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印经济合作

经济 alvin 5869℃ 0评论

印度与一带一路

印度当前处于基础设施项目的调整期。据印度专家介绍,在2002-2010期间,印度经历了一波投资热潮,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2%到了2010年的8%。在此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中私人部门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融资依然来自银行体系尤其是国有银行。

2010年以后,私人部门退出了基建投资,基建投资与GDP的比例也随之下降。基础设施投资的放缓造成了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如钢铁、水泥、电力设备等行业。因此,印度当前处于一个调整期,国有银行和私人的基础设施项目都需要修复资产负债表,降低杠杆率;政府的监管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也需要改进。

事实上,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中国类似,印度也有自己的五年计划。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印度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目标是5000亿美元,最终实现了4000亿美元,而这已经是印度有史以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的最高投资额,这其中有私人部门的积极贡献。在现行的十二五(2012-2017)五年计划中,印度计划投资基础设施1万亿美元,但现在看来已经很难达到目标,能保持上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规模已属难得。

这种巨大的需求,正是中印合作的前景。

在对外经贸合作中,印度一向抱有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专家认为印度没有掌握控制权。印度国内各方对倡议也作出了很多解读,利害皆有分析,重点在于中印的异同。中印都是地处亚洲的发展中大国,也都是人口大国,这些共同点让两国在发展目标上存在一致性,是把两国连接在一起的因素,“一带一路”就是这样的项目。

但中印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更加统一而印度更具多样性;在政治决策方面中国的集中程度大大超过印度;历史上中国有闻名天下的古代丝绸之路,而印度只有仅限国人所知的大干道(Grand Trunk Road)。

正是这些不同之处导致了中印两国行事风格的不同。出于共同的利益,印度对加入一带一路、AIIB、区域贸易协定很感兴趣,但印度也有自己的疑虑,需要谨慎考量才能做出决策,以防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了一个篮子里面。

来自印度知名智库的专家认为,对于“一带一路”,有三个方面需要强调。

第一,中国称“一带一路”的概念起源于中国,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从历史上看,印度也在这条路线的成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印度的“棉花之路”。这条路线在历史上相当活跃,是运送香料、丝绸、棉花等货物的必经之路。有观点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中国是领头的,因此印度没必要掺和。这种观点是有违历史的,因为历史表明印度也是其中的参与者。虽然这条路线如今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主导,但印度没必要恐惧或担忧,而且印度也有自己的战略计划。

第二,从其他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情况来看,的确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一,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分倚重。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但过分倚重会使这一计划显出局限性,即使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的长处。其二,中国需避免陷入从贫穷的周边国家汲取资源的发展模式,这样会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非工业化进程的挑战。其三,中国应该鼓励沿路国家的公司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中来。

第三,印度最近也在积极参与和“一带一路”类似的战略计划,如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BCIM)、蓝色经济合作(Blue Economy)和泛非洲电子网络项目(PAN Africa eNetwork Project)等。印度在这些项目中的弱点在于:过度倚重软件,不重视基础设施,如在泛非洲电子网络项目中就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遇到了问题,而且私人资本的参与程度偏低。

综合CF40代表团在印度的访问来看,印度对待“一带一路”的态度首先是谨慎考虑,选择性参与;其次,印度专家认为,虽然“一带一路”能给印度的发展带来新的资金来源,但中印双方的合作项目还是应该纳入世行、亚开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再次,除了参与“一带一路”的项目,印度还应加快RCEP的谈判进程、印度欧盟自由贸易协定(India-EU FTA)谈判进程等。

可以看出,对于“一带一路”,印度有参与的需求,也有参与的意愿。但印度作为南亚乃至亚洲的大国,其外交传统一向是实用主义,有着大国自尊,不会为他国的战略站台。印度有自己的战略,不希望自身的发展思路被冲击。

但是,印度对于“一带一路”这样的倡议能做到不反对、有选择地参与,对中国而言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中方应该在合作中尊重印度的态度。鉴于印度的国际地位、经济发展潜力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渴求,中印合作应避虚就实,合作仍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文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印经济合作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