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它的下一步就是推动世界革命了。从俄罗斯本身的角度来看,布尔什维克差不多是一个外国政党,它绝大部分领导人是犹太人、东方人、高加索人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人,纯种俄罗斯人很少。这个格局跟俄罗斯帝国采取的“大俄罗斯政策”有关系。因为在这种“大俄罗斯政策”之下,反对沙皇专制的人和反对沙皇民族歧视的人,不可避免地由于为渊驱鱼的原因要走到一起来。谁最反对沙皇呢?一方面是反对专制的人;另一方面那就是反对大俄罗斯、大民族主义的人。所以少数民族是天然的反对派,也是最积极的反对派。少数民族当中最聪明的人是犹太人,最善战的、最野蛮的是高加索的人,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就是他们的代表。所以在大俄罗斯人及其政党的角度来看,你们又拿德国人的钱,又是这些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所以你们不是颠覆势力,谁是颠覆势力呢?
从列宁角度来看,他作为一个国际主义者,他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推翻沙皇。他虽然拿德国人的钱,但是我们也不能按照白军的诬蔑去想象他,说他就是一个德国人死心塌地的代理人。他跟德国人的关系,也是相互利用的。只不过是因为他处在一个绝对弱势的地位上,没枪没钱,德国人有枪有钱,结果造成的效果好像是他为了德国的利益出力,而德国人不大在乎他。其实这是双方实力对比造成的。他的根本目的还是在全世界发动世界革命。俄罗斯是不太重要的,照十九世纪社会党人的普遍观念,真正的革命中心应该是在资产阶级最发达的地方,而对于欧洲来说,毫无疑问,欧洲的工业中心是在德国和比利时,比利时太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德国。所以共产国际成立的时候,工作语言是德语,最主要的几个干将也是德国社会党的左派。列宁的想法是把俄罗斯作为导火索来用,引起全世界的革命。俄国革命一旦成功以后,即使资助他的德国人也在他下一步革命的范围之内。革命胜利以后,共产国际的工作中心就要迁到柏林,工作语言自然也是德语。
俄罗斯是一个导火索,这话的意义就是说,它要烧尽俄罗斯的资源去引起世界革命,而不会对俄罗斯采取保己安民、积蓄财富政策。相反,它要打倒俄罗斯的资产阶级和有钱人,要把他们的全部资产都榨出来,在极短期内用到全世界的革命方面。所谓共产主义的暴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共产主义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它的颠覆性造成的。如果你的目的是,比如说你打进了一户人家,目的是要把这户人家的钱和资源拿出来,造成武器,顺便把其他邻居也搞掉,那么你肯定不会在这户人家里面实行长治久安的政策,不会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搞什么休养生息啦、指望二十年以后人民更加富裕什么的。二十年以后的世界革命早已经爆发了,哪里还考虑这么多。现在就是把现有的资源尽可能的榨出来,涸泽而渔地利用,然后等到世界革命成功了以后,你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挤干了的橘子,没有用处了。这个政策可以解释布尔什维克在最初几年采取的极端残酷政策。可以说后来,大家后来都说斯大林残酷,其实斯大林比起列宁来说应该是放得比较宽的。之所以会放得比较宽,是因为在斯大林时代,他们已经很清楚,世界革命不能在短期内成功了,所以俄罗斯在短期内是他们唯一的家园,他们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所以在这个时期,他的政策中间才采取了一些为长远打算的政策。在二十年代的时候,他是根本不顾惜俄罗斯的。不惜把俄罗斯的一切资源全都消耗到更广大范围的革命当中去。
他在这场游戏中间,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欧洲各国的社会党人。如果让列宁的计划得以完全实施的话,那么欧洲各国社会党人应该像是俄国社会党和克伦斯基一样落到同样的下场。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完全成功。二十年代,它在欧洲激起了广泛的清党活动,在瑞典、芬兰、德国各地的社会民主党都采取了报复性的活动。布尔什维克在这场斗争中证明自己是失败者。而这些社会民主党的报复活动其实是相当惨烈的。跟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比较起来,你可以说蒋介石是心慈手软,而且杀得很不彻底,比起芬兰那些所谓白卫军。这一点我们不能相信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如果你相信布尔什维克的教材的话,那些搞清党杀共产党的人都是资产阶级,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布尔什维克在这项斗争中,首先打的是社会党人(与共产党同生态位竞争的左派政党,与共产党不同的是,社会党不主张暴力革命,而是希望通过民主政治的和平手段颠覆有产阶级的保守主义宪制)。杀他们的所谓白卫军,一般来说是芬兰的退伍老兵和社会民主党的工人纠察队。他们之间的关系最近,斗争斗得最狠。德国人也是这个样子,杀德国共产党杀得最狠的首先是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在屠杀的最高潮的时候,瑞典和芬兰社会民主党,采取的基本上是挨户搜查、发现赤卫队和红军就要不经审判立刻杀掉的政策。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内战,双方行使的都是战争权力。因为他杀得比较彻底,所以以后北欧国家的共产党经过这次元气大伤以后再也没有翻过身来,而形成了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的局面。
最后这段历史基本上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大家还觉得社会民主党好像是最温和的政党,其实它之所以后来能够采取最温和最文明的做法,正是因为它在最开始的时候,把共产党都给杀绝了的缘故。以后它不再有敌人了,也就可以温和了。如果它没有杀绝了的话,以后共产党一次又一次闹事的话,它恐怕也会像蒋介石一样,反反复复地像慢性病一样不断地杀来杀去。这样一来,尽管蒋介石,说老实话,开始的时候杀人杀得不残忍,但是最后反倒得到了恶名,就是因为他杀得不够狠。如果他斩草除根了,大家以后也不会骂他了。他以后说不定也会变成民主人士了。这就是马基雅维利政治一个最可悲的地方。大多数公众心目中的历史形象,跟实际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你指望人民是公正的,历史是公正的,会给你复原真相,这个其实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哪怕是在号称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国家,人民所知道的历史也是高度歪曲和极不可靠的。
好,这已经离题太远了。我们刚才提到,列宁在欧洲革命中遭到彻底的挫败,这时候他不得不把重点转向远东和海外世界。在远东和海外世界中,首先可以渗透的是那些没有变成殖民地的国家。最主要的是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因为有殖民地的国家等于是有主人,如果是印度支那的话,那么法国人会管;如果是朝鲜的话是日本人去管。所以这些国家都还有一定的实力,直接的颠覆是比较困难的。但像贵支这样名义上独立,但是实际上却是毫无实力、四分五裂的国家,是最容易颠覆的。埃塞俄比亚也是这样,它是非洲唯一一个没有变成殖民地的国家,于是它就变成青年埃塞俄比亚党的一个据点。青年埃塞俄比亚党在非洲发挥的作用,跟国民党在贵支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它是共产党的一个白手套,外面是国民党,但是支持国民党的目的,是要在国民党里面放一个共产党的卵子,等国民党成功以后,再从内部推翻国民党。埃塞俄比亚青年党发挥了同样的作用,把共产党藏在里面,通过青年军官的组织去篡夺皇帝的地位,然后再通过共产党来篡夺青年军官的地位。从长时段历史来看,就是说,这两个同盟都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现在我们来讲具体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列强的主要想法就是恢复战前的远东秩序,但是他们其实是力不从心的。经过大战的削弱和革命的冲击以后,他们虽然在形式上恢复了国际体系的原状,但实际上已经大不如前了。英国人第一个撤退,其他各国也就相互观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尽管通过华盛顿条约加强了它的存在,但还是受孤立主义影响,不愿意积极干涉。于是远东暂时的变成了一个真空区。大自然是厌恶真空的,政治上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地方变成了真空区,原有的主权者有撤退的倾向的时候,那么新的力量肯定会涌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二十世纪东亚的博弈——日本与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