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丹麦国家银行、欧洲央银、瑞典央行以及瑞士国家银行,日本央行今年也加入了负利率军团。
所谓负利率,是指对于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央行不但不付利息,还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存款到央行呢?一方面是金融监管的要求,绝大多数国家法律都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这就是所谓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为了应付极端的金融风险而准备的,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是不能动用的。不过这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纳比率是可以由央行根据经济形势来调整的。一般来说,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释放流动性,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则起到紧缩的作用。
2015年以来,为了稳增长,人民银行已经连续5次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降到了17%。横向比较的话,这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央行出于刺激经济的考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本降到了零的水平。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满足监管规定最低线的基础上,也会预留一部分超额准备用来保障存款提取和清算,这部分超额准备金一般是存款的1%-2%,有的银行甚至更低。总之,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一方面是强制性的要求,一方面是主动的结果,分别对应着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既然是存款,央行一般也是付利息的。以工商银行为例,2015年上半年其存放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平均余额是3.3万亿,央行为此支付的利息是245亿,平均年化利率是1.5%.
上述欧洲四大央行以及日本央行在实施负利率之前,也是和中国央行一样,给予商业银行存款支付利息。但是负利率之后,对于法定准备金部分,或者说规定额度之内的准备金,央行继续支付利息,超额部分则实施负利率,也就是不但不给利息,还要收取费用。
这个比较好理解,法定部分是央行的强制性要求,如果不给利息就等于是抢劫了,说不过去,超额部分是银行的自愿存款,央行出于某种考虑可以不支付利息甚至收取费用。
央行对于超额部分实行负利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不希望商业银行把钱存在它那里,因为存在央行的钱是“死”的,不能参与到经济流通之中,发挥不了货币本应发挥的作用。
那么,负利率能否把超额准备挤出去呢?当然会,但是不会完全挤出。因为超额准备本来就是为了保障存款提取和清算之需而准备的,收益率并不是其首要目标。也就是说,即使倒贴钱给央行,商业银行还是要在央行存钱。
央行实行负利率在逼出部分超额存款的同时,可以把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打到零以下。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银行之间这种短期、临时性的头寸调剂规模是很大的。2015年,我国银行同业拆借资金规模达到64.2万亿人民币。
同业拆借一般通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进行。也就是说,银行之间的资金借来借去,只不过是在央行账户里面转来转去,钱并没有流出央行。
谈到这里说句题外话。我们知道,大多数国家央行都有黄金储备,但是你知道这些黄金储备在哪里吗?不是在自家的地库里,很多是放在美联储在纽约的地下金库里。纽约美联储银行地下金库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库,里面存放着60多个国家央行的8300多吨黄金——占全球官方黄金储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