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超级央行的期待:中国滞胀风险与监管框架改革

经济 rock 8076℃ 1评论

财经洞察:中国滞胀风险及监管框架改革

中国最新公布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低于市场预期后,近期弥漫金融市场的滞胀特别是“胀”的争议稍冷却,并令诸如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打开成为诸多共识,不过从本轮中国经济较为明显的成本推动滞胀特征来看,促使滞胀形成的有融资、税收、人力资本等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对其进行供给侧管理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难言“胀”的压力消退。

同时,成本支撑的“通胀”难降压力和去产能背景下的“通缩”风险交织,令中国经济的货币政策管理难度加大。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货币政策宽松已先行发挥了诸多积极作用。

但在经济下行期间,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在金融市场形成的资产收益率下降,和前期货币政策宽松形成的流动性相融,金融体系较易形成高杠杆和跨部门套利特征,以弥补收益率下降带来的资产负债管理压力,集聚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从金融管理框架而言,经济降速期间,进行逆周期宏观审慎调控,促进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都将非常重要,前者需要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并和财政等政策配合;后者除了货币政策工具外,交叉性、跨区域风险则需要部际监管协调。

这就不难理解讨论中的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央行将统筹银行、保险、证券及货币政策的监管;也不难理解证券、银行体系杠杆率风险、不良风险等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

**滞胀难消**

从去年1月CPI低于1%到2016年开年,金融市场讨论的都是CPI低于2%的通缩风险,不过春节以来,在蔬菜和猪肉等价格超预期上涨的情况下,2月CPI上涨2.3%,一时间全年CPI可能走高至3%的预期频出,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滞胀”声声入耳。

1-3月合计,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7.3%,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4.1%,显着高于同期CPI 2.1%的涨幅,3月CPI 2.3%的的涨幅,也低于路透调查2.5%的预期水平。

CPI数据出来后,诸多人士认为猪肉、鲜菜价格回调速度快,以及CPI统计的权重调整降低食品类占比等是主要原因,并预期后期CPI上涨压力将明显降低。

不过,且不讨论高频数据呈现的猪肉价格继续上涨,油价回升,以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跌幅收窄至14个月最小等后续价格继续上涨信号,从金融数据而言,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无论M2还是贷款同比增速,都是呈现回升的态势,从滞后效应角度,这都会对价格继续形成上涨压力。

另外,截止去年末,非金融企业的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为5.64%,仍高于多数行业利润率,而综合税收、经营等成本因素来看,都有下降空间,在这些因素得到切实改善之前,难言成本支撑下的CPI价格有下降压力。

事实上,自PPI从2011年7月高点持续下降,并至负值区间以来,CPI的的走势一直相对较为刚性平稳,就是这种成本推动型特征的很好体现。

2015年以来CPI和PPI之间的反向分歧一度扩大,市场当时还有讨论最终是PPI通缩压力传导至CPI引致CPI通缩,还是CPI价格的刚性支撑,带动PPI回升,至少从目前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后者的概率较大一些,CPI在前述诸多因素的支撑下,较难出现大幅下降。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超级央行的期待:中国滞胀风险与监管框架改革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还不是组长说了算
    匿名2016-04-14 00:37 回复