死。1月8日,当英印军开始进入山口时,占据两侧制高点的阿富汗人开始了密集的射击,整个情形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大屠杀。

1月8日这一天,有3000多名英印军士兵和平民被打死在开伯尔山口6.4公里长的入口处。其余人被迫徒步涉过冰冷的溪流,冒着枪林弹雨继续前进。到9日日落前,所有正规军只剩下750人幸存,12000名平民则死难了2/3以上。12日晚间接近山口末段时,一行人只剩下不到200名官兵和2000位平民。埃尔芬斯通在前去和阿克巴·汗谈判时被扣押,几个月后死在战俘营里。15名仅存的骑马者决定加速向贾拉拉巴德飞奔,第44东埃塞克斯团的20名军官和45名士兵则决定在甘大麦村稍作休整。入夜之后,阿富汗人围了上来,英国人排成一个方阵,用20支步枪和佩剑进行了惨烈的抵抗,最终只有4人被俘,其余悉数死难。

1月13日午后,贾拉拉巴德要塞的英军哨兵突然发现有一匹马正从地平线处孤单地走来。马背上驮着一个头部和手背布满刀伤的人,他是31岁的军医威廉·布赖登(William Brydon),是那15个骑马脱逃者中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也是撤出喀布尔的16000名英国军民中,唯一一个抵达目的地的人。在那之后的许多个夜晚,为了给穿行在荒野之中可能的幸存者引路,贾拉拉巴德的喀布尔门之前一直燃烧着熊熊篝火,城墙上亮着灯光,军号定期吹响。然而再也没有一个人到来。

俄国的攻势

喀布尔溃败之后第二个月,中风的奥克兰伯爵被铁杆鹰派埃勒巴伦勋爵所取代,后者决心实施一场恐怖的报复来挽回颜面。乔治·波洛克少将(George Pollock)指挥一支大军从白沙瓦出发,于3月31日穿过开伯尔山口,用猛烈的火力给予阿富汗人以重大杀伤,随后和贾拉拉巴德守军会合。威廉·诺特爵士(William Nott)的部队则击退了围困坎大哈的阿富汗人,并在周边实施坚壁清野。当年夏天,两支军队沿着埃尔芬斯通撤退时的伤心路杀向喀布尔,沿途四处劫掠、滥杀无辜。9月15日,波洛克的部队进入阿克巴·汗弃守的首都,发现沙阿·舒贾已经在几个月前被杀死,93名被俘的英国人质则在巴米扬附近获得了解救。作为惩罚,波洛克用炸药毁灭了富于盛名的大巴扎,夷平了喀布尔的大部分城区和商铺,随后在10月12日宣布撤军。

讽刺的是,尽管代价重大的英阿战争完全是因为东印度公司和多斯特·穆罕默德父子的矛盾而起,但英国在1842年最终承认:继续扶植杜兰尼家族已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多斯特·穆罕默德随后被释放,他软禁了自己的儿子——张狂的阿克巴·汗,在1846年重新登上王位。这位狡猾而善变的君主继续在伦敦和各土邦汗国之间折冲樽俎,一直执政到1863年。而他的后代对阿富汗的统治又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973年才被一场政变所推翻。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大博弈:英俄争夺中亚的百年角逐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